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雙標”教育方式,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最近,我在追《鶴唳華亭》這部古裝劇,這部改編自雪滿良園同名小說的劇,反轉不斷,劇情真心太虐,卻成功地讓我下定了追劇的心。不得不承認,劇中男主角飾演皇太子殿下的羅晉,演技十分精湛,加上最近熱度與演技都在線的女主角李一桐,以及許多實力派演員的鼎力加盟,比如黃志忠、張志堅、王勁松、劉德凱等幾位老戲骨,給此部的熱度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在劇中,蕭家父子的相處模式,令人大跌眼鏡。我們看到,在開劇時,太子在大雪中跪拜了一夜,被凍得嘴唇發紫,雙手發抖,作為父親的皇帝王卻不為所動,態度十分冰冷。繼而,在太子被齊王陰謀算計的事件當中,即便皇帝心中有數,他卻始終站在齊王一邊,維護大兒子,讓太子背鍋。種種此類事件,令人感覺困惑:父子之間,這麼絕情,到底是因為什麼?自己的孩子,難道一點都不心疼嗎?心疼的!只是權力制衡佔勝了父愛,就如貴妃所言,皇上都勸不退的大臣們,太子一去,幾句話就勸退了,皇上會怎麼想?

雖然有劇情的因素,但這對父子之間的糾葛和博弈,依然影射了 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形象, 沒錯,皇帝對太子的“雙標”,就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縱然經過時間的轉換,皇帝這個“中國式父親”的模樣,還是被我們一眼給認了出來,中國式父親——他威嚴,他自負,他追求權威。因此,他高要求、低迴應,他讓太子感受不到父愛;他內心認可太子,但對太子實行的是“打擊式”教育;他欣賞太子的仁義,卻在兒子和眾人面前,永遠對太子說失望……在這個典型的“大家長”形象裡,我們窺見了皇帝的用心良苦,也探測到了皇上內心的矛盾,我們也明白了皇帝有著太多的無奈和悲哀。但是,這種長久顯現出來的“父愛如山”、“望子成龍”的“雙標”背後,的確就是“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

這種中國式父親,不僅傷害了自己的孩子,令他感受不到父親的愛,困住了父親那顆原本慈愛的心,也與我們腦海中熟知的“中國式父親”的形象日漸慢慢重合,且毫無違和感。

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雙標”教育方式,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何謂中國式父親的“雙標”教育方式?

那麼,何謂何謂中國式父親的“雙標”教育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對孩子有著雙重標準,並且把規則看得高於一切,不可更改,必須執行。

雙標”父親的四大特點: ①不苟言笑②忽冷忽熱③動不動就體罰④從不擁抱孩子。

“雙標”父親的四大行為特質: ①“軍式化”育兒,孩子必須遵守規則②盯著孩子的錯誤不放,隨時要求孩子“修正錯誤”③認為孩子的思想總是錯的,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④橫加引導和干涉、操縱孩子的生活。

“雙標”父親的兩大心理問題: ①內心十分焦慮,沒有安全感②“盼子成龍”願望太過強烈,接受不了自己孩子平凡普通

就像《鶴唳華亭》這部劇裡的蕭家父子,一方面,太子作為兒子,有才有德有貌還很聰明,是一個優秀的孩子

。另一方面,作為臣子,太子不僅要有高明的政治手段,還要做到能夠權衡利弊,做到絕對服從皇權。皇帝為了控制和牽制住太子,不得不與他保持距離,甚至狠心將他關在門外,任憑兒子哭喊拍打,也不會開恩,這正是皇帝的悲哀,也是太子深感委屈、活得憋屈的主要原因。

有人會說,生在帝王家,有太多的不得已,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親子矛盾,但我之所以認為,皇帝對太子的 “雙標”式教育方式就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那是因為皇帝不止一次說過,大王是兒子,而太子,先是臣子,才是兒子。皇帝的這種形象剛好吻合很多家庭中的“中國式父親”,作為父親,他們從不輕易在家人面前掉淚,他們不擅長表達溫情,動不動就批評和打擊孩子,他們總是一臉嚴肅,生怕失了威嚴,以便於習慣性強制和控制孩子,讓孩子成才,有出息。

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雙標”教育方式,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反觀最近親子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6》的國際版《一起出發吧》中,楊爍對兒子的教育方式一模一樣:內心有愛但不會表露出來,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因持有“雙標”,自以為正確,所以過於嚴苛,並且還固執:楊爍發現楊雨辰走路內八字,就命令兒子重走;兒子衣服疊就發火讓重疊;兒子發睏,楊爍就讓兒子去跑步等等。看過節目的人都對楊爍的育兒方式表示質疑,但他有自己的解釋和堅持,他表示,自己家的孩子,肯定很心疼,但不會放棄這種教育方式,因為兒子將來要成為“男子漢”,所以要嚴厲一些!楊爍這種教育方式,就是你必須首先是一個男子漢,然後才是我的兒子。也可以這麼說,父親對兒子的愛是有條件的——你必須成為一個小小的男子漢,我才會愛你!

這,就是中國式父親的“雙標”教育方式。

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雙標”教育方式,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中國式父親越嚴苛,兒子越叛逆。

一般來講,當父親對兒子管教過於嚴苛,反應冷漠,甚至把孩子忽視至邊緣後,兒子就會變得日益多愁善感,甚至跟父母對著幹。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會學習同性父母的處世方式,兒子在向嚴苛的父親尋求認同和讚許的過程中往往會被同化。長此以往,兒子也會變成嚴苛的兒子,因此關係緊張的父子或母女,往往都是性格相同或相似的父子或母女,也就是說,父親嚴苛,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甚至把這種相處方式加倍反彈給父親,並且以後對自己的孩子,也會自然而然地採取父親的教育方式,同樣的毛病、問題,父親會遺傳給自己的兒子,母親會遺傳給自己的女兒,有時候大家把這個教育繼承的現象,自我解嘲地開玩笑說一句:這對父子,絕對是親生的!

比如《鶴唳華亭》這部劇裡的蕭家父子,當皇上讓太子認錯時,太子一般都要執拗地梗著脖子說:這個錯,我不認!面對自己的恩師,太子輕而易舉就能滿含情義地說出:老師,我錯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太子在偷偷學習長輩對自己的方式,然後把這種態度影射回去:對嚴厲的父親處處叛逆不服從,但對親愛的恩師依賴有加,想要得到更多的溫暖。

假如在兒子成長過程中,兒子總是看到父親對自己有太多不滿的情緒,待他長大後,也會順理成章地把這些不好的情緒放進親密關係中,他會毫無理性的對自己愛的人表示不滿。就像太子和陸文昔,雖然深愛,想方設法保護,但兩人的相處方式,不是掐脖子,就是打板子,令許多期盼戀愛的女孩後怕。俗話說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說的就是這種父子同化現象,暴虐的父親必然有個暴虐的兒子,父母在不知不覺中,讓長大後的子女成了自己,決定著子女的性格形成,並影響著子女以後的人際關係。

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雙標”教育方式,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中國式父親“雙標”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危害

都說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一個健康家庭父親的角色十分關鍵,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我們常說男人是一個家庭的支撐,這是由於父親不僅是家庭經濟的重要來源,還對孩子的教育起著主要引導作用。父愛嚴重缺失或者父親過於嚴厲,就會給子女帶來身心上的創傷。

1.容易讓孩子沒自信,導致孩子總是在自我懷疑之中情緒不穩定。

有些父親容易把對孩子的管教關係,混同於在工作上、在軍隊中的關係。要知道,親情有時是不講道理的,而工作上的關係過於僵化,不人性化,父親一旦弄混,就容易嚴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正常發育,甚至扭曲孩子的性格。比如《鶴唳華亭》這部劇裡的蕭家父,就是一種凌駕於君臣之間的父子關係,導致太子惡夢不斷,性格矛盾,多愁善感。

有些父親硬下心腸對孩子進行管束,自己也很難過,甚至偷偷紅了眼眶,而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半分暖意,導致孩子在這種無溫暖、無關愛的管束中,加上得不到認可,總是陷入

自我懷疑之中,變得情緒非常不穩定,容易走極端。主要是由於過分的苛求,使孩子拚盡全力都沒有辦法達到要求,從而在內心失去了安全感,心理壓力倍增。

因此,凡是那種嚴苛的中國式父親,培育出來並不是自己想要那種有出息的兒子,或者自己希望的男子漢氣概,反而會使孩子變得懦弱、膽小,又悲觀。

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雙標”教育方式,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2.中國式父親的“雙標”,會讓兒子變得敏感。

中國式父親的“雙標”,由於對孩子的教育以苛求為主,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導致孩子內心總是不確定,所以行事十分謹慎小心,容易變得十分敏感和脆弱,很容易被一句話或者某個行為深深傷害,他們也總是患得患失,最後卻偏偏失去。這一點可以從《鶴唳華亭》這部劇裡的太子蕭定權的一生完全可以看出:他因形勢所迫,不得已傷了最珍愛自己、自己也最珍惜的人,最後不得不自刎謝罪!這是一個悲劇的結局,但從他跪在寒冷雪地裡那一刻,皇帝不理,舅舅來給披上衣服時,從他抱著皇帝求饒,卻被父親一腳踢開時,從他哭喊著拍門,皇帝閉門不開時,便定了!得不到父親關愛和祝福的孩子,再優秀,這一生,都是悲哀的。

3.中國式父親的“雙標”,會讓兒子問題頻出,一生不順遂。

中國式父親,往往是以父親的意志和領導為導向。這是使父權社會留來的傳統教育方式,目前很多家庭依然是這種模式。而中國式父親的“雙標”,由於過分重視自己的領導地位,強勢的父親往往不服老,不會輕易把自己的在家庭中的領導地位“拱手相讓”。在兒子小的時候,父親的強勢暫時不會出現任何問題,但等到孩子成長到一定年齡,由於父親嚴苛的“雙標”而出現的問題,就開始反彈了,此時,如果父親還不趕緊調整,繼續對兒子過度干涉,兒子就會出一系列問題。

孩子壓力大,會出現一系列心理問題。“雙標”父親往往是那些能力強的社會人士,且內心有著完美思想。他們會不知不覺中,把孩子當成自已來培養,忽視了孩子的能力、特性、感受和心理成熟度,一心只想要孩子做到最好,且不允許孩子說“不”。孩子達不到標準,父親就會施以懲罰,不惜動用體罰,孩子感到壓力山大,喘不過來氣,容易造成孩子陷入“我這麼做對嗎——我父親生氣了,我錯了——我總是做錯事”這樣的自我否定中,造成兒子出現心理上問題,比如自卑、猶豫不決、看人臉色行事、難於獨立,甚至出現消極抵抗的拖拉、磨蹭等等不良習慣。同時,這些影響倒伴隨孩子終生,極難治癒,它們會嚴重破壞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孩子害怕別人的否認與拒絕,不敢輕易嘗試,總是思前想後,甚至忽略自己的內在感受。這種戒備周圍一切人或事的模式,更容易會孩子被孤立,融不進入學校,也難於在社會上立足,一生不順遂。

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雙標”教育方式,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結語:

在“中國式父親”的家庭中,爸爸通常自認為比媽媽更理智,甚至更加睿智,但實則是對孩子有著“雙重標準”:他首先要學會做一個人,然後才是自己的孩子。或許是由於爸爸因為負擔了家庭中過多的重任,所以非常的謹慎和有眾多的焦慮。然而,爸爸們是否也應該問問自己:我對孩子的這種“雙標”,難道不是起源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恐懼?或是來源於我對孩子超出了控制範圍,而產生的憤怒?而擁有這樣的“雙標”思想的中國式父親,最終極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一系列不可預知的心理問題,影響其一生。

綜上所述,父親中國式的“雙標”,必須學會放下“雙標”的嚴苛條條框框,而是要以“孩子”為主,選擇相信孩子,看到孩子的優點,大膽表達對孩子的關愛,同時在生活中多給予孩子一些溫暖、呵護和幫助,並多與兒子溝通。把握正確的大方向,放棄小細節上的糾錯。事實上,一個睿智的父親,懂得給孩子機會,讓孩子順變天性自我成長,孩子的問題,自己會想辦法處理得很好,父母要做的,只是讓孩子隨時感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支持,則是最好、最自然、最能發揮孩子潛力的育兒方法。

鶴唳華亭:皇帝對太子“雙標”教育方式,是“中國式父親”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