戰疫重醫人丨杜先智:去一線既是醫生的本能,也是黨員的責任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安排,按照重慶市委、市政府相關要求,繼第一批、第二批共159名醫護人員赴鄂後,重慶市組建了第三批市級醫療隊,共120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戰疫重醫人丨杜先智:去一線既是醫生的本能,也是黨員的責任


2月2日下午,根據重慶市衛健委指示,重醫附二院11名醫護人員組成的援鄂醫療隊火速集結,作為重慶市第三批市級醫療隊成員支援湖北。附二院醫療隊由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的4名醫生和7名護士組成,其中中共黨員7名,於當晚6時從江北機場出發。


55歲的杜先智是附二院呼吸內科副主任,也是此次醫療隊的醫療組組長。臨行前,妻子為杜先智修剪了已有銀絲的頭髮。兩年前動過一次手術身體不及從前,杜先智卻是科裡第一個報名的。


“去一線既是醫生的本能,也是黨員的責任。工作30年了,我相信積累的經驗能讓我承擔起這次光榮的任務。”杜先智說,家裡90歲的母親也在為他加油,相信一定能平安歸來。


戰疫重醫人丨杜先智:去一線既是醫生的本能,也是黨員的責任


2月3日一早,醫療隊便確定了團隊分工及職責。第三批重慶市援鄂醫療團隊在駐地成立臨時黨支部,杜先智任黨支部委員、附二院團隊黨小組組長,同時他也是第三批重慶援鄂醫療團隊醫療組組長、專家組組長。這一天雖未進入病區,但是每個小時都匆匆而過,醫療隊火線搭建起重慶醫療團隊的組織架構,開展培訓、考核,厲兵秣馬準備接力上陣。


進入病區的第二天,從凌晨到天亮,病房裡燈火通明。這段時間裡,醫療隊陸續收進了7名患者,病區救治任務愈發艱鉅,其中有位年輕患者牽動著大家的心。患者31歲,全身多處皮下氣腫明顯,血氧飽和度70%,醫療組經過夜間積極的處理,病情仍不穩定。瞭解到這一情況,杜先智一大早穿上防護服就扎進病區,查看、評估病情。他拼盡全力,排除擺在眼前的實際困難,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先後制定救治方案、協調會診。醫療隊所在的重症病區系神經外科改造而來,大量呼吸內科常用物資都相對缺乏,插管沒有胸引管,他便就地取材,用深靜脈導管代替;缺乏基本物資,吃飯間隙,他電話不離手,聯繫院方協調設備,為挽救年輕生命想盡一切辦法。


戰疫重醫人丨杜先智:去一線既是醫生的本能,也是黨員的責任


2月6日上午,第三批援鄂醫療隊又接到上級指示,醫療隊將再增加接管一個重症病區。接到指示後,杜先智與護理組組長羅曉慶立即以最短的時間與對方科主任、護士長展開工作交接。擺在兩個組長面前的實際困難太多,陌生的工作流程、辦公系統的不熟悉、信息的不暢通、溝通協調的不同步、防護物資的缺乏,一切工作均需不斷磨合,對於這些剛到的醫護人員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同時由於目前接管病區的醫生來自不同專業領域,包括疼痛科、眼科等,均非呼吸與危重症專業。醫護組根據情況緊急調整了整個大排班,尤其是護理組進行了較大的調整,重組了整個排班。接收完畢,兩個病區總床位數88張,共收治病人總數74人。經過重新調整,力量也被最有效的得以安排。


作為醫者,杜先智用身體擋在病毒面前,用雙手托起患者生的希望;作為黨員,他把初心寫在行動中,把使命印在了醫療崗位上。


資料來源:新華網、重慶日報、華龍網、上游新聞、重慶廣電等媒體(部分圖片來源於援鄂醫療隊)

排版:鍾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