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因組測序(mNGS)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引子:


湖北省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副主委譚偉認為,CT結果非常符合新冠肺炎但核酸檢測為陰性的病例大約佔30%—40%。

在杭州一所醫院,有個病人測了6次核酸試劑都為陰性,直到第7次才測出陽性。


怎麼解決這種“假陰性”的問題呢?相關專家建議,可以利用宏基因組測序(mNGS)一網打盡所有病原菌,從而徹底排除“假陰性”。

mNGS簡介

mNGS全稱,metagenomic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因此這裡面涉及到兩個概念。一個是宏基因組,另外一個是二代測序。宏基因組學(Metagenomics)的概念最初由Jo Handelsman 提出,其研究對象是樣品中的微生物群體基因組,通過測序和功能基因篩查來分析和研究微生物的種群結構、進化以及與環境之間的互作。在描述基因組時,經常用到下面這張圖。有基因組之前是釣魚,有基因組之後是網魚。基因組學家們先把魚撈出來,生化學家們再去研究功能。宏基因組也是一樣,

我們不用再去分離病原微生物,只需要將其DNA測出來,我們就知道這裡面有啥致病菌了。

宏基因組測序(mNGS)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顯然傳統的Sanger測序手段通量太小,不適合宏基因組。因此,二代測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技術的誕生才極大地推動了宏基因組的發展。NGS特點是通量高、單位鹼基價格便宜而且準確率高。NGS的代表技術有 Roche 公司的454焦磷酸技術、Illumina公司的單分子陣列技術和ABI公司的SOLiD (sequencing byoligonucleotide ligation and detection )。在結合這些技術的基礎上,mNGS應運而生,在病毒檢測、病原菌鑑定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mNGS流程可以大致分為5個步驟:樣本採集、核酸提取、構建文庫、上機測序和生信分析。具體protocol大家可以去諮詢相關測序公司哈。

mNGS與新冠病毒檢測

與傳統的研究方法相比,其最大的優勢不需要對微生物進行分離培養。由於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藻類和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它們個體微小,卻與人類息息相關,廣泛涉及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因此,mNGS也在新病毒鑑定、臨床診斷和大氣微生物研究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


mNGS特別適用於對病毒的檢測。由於病毒缺乏其他細胞生物所共有的核糖體RNA(原核的是16S,真核的是18S),所以mNGS幾乎是唯一的手段。因此,病毒mNGS可以提供很多病毒多樣性和進化的信息。

mNGS在此次新冠疫情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典型的例子有三個:

  • 非典病毒SARS(2003)基因組鑑定耗時5月餘,禽流感病毒H7N9基因組(2013)鑑定耗時1月餘,而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鑑定只用了5天!
  • 2020年2 月 3 日,復旦大學張永振教授團隊對患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進行了mNGS分析,鑑定出了新型冠狀病毒,該病毒基因組與蝙蝠體內發現的 SARS 樣冠狀病毒基因組的相似性高達 89.1%。
  • 2020年2 月20 日,華南農業大學沈永義教授和肖立華教授團隊通過對穿山甲樣品進行mNGS分析,初步確定穿山甲是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之一。

mNGS優勢及改進

mNGS的優勢在於:其一,通量高;其二,不受培養條件限制;其三,分析全面。其劣勢也很明顯,其一,成本過高,二是,操作流程複雜;三是,等待時間長。

宏基因組測序(mNGS)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此前的mNGS數據分析較為耗時,系統需要對2200萬個序列和病毒數據庫進行比對。整個過程需要30分鐘或更久。


針對檢測時間長的問題,達仁基因開發並免費開放了Apollo 2019-nCoV在線工具,醫療和科研人員可以直接在線進行分析mNGS數據,並自動相關分析報告。整個過程大約只需6分鐘。

阿里雲更近一步,免費開放的基因計算服務AGS(Alibaba Genomics Service),採用容器技術和GPU,即開即用,可同時運行多個病毒基因比對服務。檢測時間不到60秒。

結語

因此,建議將mNGS 和RT-PCR進行優勢互補。前期大規模篩查,使用操作速度快成本低的RT-PCR,以便快速進行初步鑑定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而對於“假陰性”,就可以進一步利用mNGS進一步確認可有效提高檢測結果的可靠性,並獲得是否有其他病原體感染的綜合信息,可以對病原微生物起到一網打盡的效果。 

1. https://iivd.net/article-21164-1.html

2.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291/5507/1221.full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74552198901089

4. https://www.sohu.com/a/326265953_733985

5.http://sh.sina.com.cn/news/k/2020-02-17/detail-iimxxstf2141891.shtml

6. https://mp.weixin.qq.com/s/O4oWt4-LInQ3ICZr-tApsQ

7.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48300?groupCode=genomics

8.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008-3

9.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7.951335v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