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是無堅不摧的,即便是再強大的人,內心也會有不為人知的脆弱。

在生活和工作中,許多人戴上了強大的面具,活埋了自己的脆弱,通常的行為表現,指責。

你只要有一點沒做到符合他的心意,他就能颳起一陣龍捲風,煽起一股海嘯。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指責都是你的錯

別的人,人家指望是用愛發電,指責型的人可好,直接用憤怒發電,直接希望他們那一刻可以用憤怒把你電死,把你改造,讓你毀滅,讓你重生。

男人必須強大,如果哭哭啼啼,會被別人說“不像個男人”;

女人也必須內心強大,假如動不動掉眼淚,會被指責“太情緒化”。

我們都在追求內心的強大。

當我們不強大的時候,我們會接收到指責和評判。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愛指責的人背後隱藏著一個無所不能的自己。

這個自己希望自己可以不用體驗人世間的失落和痛苦,不用面對人世間的不完美,不想面對人與人的不同,不想面對他人有他人的意志,不能一切順著我來的事實。

相反,指責型的人希望別人可以如我所願,一切符合我的意志,一切要滿足我。

因為內心的脆弱,故作堅強。通過指責和貶低他人——保護自己的自尊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一個成年人如果動不動看不慣這個人,覺得那個人也不順眼,為此生氣,甚至抑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我中心、貢高我慢、自以為是,進而言之,內心必定充滿了原生家庭帶來、未曾清理的心理空洞和陰影。

中國式父母注重權威,總覺得我養了你,你就是我的,他們無法與子女平等地溝通,難以把控界限感的概念。

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講過一句話:當你不允許孩子脆弱,孩子也就不會成功。

指責,就是為了防禦我錯了。

為什麼要防禦呢?因為這種感覺對他們來說,真的像是一種恥辱。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抱怨的時候。

在那個情緒的當口,客觀和理智幾乎是不存在的。心中的怒火瞬間具有了鮮明指向性,能朝著一方向瘋狂燃燒,綿延不絕。

指責、怒視、冷言冷語、明嘲暗諷……

指責型的人,自帶顯微鏡功能,你每個不好,他都能敏銳發現,並且興奮地表達。

那感覺就像是發現了金礦一樣

指責型的人,好像永遠不會真正思考自己哪裡有問題。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我們的抱怨中不只願望未滿的失落,還有對自己“想要卻不表達清楚”的懊惱,或者“投射”不成功的遺憾。

抱怨的本質是渴望外界發生改變

抱怨本身並非是什麼難以解決的問題。

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坦誠面對自己內心的訴求。

有國外的神經科學家與心理學家進行研究,發現對一些面臨各種刺激(包括長時間的抱怨)的人,進行大腦活動分析後發現時發現:

大腦的工作方式就像肌肉一樣,如果讓它聽到了太多負面信息,很可能導致當事者也會按照消極的方式行事。更糟糕的是,長時間暴露在抱怨環境中還會使人變得愚蠢和麻木。

出現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情緒有一定的感染性,在聽到抱怨與牢騷時,我們在大腦中會容易出現共鳴,從而也會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導致影響大腦的思維。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內心有傷的人,創傷就像藏在肉裡的一根根刺,時不時會扎你一下,痛卻無可奈何。

如果一個人心裡的傷,始終無法自我調節,又沒有得到治癒,就會像身體的傷口一樣,發炎、化膿。

最後漸漸固著成心靈受傷—敏感脆弱—自我攻擊—受傷更重”的創傷模式,發展成更嚴重的心理障礙。

這些創傷往往會橫向傳遞給家人,所以伴侶之間互相指責抱怨,整個家庭氛圍變差。

或者縱向傳遞給孩子,受傷的大人,養出受傷的小孩,曾經的受害者變成施害者。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為什麼會憤怒?

是因為你把決定權交於對方的同時,也交給了他另外一個東西:承擔責任。

當我的內心足夠強大,我不會接招。

當指責出現時,你會看見,這面“照妖鏡”裡現出一個得不到愛,無法被看見,被接納,緊縮成一團,因為恐懼而瑟瑟發抖的可憐人。

內心有和平,外面才不會有戰爭。

真正強大的人,才可能說出柔軟的話語。

當現實和你的預期不同時,先別急著抱怨,而是懷著好奇,問為什麼?

然後再去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這樣長期保持下去,就不會經常跟自己過不去,跟別人過不去了。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家庭治療師薩提亞的一段話分享給朋友們

你指責我

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

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

我體會到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

我懂得你如此需要被看到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體會愛的老靈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個認真熱愛生活的心理師

以有限文字,寫無限可能

倡導以愛為本質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諦,生命的真意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如需心理諮詢、塔羅牌占卜、商務合作,請私信

此路不通,不妨換個角度生活(心理學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