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不如看看這份書單,給自己靈魂的深思和成長


今天有粉絲私信我說:來份書單吧

那就為你們推薦一份超經典的文學名著書單


希望能讓你從心底裡感到震撼

帶來靈魂的深思和成長


1


《月亮與六便士》

這本書,我閒來無事便會拿出來重讀一遍,次數大概和唐吉坷德差不多了。

看起來很舒服,第一次讀的時候不會產生讀不下去的感覺,給人很多關於人生的思考。

從這本書裡,你可以看到你自己的影子,也能看到理想的美好和現實的殘酷。


疫情在家,不如看看這份書單,給自己靈魂的深思和成長


有些人甘當塵埃,有些人追逐星辰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證券人思特里克蘭德,人到中年,事業有成,為了追求內心隱秘的繪畫夢想,突然拋妻別子,棄家出走。為了夢想放棄了一切,家庭、地位、金錢,只是自己年少時期的夢想。


他深知: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在異國他鄉,他貧病交加,對夢想卻愈發堅定執著。他說:“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那個終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2

《皮囊》


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在我大一的時候,那些日子整天打遊戲,荒廢時間, 子欲養而親不在”是中國傳統家庭關係中大量存在的。

蔡崇達通過剋制的寫法,還原了苦難家庭中的親人關係和情感表達,甚至用現代文明定義為愚昧的方式來決定鬼魂的去留,是千千萬萬平凡人對死亡無能為力的回魂,是所有將父親作為家庭支柱精神之光的中國式家族的情感命脈。

書中李敬澤作序的最後一段說:我不能肯定這本書是什麼,我甚至不能肯定它是小說還是自傳。

疫情在家,不如看看這份書單,給自己靈魂的深思和成長

這本書豆瓣是這麼介紹的:一部有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


這是一本“認心又認人”的書,

暢銷300萬冊的國民讀本,劉德華、李敬澤作

繁體版面世即進入臺灣誠品、博客來暢銷榜單

白巖松、劉同、蔣方舟、阿來、閻連科、張曉龍傾情推薦


那時的我們曾經夢想改變世界,改變命運,可是現實如此殘酷,夢想的實現,命運的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間就能完成,而是需要厚厚的積澱。

那些曾經喧鬧的青春,總有沉寂的一天,那些過於龐大的夢想,不如一步一步走穩當下來的重要。


關於青春與夢想,家庭與愛情,生死與日常,作者在一個個故事中,一一展開,沒有長篇說教,沒有大篇幅的觀點闡述,沒有雞湯式的狗血,有的只是樸實的文字,讓人讀著,咀嚼著,聯想著。


3


《人性的枷鎖》

▼毛姆真是太強了,不得不提一下, 毛姆的另一部作品《面紗》

《面紗》一針見血的揭露出:不好的結局不是因為當事人誰的錯誤,而只取決於你遇到的是什麼人。

疫情在家,不如看看這份書單,給自己靈魂的深思和成長


《人性的枷鎖》是毛姆的半自傳體小說,敘述了菲利普從出生、求學到愛情、生活過程中的種種困惑迷茫的心路歷程。


小說主人公菲利普·凱里自幼父母雙亡,不幸又先天殘疾,在冷漠而陌生的環境中度過了童年,性格因此孤僻而敏感。在寄宿學校度過的歲月讓他飽受了不合理的學校制度的摧殘,而當他走入社會後,又在愛情上經歷了傷痛。


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他每跨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掙扎,但思想和個性都獨立不羈的凱里,一直努力掙脫宗教和小市民意識這兩條禁錮自己精神的桎梏,力圖在混沌紛擾的生活漩流中,尋求人生的真諦。


自出版以來,始終未絕版,至今仍廣為世界各國讀者所傳誦。一九六六年,英國著名批評家西亞爾·柯諾利將此書列入"現代文學運動鉅著一百種",說明它在英國文學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5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了一個女人長達二十年的暗戀


這本書是我大學在圖書館遇到的一個書友推薦給我的。看完之後唏噓不已,有人說這段愛情極其卑微,可多看幾遍就能發現:這段愛情很高傲的,我愛你,與你無關。


杜拉斯說,於她而言,愛不是一蔬一飯,不是肌膚之親,愛是一種不死的慾望,是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

疫情在家,不如看看這份書單,給自己靈魂的深思和成長


一個男子在41歲生日當天收到一封沒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來自一個陌生的臨死女人。這封信講述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而收信的男主人公卻對此一無所知。

這段隱秘未果不為人知的愛情始於18年前,那時她還是一個孩子。少女時期,她對這個著名作家深深痴迷。命運動盪,她幾經輾轉,身入紅塵,逢場作戲,卻從未改變過初心、從不曾減少過自己的愛。

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她終於決定告白,這一生的痴情,凝結成了一封悽婉動人的長信,而她的生命也隨著愛歸於塵埃。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一。

今天每日分享是五本書,希望大家多讀書,讀好書。

我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