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喜花瓶——茶桌新风尚


“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宋代主要由北方各窑口烧制,入元以后,其形制遍及南、北方诸窑,并且出现八方形与器身镂雕装饰。明、清两代,器身普遍比宋、元器矮粗,并成为传统器形一直延续至清末。

陆金喜花瓶——茶桌新风尚


★ 器形

玉壶春瓶,呈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陆金喜花瓶——茶桌新风尚


陆金喜花瓶——茶桌新风尚


陆金喜花瓶——茶桌新风尚


陆金喜花瓶——茶桌新风尚


陆金喜花瓶——茶桌新风尚


★ 釉色

釉色偏蓝,在自然光线下是一种十分交融的蓝紫过渡的状态。条纹清晰,釉面光滑,却显示出了一种充满质朴的粗砾感。

陆金喜花瓶——茶桌新风尚


陆金喜花瓶——茶桌新风尚


“ 城上著裴亭,亭下临湘水。

泼黛揉蓝画不成,暝色仍含紫。”古代文人墨客无法用画笔描绘的美景被匠人用建盏色釉的方式永远的定固在了胎土之上。江水澄蓝,一幅最美的山水画,这里有人所求的悠远和淡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