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重醫人丨張爽:在隔離病區戰鬥的24小時紀實

張爽好幾天沒和父母視頻通話了,除了偶爾電話。孤身一人在永川,張爽其實很想見一見遠在齊齊哈爾的父母。可張爽卻不想讓父母看到自己如今的容貌:黑眼圈、眼袋,額頭、顴骨、臉頰上長時間佩戴口罩、護目鏡留下的深深印記。


戰疫重醫人丨張爽:在隔離病區戰鬥的24小時紀實

2月1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感染專用隔離病房重症病區,住院醫師張爽

正在與患者溝通

32歲的張爽,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感染專用隔離病房重症病區3名輪流值守24小時的住院醫師之一。他們醫院是全市四個定點收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醫院(重慶市公共醫療救治中心、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重慶三峽中心醫院、黔江中心醫院)之一。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為救治患者,已投用68張床位,後備床位82張;截至2月3日19時,收治患者49名,其中1名已治癒出院;參加救治的醫生59名,護士61名(醫生和護士人數均含榮昌支援人數)。


進入隔離病區,一待就是6個多小時

2月2日的雨夜,時針已走過21時,感染科醫生休息室裡,一份盒飯早已冰冷。走出隔離病區,小心翼翼脫下三層隔離服(最裡面是白色的工作服,中間的是藍色隔離服,最外面的是白色防護服),取下護目鏡……坐到盒飯跟前的張爽,已6個多小時滴水未進。

戰疫重醫人丨張爽:在隔離病區戰鬥的24小時紀實

2月1日,感染專用隔離病房重症病區,張爽脫下最外層防護服,準備從汙染區到半汙染區

6個多小時前,兩名新確診患者轉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張爽隨之進入隔離病區,開始為這兩名患者進行診療。患者自述症狀、是否出現新的症狀、原有症狀是否加重或減輕……張爽用紙筆一一記錄,然後將記錄張貼在隔離區的玻璃牆上,由半隔離區的同事用手機拍照,再一一錄入系統存檔。

戰疫重醫人丨張爽:在隔離病區戰鬥的24小時紀實

2月1日,感染專用隔離病房重症病區,張爽手持汙染區對講機與同事反饋患者生命體徵數據

隔離病區不允許帶手機進入,醫護人員之間會用對講機或者醫院提供的專用手機進行交流,但紙筆記錄依然是最常用的辦法。張爽又用對講機,與隔離區外的同事商討救治方案,並著手對患者進行初步治療。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三層隔離服裡,張爽的汗水溼透全身。沒有時間休息,安頓好新轉入的患者,張爽又開始了例行查房。

戰疫重醫人丨張爽:在隔離病區戰鬥的24小時紀實

2月1日,感染專用隔離病房重症病區,張爽(左)對患者豎起大拇指

張爽發現有位患者戴口罩的方式不對,張爽想到了用手中記錄患者病情的紙張為其示範。患者很快明白了她的用意,在最短的時間裡戴好了自己的口罩,並對著張爽微笑。張爽則用豎起的大拇指表達著自己的讚許。查房的內容,同樣用紙筆記錄,再經半隔離區的同事拍照留存。


我的心願,就是疫情快點過去

雨夜,時間已臨近22時。休息室裡,張爽一手拿著手機與同事交流著治療方案,一手拿著筷子扒拉著盒飯。“到這邊後飯量明顯增加了,以前我都不怎麼吃碳水化合物的。”張爽說的“以前”,是1月24日她“請戰”調到戰“疫”第一線之前。那時,她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ICU的住院醫師。“我們ICU團隊所有人,都遞交了‘請戰書’。”

戰疫重醫人丨張爽:在隔離病區戰鬥的24小時紀實

2月1日,感染專用隔離病房重症病區,進入病房前張爽(右)正在核對工作清單

張爽的“請戰書”如是寫道:“……作為中共黨員我更加責無旁貸奔赴前線。我鄭重向組織和領導提出請求,自願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救治一線工作中,不計報酬,不論生死!”“我的心願,就是疫情快點過去。”寒冷的深夜,電腦前實時關注患者監測數據變化的張爽略顯疲憊,眼神堅毅,聲音哽咽。

戰疫重醫人丨張爽:在隔離病區戰鬥的24小時紀實

2月2日晚,感染專用隔離病房重症病區辦公室,張爽正在抄寫患者病情記錄

臨近2月3日凌晨1時,電腦屏幕上,某一組數據突然有了變化。雖然哈欠連天,張爽還是第一時間注意到了。她立即進行彙報,並著手準備隔離衣,計劃再次進入隔離病區進行查看。穿上隔離服的一瞬間,她猶豫了,“數值變化並不是很大,顯示患者症狀只是輕微的起伏。”“醫療物資有限。進一次隔離病區,就要使用一套隔離服,我們都儘量節省著用。”通過電話與醫療組組長商量後,張爽決定等一等。還好,患者的監測數據很快恢復了正常。


國家需要,你能做些什麼,就去做吧

東方已現魚肚白,雨還沒有停歇的跡象。安靜了一夜的感染專用隔離病房,因為醫護人員的逐漸增多而熱鬧起來。2月3日8時到9時左右,張爽與前來接班的同事進行了工作交接。

戰疫重醫人丨張爽:在隔離病區戰鬥的24小時紀實

2月2日晚,感染專用隔離病房重症病區,張爽在出隔離區時,同事幫忙脫下中間層隔離服

下了班的張爽,一個人乘坐20多分鐘大巴車,前往永川黃瓜山的一處農家樂。那是醫院為參與戰“疫”的醫護人員專門設置的一處臨時“隔離住所”。


看著窗外飄飛的細雨,張爽恍惚間回到了2015年的夏天。那年身為哈爾濱醫科大學呼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張爽,第一次到重慶,一下子就愛上了這座城市。2017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前往瀋陽招聘,張爽這個愛美也愛運動的東北女孩來到了重慶。


因為這場戰“疫”,張爽取消了正月初二返回齊齊哈爾與父母團聚的機票。當得知女兒主動申請調往戰“疫”一線時,母親在電話裡告訴張爽,“國家需要,你能做些什麼,就去做吧。”這句話,張爽一直記在心裡。


資料來源:新華網、重慶日報、華龍網、上游新聞、重慶廣電等媒體

排版:塗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