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出自五代李煜的《子夜歌》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

  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

同醉與閒評,詩隨羯鼓成。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賞析

  這首詞是描寫李煜宮廷享樂生活的,是李煜前期的作品。寫宮廷享樂生活,是李煜前期作品的主要內容,其中絕大部分都顯露了一種耽於歡歌美酒、溺於春光美人的心態和追求。這首詞也不例外。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詞的上片,開頭兩句以意起詞,不是寫景,而是先抒胸臆,其實是作者追求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的真實體現。唐杜秋娘有詩句“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李煜詞取其意用,作為此詞的主旨,全詞基調確定如此,也使得這首詞的整個思想格調不高。後續兩句承前二句之意,直接描寫飲酒作樂的具體場面,酒美人也美,和下片春光之美相對應。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詞的下片進一步細寫作者與美人對飲賦詩、調笑作樂的情景,繼續充實及時行樂的具體內容。開頭兩句寫作者與美人都是無拘無束地玩笑作樂,因此覺得春歸也晚。這裡是一種“移情”的描寫,春來春歸本是自然現象,是不以人的情感要求為轉移的。但是在縱情歡飲、恣意享受的作者的感覺中,許多美好的景色似乎永遠不會消亡,明媚的春光似乎永遠都在伴隨著他,這不是錯覺,而是一種“移情”,十分真實地體現出了作者的心態。結尾兩句,醉已成為“同醉”,評也已成“閒評”,作者那種“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性格特點畢現,而他的大部分追求似乎也只是“詩隨羯鼓成”了。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全詞通篇都是描寫飲酒賦詩的閒逸生活,抒發追求及時行樂的思想感情,格調是不高的。但是這首詞以意起篇,以景會意,表現結構上順暢完整,別具特色。詞中表現的內容不很豐富,相對比較緊湊,從另一方面也昭顯了作者駕馭生活和語言的較高功力。在語言使用上,全詞都有一種明白直快的特點。開篇即如與人對話,相對而勸,自然樸實,後邊的“何妨”以口語入詞,親切可人。而“同醉”“閒評”等,既明白,又質樸,準確而又生動。整首詞都體現了一種不飾雕琢、自然清新的語言特色。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