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蘭仙:讀《給教師的建議》


韓蘭仙:讀《給教師的建議》


在我讀過的所有關於教育的書籍中,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最讓我感動的。我讀的這本書是由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再版說明中說“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裡選譯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成《給教師的建議》”。它對我的意義是什麼呢?可以說,如果我的生命是灰色的或蒼白的,那麼它象早春的暖風使大地變成了綠色一樣,為我的生命著上了淡淡的綠色,雖然不夠穠麗,但卻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從鄉辦中學到了現在的工作單位,環境的變化促使自己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努力。日子過得忙碌而麻木。天黑魆魆的,路上還沒有行人,自己已奔向單位;天已星光閃爍,自己才走向回家的路。與同事的競爭,與學生的磨合,辛苦,自然也有收穫。好在自己啃了一段時間書本,對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幫助,在新環境中,自己做得也還不錯。尤其人到中年,知道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別無他路,也就一心希圖通過努力工作獲得更好的生活。與許多同事一樣,在自己的工作範圍內,有領導器重,有同行認可,工作之外,如果願意,可以通過給學生補習增加收入,在自己的生活圈子裡,也算是有一點尊嚴吧。可總覺生活缺少了什麼。缺什麼呢?當有一天再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時,才知道自己以及很多同事以及很多人的生活都缺了一種生命的底色。

韓蘭仙:讀《給教師的建議》


缺少什麼底色呢?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什麼是生命的底色。

作為教師,很早就知道這是本很有名的書,但一直沒什麼興趣看,偶爾翻起也是隨手而過。直到在教師行業忙了這麼多年,直到過了人生的不惑之年,當我再打開細細閱讀時,我才認識到書中展現的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我打開它,手裡像捧著一個鮮活的生命,我怕把他弄疼;像打開一扇門,看到滿園鮮花綠草,我怕把他們踐踏。我是一個形象思維強於抽象思維的人,對一些抽象的教育專業論著是不大感興趣的,尤其是一些生造詞語以文字的艱深掩飾內容的淺薄的教育論著,更是迫不得已才看。很多的教育論著,雖口口聲聲說為學生的發展,為教育的奉獻,可我在文字背後看到的卻只是“功利”二字,因為著作者更多是出於功利而著的。看《教師的建議》,我在文字背後看到的卻只有“熱愛”二字。蘇霍姆林斯基流連在學生間,像法布爾流連在啁啾歡鳴的昆蟲間,興味盎然;像愛因斯坦流連在奧妙無窮的原子間,神迷心醉。讀著蘇的文字,教育這兩個字,使人不再想到某種目的,某種方法,某種技巧。徜徉在蘇的文字間,教育在我眼中變成了一束陽光,一段溪流,一棵綠樹,一枝鮮花。合上書本,教育又只剩下了教育二字。《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教育論著,可捧讀它,我像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讀美麗的童話,對,親切、迷人、令人神往的童話,它在我眼前展開的就是一個童話般的教育世界。書中童話般的美讓我感到教育的生命是如此美好,走進童話,我變成了興奮地在海邊拾貝的小姑娘,五彩的貝殼俯拾皆是,偶爾遇到一顆不起眼的貝殼,打開一看,裡面是一顆閃亮的珍珠。

韓蘭仙:讀《給教師的建議》


童年時,我們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我們感覺不到世界有什麼不美好。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驟然發現我們是為謀生而生活。我們沒有權利為喜歡而生活,沒有情感為熱愛而生活。就像我們選擇教學這個行業,不是因為熱愛而是因為謀生的需要。不可否認,有更多的行業比教學更有吸引力。如果有更好的職業,你還會留在教師隊伍中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會說不。既然如此,工作對我們會有童話般的魅力嗎?我們只是為工作而工作,工作對我們來說,是技術而不是藝術。我們的生活便黯淡了許多。再加上我們資質不是很突出,工作質量和生活質量又打了折扣。也許有人不願承認這樣的事實。但沒人能否認一個能考上清華的學生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是不會選擇師範院校的。當然教師隊伍中出類拔萃的優秀人物比比皆是,但更多是像自己一樣平平庸庸的以教學為謀生手段的人。況且,即便我們資質不錯,可以把工作做到很出色,如果不是出於全身心的熱愛,仍然難以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韓蘭仙:讀《給教師的建議》


什麼是熱愛?熱愛是居里夫人之於科學,她可以在艱苦的環境中,默默的堅持又堅持;得到回報時又不計名利地淡然處之。熱愛是巴爾扎克之於文學,雖然踏上那條路時,明知只有貧困,但他仍然執著地前行。熱愛是傾心,是鍾情。一名歌者,雖然他只能流浪,但他無怨無悔地選擇,這就是熱愛。我們做得到嗎?沒有。我們更多是把工作當成一種謀生的職業。這樣的工作性質,這樣的生活感受,在小城鎮和大都市是沒什麼分別的。就像開汽車的人在騎摩托的人之前的優越感,與騎摩托的人在騎自行車的人前的優越感,本質沒什麼分別一樣。熱愛是生命的底色。沒有足夠的熱愛程度,所以我們的生命不會久遠,甚至過早地蒼白。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居里夫人,成為巴爾扎克,成為蘇霍姆林斯基——教育界的居里夫人和巴爾扎克。但有了全心的熱愛我們可以微小而不卑微,平凡而不平庸。

熱愛是一種情感,我們有足夠豐富的情感嗎?我們會為一株小草的生長心動嗎?我們會為一抹白雲的變幻痴想嗎?如果不能,那麼在研討技巧方法的時候更多地培養我們的熱愛之情吧。有了熱愛作底色,我們的生命才是沃土上開出的花朵,也許不夠豔麗,也許不夠碩大,但那是生動的生命之花,而不是漂亮卻缺少生機的塑料花。

韓蘭仙:讀《給教師的建議》


也許是人到中年的緣故,讀蘇氏的《給教師的建議》,使我別有一種感動。像兒時讀美麗的童話,眼前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世界,是一種赤子的熱愛之心。因為有這種赤子之心,才會有一種精神叫執著,有一種精神叫忘我,有一種狀態叫生活。我希望我的生活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觀,價值觀,理想的生活狀態各有不同。我希望自己的生活狀態是什麼呢?“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是人人都能成大賢,但為了心中的”道”,以一種簡單的物質生活,忙碌而愉快地活著,這才叫生活,這才叫活著的境界。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因為我現在只能說自己在活著,我只能說我願意為此努力。雖然自己資質有限,但正所謂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有熱愛作生命的底色,即便我們再平凡,我們的生命也不會太蒼白。不斷豐富心中的熱愛之情,我們的生命就不至於會過早的萎靡,而會在即使年已老大還充滿生機和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