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李寧”如何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國潮李寧”如何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 奧平論商業

【五大維度拆解商業案例】是奧平論商業首創的商業案例分析欄目,將會對每個商業案例從行業情況、商業模式、市場策略、融資路徑、發展前景五個維度進行拆解分析。用最精簡的文字,帶你輕鬆看透商業的本質。

“國潮李寧”如何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 奧平論商業


「維度一:行業情況」


李寧(02331.HK)行業屬性:紡織服裝行業;細分行業:運動鞋服。國內運動鞋服行業經過了2008年的奧運熱之後,從2011年開始,除了耐克和阿迪達斯營收保持增長外,國內運動品牌的營業收入及淨利潤皆出現下滑,整個運動產業陷入低迷。經過了行業形態的“關店潮”,中國運動服飾行業2015年開始企穩,到2017年已經基本調整到位,主要龍頭公司店鋪數量開始回升。

市場競爭格局也在行業的衰退和復甦中重新洗牌,形成了以耐克、阿迪為代表的國外品牌為第一梯隊,市場佔有率始終保持在前二;安踏憑藉幾年的穩定增長,成長為國內品牌第一,佔據第二梯隊;李寧經歷零售改革後,業績復甦,在第三梯隊中努力追趕前者;特步、361度則處於第四梯隊。

根據歐瑞數據,2018年國內運動鞋服零售總額已達到2378億元,同比增速為12.5%,在服裝類子行業中表現極為突出。未來伴隨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年輕消費群體對運動鞋服的更強偏好將推動行業消費的價量齊升,運動鞋服行業的高增速將在中長期內持續。李寧在2011年起歷經連續4年的深重經營危機後,公司目前已經成功推進供應鏈變革,尤其在18年2月紐約時裝週“中國李寧”系列首次發佈後,為李寧帶來爆炸式的關注度,公司順勢推出“中國李寧”品牌,迅速完成了品牌的年輕化以及品牌升級。

“國潮李寧”如何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 奧平論商業


“國潮李寧”如何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 奧平論商業


“國潮李寧”如何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 奧平論商業


「維度二:商業模式」


李寧的商業模式:1)以專業運動為基本定位,運動鞋及運動服為主要產品,同時發力運動時尚。作為綜合性運動品牌,李寧的五大核心板塊分別為籃球、跑步、綜合訓練、羽毛球及運動時尚。公司將前四大專業運動作為基本定位,向消費者提供具有一定功能性的運動鞋和運動服,此外公司還提供少部分配件及器材產品。運動時尚板塊主要針對大眾消費者在日常生活及休閒方面的穿著需求,以體育運動為基本風格,著力於外觀時尚性。

2)線下為主要銷售渠道,同時發力電商渠道。公司線下渠道收入佔比近80%,截止2019年第三季度共計擁有6564家終端銷售門店,實現了對一二線城市及三線和下沉市場的全覆蓋。其中經銷模式為線下的主要銷售模式,近期終端數量已超5000家。線下直營店一般分佈於一、二線城市,顧客消費水平較高,店鋪面積也較大,因而單店平均收入在經銷店的2倍以上。此外,公司自14年起調整了電商定位及策略,將其作為重要的主力渠道,加大了營運能力方面的投入以及直營佈局力度,目前電商直營佔比在80%以上。

3)通過自建工廠來強化供應鏈管理。李寧在創立之初以品牌驅動,渠道和生產一直採用外包模式,在渠道管理和供應鏈管理方面能力較為薄弱。消費升級背景下,公司李寧Young及中國李寧品牌的發展對產品質量和產品交期要求進一步提升,原有供應鏈由於缺乏彈性、反應速度慢,已經無法滿足需求。因而為提升自有供應鏈能力,公司逐步啟動上游資源整合,進入生產領域,預計未來可以達到30%的鞋類自產。

「維度三:市場策略」


李寧的市場策略:1)李寧藉助國際時裝週完成品牌升級,成為新一代“國潮代表”。公司自2018年起已經四次登陸國際時裝週,數次引爆國內社交媒體,在增加品牌曝光度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品牌在年輕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此外,17年以來,不再侷限於體育賽事贊助,李寧開始嘗試與時尚潮流媒體深度合作,藉助藝人街拍、KOL推廣等方式拉近與年輕人距離,加深品牌年輕、潮流的印象。

2)李寧聚焦主品牌,專注核心品類,構建豐富的產品矩陣來滿足消費者需求,有效提升了李寧品牌力。2018年李寧提出“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發展策略,以“李寧”為核心品牌,開設李寧、中國李寧、LNYOUNG等產品線,主品牌營收佔比接近99%。此前,除李寧品牌外,公司還經營多個其他品牌,包括紅雙喜、AIGLE(艾高)、Danskin、Kason(凱勝)及Lotto(樂途)等。此外,李寧採取聚焦核心品類的策略,專注於籃球、跑步等方面的研發,形成了豐富的產品矩陣。高端系列韋德之道、䨻對標耐克、阿迪;中高端系列與國內外品牌同時競爭;中端、低端系列以豐富的產品種類獲取市場份額,最終形成籃球、跑步領域覆蓋全價格段的產品線。聚焦單品牌、核心產品的發展策略,有效提高了研發力量和營銷資源的利用效率,強化了市場對李寧品牌的認可,也提升了李寧的品牌力。

3)李寧通過贊助頂級運動員及重要體育賽事來增強品牌影響力。近年來李寧更專注於核心品類的推廣及頭部資源的贊助。2012年公司以20億元拿下CBA五年贊助權,並於2017年再次續約五年。此外,公司於2012年簽約NBA巨星韋德並續約至今,簽約當年便推出“韋德之道”高端籃球產品系列,該產品系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李寧對頂級體育明星和體育賽事的贊助,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品牌影響力。

「維度四:融資路徑」


李寧公司因上市時間較早,當時國內創投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因而在上市前僅經歷了一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850萬美元,投資機構為鼎暉投資和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李寧公司於2004年在港股IPO,募資金額為5.3億港元,2013年李寧公司又獲得了麥頓投資的資金支持。

“國潮李寧”如何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 奧平論商業


「維度五:發展前景」


在北京奧運會後,李寧由於品牌戰略失誤經歷了接近4年的艱難調整,2015年創始人李寧迴歸,公司明確“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基本策略,聚焦主品牌及核心板塊,調整營銷策略,強化供應鏈管理,公司逐步扭虧為盈,發展重新步入正軌。目前運動服飾行業仍然是服飾行業的最佳賽道之一,未來仍有巨大潛力。從運動服飾行業人均消費來看,2018年中國人均消費僅為28.9美元,而美國為357.1美元、日本為110.6美元,中國與日美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目前公司已在核心品類打造了出具有強認知度的明星產品,並且手握國內頂尖的體育營銷資源。此外,李寧已經成功藉助國際時裝週完成品牌的年輕化,產品定位也更加時尚和潮流,未來伴隨“國潮崛起”和運動時尚化浪潮,李寧仍有望實現持續增長。

「奧平論李寧」


李寧在2011-2014年由於行業增速下滑以及品牌定位失誤經歷了長達四年的低谷,但隨著創始人李寧在2015年的迴歸,以及公司戰略定位的調整,公司重回正軌。回顧李寧的復甦史,我們可以發現:1)李寧為了強化供應鏈管理,摒棄傳統的“輕資產模式”,開始自建工廠來滿足自身高端品牌的業務需求,對原有的批發模式做了良好的補充。2)李寧藉助國際時裝週來增加曝光度、提升品牌形象,並且恰逢趕上“國潮崛起”,吸引了大批年輕消費者,完成了品牌升級。3)李寧將主要精力聚焦在核心品牌,打造了完善的產品矩陣,有效提高了研發力量和營銷資源的利用效率,獲得了市場的認可。總之,正是由於李寧對品牌形象的不斷升級以及對供應鏈和產品的不斷優化,才使李寧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部分數據及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產業信息網、天眼查、歐瑞諮詢。

“國潮李寧”如何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 奧平論商業


“國潮李寧”如何走出低谷,重回正軌 | 奧平論商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