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却不能在一起,徒留人生遗憾,《相思》道出万般深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有一种眼泪叫难以割舍,有一种凝望叫不能忘怀,有一种深情叫心碎肠摧。

动画《相思》是上海嘉定800年重点项目之一的“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第二集,以王维的诗作为引子,通过浓浓的中国风元素,将诗中的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影片上线仅10天就已经全网点击破亿,成为当年度首个网络爆款动画。

在短片中,以寄寓相思情的“红豆”为线索,讲述了清代嘉定名士王初桐和发小六娘青梅竹马、红豆定情却无缘厮守的凄婉爱情故事。

故事充满了淡淡的悲伤,在爱而不得的背后,让我们体会到中国文化之中独有的隐而不发的相思之情,充满了意境,领略了诗歌中的美感,并为男女主人公爱情的遗憾而扼腕叹息。

有情却不能在一起,徒留人生遗憾,《相思》道出万般深情

01、真实历史人物的背景下,将手绘动画与中国元素相结合,展现浓浓的中国风

为了将相思这首诗的意境展现得淋漓尽致,短片从取材到画风,深度还原了古人的真实意境和爱情内核。

中国式的爱情往往是隐忍的,有别于外国人的大胆表白,而是将这种情感深深藏于心底。

在故事的取材上,为了能将唐代诗人王维《相思》的意境贯穿全篇,因此编剧李夏恩取材自古人王初桐的故事。

王初桐称自己为红豆痴侬,与这首诗的题眼相同,而他与六娘的故事又来自于真实的背景。王初桐是寒门弟子,而六娘出生在大户人家。六娘的父母看不起王初同,把六娘嫁给了富商之子。可谁想到富商之子整日无所事事,家产挥霍一空之后还将六娘卖到了青楼。

年过半百的王初桐偶遇六娘,此时的六娘孤身一人,而王初桐早已子孙满堂。王初桐感慨万千,暗中资助初恋情人,而六娘画了一幅肖像给王初桐,题了“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王初桐在上面回了“绝世佳人”四个字。

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造化弄人。短片就根植于这样的一个故事背景,展现了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凸显出中国式爱情中独有的那种隐而难发的相思。

为了能将这种中国风展现得更为精妙,影片采取了独特的手绘动画模式,还原中国风的浓烈元素。

为了展现出上海嘉定的那种细腻而柔美的质感,编剧曾向两位历史学家求教,并亲自在上海嘉定住了一周。之后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通过手绘的方式,一帧一帧地将分镜头画出来。

在这个短片里,人们看到的是还原到200多年前清朝时期上海嘉定的旧时样貌,还有江南所独有的梅雨天气。在短片的手绘风格下,一张张图片犹如水彩画般,展现了中国风的绘画技巧,同时又在雾气般的手绘画中,展现出江南男女的细腻心情。

在一帧帧的动画里,那个年代独有的景色中,男女主人公撑着油纸伞在雨中相遇。这油纸伞既展现了我们古代文化中油纸伞这一中国元素,同时又隐含了“散”这样一个意味,为最后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在中国风的静态布景下,活灵活现的动态人物,细节处细腻的画风,水滴流下来时的娇艳状态,让观影者感受到此时此景的心情,并被短片中独特的意境所影响。仿佛自己置身于200多年前的嘉定,成为故事中的人物,被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命运所深深牵动。

有情却不能在一起,徒留人生遗憾,《相思》道出万般深情

02、红豆做为爱情的象征,影片以其衍生形态对相思进行解读,刻画深入骨髓的爱情

《相思》这首诗里,诗人王维借助红豆而寄相思之情。而在影片中则多处点出红豆这个隐喻,通过故事中红豆及其衍生物的不断出现,将朦胧而忧伤的爱情故事缓缓铺开。

红豆作为他们相思的载体,隐喻了王初桐的与六娘之间的爱恋和睹物思人的牵挂,延展了他们爱情的厚度。

  • 红豆

红豆又称为相思子,形状与心相似,有一种心心相印的感觉。相传一位女子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在树下哭泣,泪水流干后流出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大树结了一树的红豆,被人们称为相思豆。

在民间,相思红豆与定情有关。影片中王初桐就是看到了一粒红豆,立即拿给六娘,表露他对六娘的爱慕之情。红豆这个寄托,展现了古人对爱情的隐忍表达。虽然没有直接诉说,但是他将自己的情感倾诉在红豆之上,通过这样一个物品作为自己爱情的信物,传递给对方。

通过红豆这个媒介,将相思之情凝结在这个红豆之上,可以看出主人公积聚下来的情感与思念,久久凝结化而不去。

  • 红豆簪子

红豆发簪是女性头上所用的饰品,可以作为一名女性的象征。

短片中镜头一开始是王初桐看到了一枚镶嵌着红豆的发簪,随后想念到了六娘。画面一转,便开启了他记忆中的一段旧时光。

在这里,红豆发簪便是他睹物思人的一个代表。通过这样一个媒介,红豆发簪就成了六娘,代表王初桐对她深深的执念。而这一个发簪也成了一个引子,成为开启故事的承上启下的关键点。

  • 红豆粥

红豆粥是由红豆而做成,红豆被煮熟之后,粘稠地相聚在一起,成了一种爱情的团聚与象征。

在短片中多次出现红豆粥这个物象。王初桐收到六娘给他的一碗红豆粥,而在家里时再一次吃到母亲煮的红豆粥,转眼想到了六娘。通过这个载体,将镜头连贯起来,既可以看出他对六娘的思念,同时又能看出六娘对他并非无意,两人之间早已情谊浓浓。

然而正是因为此处情愫丛生,与最后两人的爱而不得形成强烈的对比,让观众唏嘘不已。

  • 绘着红豆荚的手帕

短片中,六娘一直在绣手帕。她在绣手帕的过程中想到了王初桐,结果不小心手上滴出了一滴血,印到了手帕里成了一粒红豆。

这样的一个情节与红豆相思的由来正好成了一种契合。

而六娘所绣的图案,是红豆未成熟时的豆荚绿叶,影射了爱情的初萌。在手帕上,她绣了一蓝一粉两只蝴蝶,与他们二人的服装颜色相契合,代表了她的期盼,希望王初桐和她自己,就如同这两只蝴蝶一般。

红豆作为一个媒介贯穿了电影的始终。在影片处处隐喻着的红豆即是相思的背后,展现出两人之间的亲密。在这样的隐喻之下,将男女主人公内心的牵挂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最后两人有情却不能眷属,深深牵动了每一个观影者的内心。

有情却不能在一起,徒留人生遗憾,《相思》道出万般深情

03、画面营造的悲凉气氛与音乐相互交应,烘托出爱而不得的悲伤

最让人魂牵梦萦的爱情,便是那种深爱却不能在一起,爱而不得的悲伤,悲剧式的结尾。影片所塑造的爱情线索就是这样的一种情感,深爱却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在一起的遗憾。

为了将这样的悲伤氛围营造的极致,影片借助自然景物来传达悲伤忧愁的气氛。

在影片的画面中多次出现下雨时的场景。下雨天人的心情总是忧郁的,在这种梅雨天气下,人的内心深处必然笼罩着一层悲情,悲伤的氛围正好与人物的内心相吻合。

在剧情的高潮部分,六娘与王初桐隔着一道门在大雨中哭泣。在倾盆而下的大雨中,他们一声声悲泣的哭声,将人物内心的伤感烘托到了极致,使影片达到了叙事的高潮。在这大雨之中,动画中的人物分不清到底是泪水还是雨水,此时此刻的悲痛已经上升到极致,只差一扇门就可以触碰到彼此的内心。

但是他们都没有做这件事,在最后一刻选择了放弃。在这样的一个画面中,完美显现出中国人隐忍不发的爱恋。正是因为他们的隐忍和世俗的羁绊,所以即便是深爱着对方却不敢表达,更不能走在一起。这种悲痛引起的人们的无限同情和遐想,也与观众的内心情绪产生共鸣,达到了极强的渲染效果。

在凄凄艾艾画面之下,音乐的烘托也使得影片的这一情感氛围进一步地扩大。

影片中一开始讲述六娘喂王初桐和红豆粥的时候,两人的内心是十分高兴的,此时音乐是欢快流畅的,再加上主人公的笑声,此时此景便是爱情的甜蜜。

而六娘被提亲之后,在绣手帕时的伤心难过和王初桐在六娘家门外痛哭时,此时的音乐是悲伤凄婉的。当六娘出嫁的那日坐在花轿中,音乐也是悲情的。

在音乐的渲染中,人们从欢快与低谷的交替对比的作用下,感受到悲伤的气氛,被影片中人物的情绪所带动,从而进入到情节中去,同情男女主人公的命运,同时为他们的爱情感到遗憾。

有情却不能在一起,徒留人生遗憾,《相思》道出万般深情

04、如何演绎中国动漫,将文化的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作为一部中国动漫,《相思》这部影片塑造得十分成功,不仅根据展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引起了人们的热烈反响。最近几年具有中国元素的国漫电影层出不穷,但是如何塑造才能增加影片厚度赢得观众喜爱,也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

第一,必须进行深入的了解文化内涵,才能将中国元素行云流水般展现在故事情节中。

在相思这部影片当中,编剧首先对王维的这首《相思》进行了二次解读,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自己研究清朝历史的背景,选取了王初桐的故事,与《相思》这首诗十分的契合。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对诗词文化的双重解读之下,最终准确无误的传达了中国文化中对爱情的隐忍。

正是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尊重和准确的表达,使观众达到了情绪的共鸣,促成其最终成为一部豆瓣高分短片。

有情却不能在一起,徒留人生遗憾,《相思》道出万般深情

第二,注重画面与隐喻的结合,使影片看起来既精致又富有内涵,才能最终留住观众。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图像、色彩、声音等已经不再处于辅助地位,而是和语言一样,成为影片中呈现人物不同状态的重要手法。

而在这些泛符号的物品中又隐含着深层次的含义,物品的背后寄托着人们的一些思念,成了某一个人物的代表。

在《相思》这部影片中,充分运用了隐喻的概念,红豆和它的衍生品都形成了一个个饱含意义的物品,展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深情。而影片中选取的江南水乡的画面,更是将这种悲伤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

因此,要真正地做好中国风动漫电影,必须要是保持画面的精致性,同时要运用多种手法,将影片进行进一步的烘托。这样不仅能拓展这部影片的深度和厚度,也能够使里面情节展现变得更为精妙,使观众感受到影片的内涵,真正地被这个故事所吸引,从而欲罢不能。

写在最后

随着中国动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漫作品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元素。里面精良的制作,浓浓的中国风,深受人们的喜爱。

影片《相思》是一个非常好的成功范例,不仅通过名人故事的植入,更是以视觉化的方式让人们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诗词文化,让人们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感到赞叹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

电影不断发展的今天,唯有厚植于本土文化,深挖文化内涵,才能使这部作品成为一部经久不衰的好作品,真正地迎合挑剔观众的口味,赢得观影者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