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內地情景喜劇,肇始於市場經濟大潮下的《我愛我家》,而在本世紀初迎來高峰。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一代情景喜劇人曾奉上色香味俱全的“下飯菜”,讓觀眾大快朵頤。

風雲交替,物是人非。

後來這群人遭遇了不同的命運,而那些歡笑都停留在了攝影棚和電視機裡。

01

2001年,馮小剛為《大腕》挑演員,又想到了英達。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兩人曾在之前的馮氏賀歲片中有過不錯的合作。

角色定下來,英達染了一頭黃毛,還被送到精神病院挨電擊。

遭受了這樣的“不公待遇”,英達拍完電影后撂下話:“走著瞧吧。”

不久,英達求馮小剛幫忙給電視劇客串個角色。

馮小剛心虛地問:“你不會把我的頭髮染成紅色的吧?”

英達扔給馮小剛一件又破又髒的棉襖,讓他在東北的寒冬裡去偷井蓋。

最後,馮小剛被抓到派出所,沒收了褲腰帶,躲在角落裡凍得發抖。

這部電視劇就是《東北一家人》。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那幾年,內地的文藝圈就像《東北一家人》的片尾曲一樣,友情多些,恭維少些。

你的媽就是我的媽

什麼錢不錢!

我的事就是你的事

你煩不煩……

也是在這個時候,邢育森剛剛從《極樂世界的下水道》的神壇走下,思考著該乾點啥。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右(邢育森)

1997年,邢育森一邊在北郵攻讀信息工程博士,一邊開始上網寫東西。

他做北郵BBS“鴻雁傳情”Love版”的版主,小說《網上自有顏如玉》等被到處轉載,追捧者趨之如騖。

隨後《活得像個人樣》真正讓他走紅網絡,各大社區無人不知。

到1999年,邢育森已經和網絡文學的開山人痞子蔡齊名。

隨後臺灣一家公司花500美金版權費買下《活得像個人樣》,改編成了電視劇。

再後來,邢育森寫完《極樂世界的下水道》,思考的結果就是做編劇,他走進了《東北一家人》的劇組。

從此,邢育森開啟了他的情景喜劇模式。

後來的《家有兒女》也正是出自他的手。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網絡文學風雲乍起和情景喜劇重現江湖,是世紀初那幾年交疊在一起的兩件大事。

與邢育森不同,陳萬寧最早是投資期貨的。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隨著“327國債事件”塵埃落定,虧得血本無歸的陳萬寧才開始拿起筆寫東西。

陳萬寧本來想取個文雅的筆名叫“寧採臣”,誰知已被別人搶先註冊。

他想了一下,索性就取了諧音叫“寧財神”。

最開始,寧財神在榕樹下擔綱,憑藉著嬉笑怒罵的風格,與李尋歡、邢育森並稱“三駕馬車”。

隨著2001年“網絡泡沫”愈演愈烈,叫苦的不只是搜狐、新浪,榕樹下的馬車們也逐漸各奔前程。

《東北一家人》的熱播,讓寧財神也逼著自己梁山搶走一遭。

他在隨後尚敬執導的《都市男女》中擔任編劇。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中國電視劇史上有為數不少作品都像是沙子裡的黃金,多淘幾遍才能看得見。

《都市男女》就是其中之一。

繁華的都市裡,年輕人為了生活奔波,卻沒有忘記詩和遠方。

網絡文學1.0時代最後的那幾年,屬於一個叫慕容雪村的寫手。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一部《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引發網友的狂歡。

同樣,在《東北一家人》中,有個渾身“藝術細菌”的人,名字也叫雪村。

2001年,網絡上開始流行flash動畫《阿貴系列》,雪村覺得有意思,就把自己的歌配上flash在網上發佈,一下子就火了。

這首歌可以看做是網絡音樂的萌芽,《兩隻蝴蝶》《老鼠愛大米》都是後來的事了。

後來,這首歌成了《東北一家人》的片頭曲,就是《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02

《東北一家人》應該說是一座分水嶺,在此之前英達式是主流,《閒人馬大姐》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此之後新鮮力量登場,情景喜劇也才真正繁盛。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閒人馬大姐》籌備時,後來《東北一家人》中的牛小偉也在劇組工作,名叫呂小品。

有一天,他突然接到自己好友周小斌的電話:“我有一哥們太窮了,但是人特好,給蔡明弄過春晚小品,能不能讓他到你們那演戲?”

周小斌後來靠扮演《外國小孩中國爸》中的烤鴨老爸走進年輕人的視野,他口中的這個哥們,就是尚敬。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尚敬

在此之前,出身空政文工團的尚敬為電影《高原如夢》寫了劇本,黃海波憑藉這部電影拿了華表獎新人獎。

嚴肅的題材寫多了,尚敬想嘗試喜劇,呂小品答應介紹他在《閒人馬大姐》中客串了一個角色,從此敲開了情景喜劇的大門。

2002年,尚敬的國內第一部軍旅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搞出來了,讓人耳目一新。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主題曲《炊事班讚歌》也傳唱大江南北。

大勺握得緊

飯菜香噴噴

我們保障有力

炊事班裡練精兵

那時候,還沒出名的孔雲龍和岳雲鵬在龐各莊住,有時候肚子餓,他倆都喜歡看《炊事班的故事》,一看投入了,餓勁兒就過去了。

喜劇的魅力,就在於可以傳遞溫暖和力量,讓人們在難過的日子裡笑出聲。

當時,沙溢剛從軍藝畢業,主演名單裡甚至排不上他的名字,帥胡的角色本是為空軍話劇團一位前輩準備的,前輩排不出檔期才輪上他。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第一天拍完,導演尚敬覺得不行,小夥子太害羞了放不開,開始給“帥胡”刪臺詞。

到最後,一集裡面30句能刪到只剩4句。

記得《喜劇之王》裡,尹天仇整日裡碰著《演員的自我修養》研究,不管遇到怎樣的艱難,都能保持謙虛上進的平常心,這也許就是演員的最高修養。

不得不說,尚敬找演員的水平實在是高,沙溢、高明、洪劍濤、毛孩演得很賣力,靠自己的演技為觀眾所熟知。

後來,這些人都參加了《武林外傳》的拍攝。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後來,拍攝《炊事班的故事3》,有一段劇情就是幾個人向《武林外傳》的致敬。

就在《炊事班的故事》大火的時候,寧財神寫出了《都市男女》。

他和尚敬兩個人一拍即合,又把這個本子搬上了電視。

拍完《都市男女》,寧財神找到了套路,開始憋大招。

那段時間,泡兩大壺咖啡,備好三包煙,寧財神就開始一天的工作,有時候一晚上就可以寫一萬多字。

後來劇本寫出來,就是《武林外傳》。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根據央視索福瑞的收視報告,《武林外傳》在央視八套首播時,第一天的收視率只有1.95%,但第二天就攀升到4.26%。

等到大結局,正好趕上2006年除夕夜,逼得觀眾不得不在它和春晚之間做出選擇。

03

寧財神和邢育森有私交,在《武林外傳》裡,邢育森被無辜地安排了一個蹭吃蹭喝的人物原型,就是邢捕頭,由高明扮演。

就在《武林外傳》播出時,邢育森擔任編劇之一的《家有兒女》早已北京電視臺首播半年多了。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小雪:"我叫夏雪。”

小雨:“我叫夏雨 。”

劉星:“我叫下冰雹。”

那時候,張一山在《小兵張嘎》裡出演了集賢居少掌櫃佟樂。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楊紫也已經憑藉《孝莊秘史》裡的少年宛兒讓人記住。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尤浩然則是央視“媽媽洗腳”廣告裡的小孩。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三個小孩一齣戲,童年之所以讓人懷念,就是因為童言無忌,古靈精怪。

那些美好的劇情,能把人們拉回自己的小時候,你愛談天我愛笑,夢裡花落知多少。

這部電視劇在選父母的角色還是頗費了些周折。

負責籌拍的楊偉光曾推出過央視《焦點訪談》《東方時空》。

他邀請宋丹丹來演媽媽。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宋丹丹說:“楊臺我不演電視劇了,我之前的3部電視劇都沒打響。”

楊偉光一再做工作,宋丹丹才接了這個角色。

演夏東海的高亞麟當時才32歲,面對三個孩子心裡犯嘀咕:“我哪有這麼大的孩子啊。”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後來,他還是慈父演得很好。

他早年有機會演《炊事班故事》裡的老高,後來因為身材沒有選上。

無獨有偶,出演《東北一家人》時,李琦才四十多歲,而彭玉已經接近七十歲,倆人使勁往中間靠,才讓一對老夫妻沒有違和感。

2007年,《武林外傳》《家有兒女》已經擠進暑期檔跟《還珠格格》《西遊記》PK,這一年英達正在忙著拍《地下交通站》。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開拍前,什麼都沒準備,英達就急著定下了一個演員。

電視劇播出後,英達見了人就被問:“這人哪找的呀?演得忒好了。”

此人名叫顏冠英,他在劇中扮演的漢奸賈貴,撐起了很大一部分的笑料。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顏冠英早年是北京西單基層洗衣店做熨燙工,做了30年,後來開始接電視劇裡的配角演。

在《候車室的故事》裡演了一個偷吃別人包子的盲流,被導演英達相中。

《地下交通站》的成功,可謂是英達式喜劇向觀眾的告別。

賈貴的許多臺詞也成為經典。

賈貴(偵緝隊隊長):你怎麼打人啊!

黃金標(警備隊隊長):我不打人,我打你。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賈貴其人,就像情景喜劇本身一樣,用糊塗和狡黠來詮釋生活的瑣碎。

而正是顏冠英這樣無數的甲乙丙丁,才能為情景喜劇的提起點睛之筆。

那對事業的專注,已經超越了人物本身。

隨著《地下交通站》的播完,一代人的青春回憶就此結束。

後來《愛情公寓》《萬萬沒想到》等作品出現,新的時代正式到來。

活雷鋒與點穴手:情景喜劇人的黃金十年往事

這就是情景喜劇人瘋狂的黃金十年。

一代喜劇大師卓別林曾在給妻子烏娜的情話裡寫到:

“世界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馬戲團,它讓你興奮,卻是讓我惶恐,因為我知道散場後永遠是有限溫存,無限心酸。”

或許,那也是喜劇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