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建議:降低教師職稱比重,提高績效工資

關於教師職稱一直都讓人吐槽不已,同時參工的教師晉不晉級每月工資相差竟達千餘元,嚴重打擊了未晉級老師的積極性。更重要的的是晉級的老師未必就比未晉級的老師優秀多少,甚至要差。只因崗位太少,不同學科的差別也很大,有些學科可能就是到退休也晉不了級。

我們這裡有一所初中是這樣規定的:女教師39歲,男教師42歲才有資格晉升一級職稱,而年齡到了,又因晉的人太多還得繼續排隊等候。

建議:降低教師職稱比重,提高績效工資

建議:降低教師職稱比重,提高績效工資

教師職稱在設立之初,是為了激勵教師努力工作、立足本職、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希望教師不斷學習、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增強創新意識、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能力,在本學科能起到示範帶頭作用,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能很好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

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降低職稱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權重,或者是解決目前職稱矛盾的不錯方法。

職稱制度問題重重

然而隨著職稱評審制度的推進,產生了很多的問題跟矛盾,而且日益突出。由於職稱跟工資掛鉤,職稱受崗位數限制,達到晉升條件的人數比例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問題與矛盾凸顯出來。材料造假、潛規則屢見不鮮,因職稱問題,老師之間、領導之間矛盾頻頻。

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一勞永逸。但有些高職稱老師卻在工作上拈輕怕重,不思進取;而奮鬥在第一線的大部分中青年教師,由於常年等待無望,職稱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他們也逐漸失去了鬥志,失去了對教育工作的熱情。所以職稱問題常常為廣大教師所詬病。

大家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評論區q1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