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是国宝单位,还有“国内孤品”雕刻

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寺湾村的大力山下,有一处石窟,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河,山光水色,秀丽多姿。这处石窟被称为“巩义石窟”,由北魏皇室开凿。北魏孝文帝创建了寺院,宣武帝时开始凿石为窟,雕刻佛像,后来的东西魏、唐、宋也陆续在这里刻了一些小龛。

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是国宝单位,还有“国内孤品”雕刻

石窟寺建于北魏熙平二年(517),一说景明年间(500-503),原名希玄寺,宋代改称“十方净土寺”,清代改名为石窟寺。它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佛教石窟,也是唐玄奘出家之地,还是唐太宗李世民等诸多皇帝礼佛之地。1982年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是国宝单位,还有“国内孤品”雕刻

穿过景区入口处的大雄宝殿等建筑,我们远远望见了石窟。据介绍,石窟寺现存洞窟5个,千佛龛一个,小佛龛255个,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个,碑刻题记200余块。

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是国宝单位,还有“国内孤品”雕刻

历史上,巩县石窟的造像曾遭到不法分子的大肆盗窃。目前陈列在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一尊菩萨像就是从第五窟西壁佛龛北侧盗凿的。我们也看到洞窟中很多雕像已经被破坏。

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是国宝单位,还有“国内孤品”雕刻

石窟寺是继洛阳龙门石窟之后开凿的,它把佛教艺术的外来影响同中原汉族艺术相结合,摆脱了北魏早期深目高鼻、秀骨清瘦的特点,代之以面貌方圆、神态安详的风格。这里的雕刻既保留着北魏浓重的艺术特点,又孕育着北齐、隋代的雕刻艺术萌芽,形成由北朝向唐朝过渡的一种艺术风格,在雕刻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是国宝单位,还有“国内孤品”雕刻

第一窟中的一坐佛二立佛,两壁还有整齐划一的小千佛。

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是国宝单位,还有“国内孤品”雕刻

石窟寺精美的《帝后礼佛图》,构图分三层,东边是以皇帝为首的男供养为前导,画面中仪态雍雅的贵族和身体矮小的待从形成了尊卑鲜明的对照。

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是国宝单位,还有“国内孤品”雕刻

石窟寺的十五幅《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养情形,构图严谨,技法娴熟,人物性格鲜明,可谓佛教艺苑中的珍品。因为位于洛阳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被盗往国外,所以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就成为国内孤品,尤显珍贵。

这处鲜为人知的石窟是国宝单位,还有“国内孤品”雕刻

巩义石窟诸佛造像在雕像风格上比起云冈、龙门有显著变化,佛、菩萨虽还穿着宽衣博带的服装,但面庞逐渐丰满,而且神态文雅恬静,微笑和善,使人倍感亲切,少了天上佛界的神秘感,拉近了人与神的距离。

巩义石窟中的雕像,大部分取材于《妙法莲花经》,部分则采自汉魏两晋以来的本土艺术传统,是外来宗教与本土文化融合的优秀艺术作品。可惜,由于对外宣传不够,其名头一直不响,但游人在这里却能够慢慢品味其艺术真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