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學——產生與發展

高等教育最早起源於歐洲中世紀的大學,以英、德、美三個國家的大學職能發展不斷轉型,形成

培養專門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三項職能。

按照其分類可將高等教育劃分成如下形式: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大開放教育和遠程網絡教育等。而在中國,又將高校分為四種類型:研究型大學(學科綜合性強,博士人才較多,研究生不低於20%~25%),教學研究型大學(以本科生、研究生為主,少量博士生,不培養專科生),教學型本科院校(以本科生為主,少量研究生或專科生),高等專科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

高等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存在許多問題:(1)精英教育和大眾教育。美國學者馬丁特羅提出高等教育本質“三段論”——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適齡青年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低於15%,屬於精英化教育階段;15%~50%為大眾化教育階段;50%以上則屬於普及高等教育階段。(2)高等教育平等與效率。高等教育平等涵蓋進入高等學校的機會平等、受高等教育的過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的結果平等。平等與效率的關係: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對立是指高等教育資源是有限的,平等與效率是統一的。我國高等教育的政策取向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3)社會本位與個體本位。個人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應從個人自身出發,根據人的發展需要來確定,教育目的應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發展。以盧梭、福祿貝爾和裴斯泰洛齊為代表,認為人性本善。社會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應當根據社會的要求來確定,把滿足社會需要作為教育的志趣,提出“外鑠觀”,主張人的價值通過後天的社會和教育獲得,並在社會中體現。代表人物德國那篤普、凱興斯泰納、法國的孔德、涂爾幹等。(4)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專才”強調人才的專業性、技能性和職業性;“通才”則強調人才的基礎性、綜合性和適應性。

學習高等教育學對於發展高等教育有深刻意義:有助於高校教師系統地瞭解高等教育,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有助於高校教師掌握教育規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助於推動高校教師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有助於推動高校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