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職場如何自身發展,為什麼你不是老闆

如果想獲得提升,或者想逐漸承擔起更重要的職責,還需要在做事情上從周圍人當中脫穎而出。今天很多工作都需要由職業員工來完成,這些人在英語裡被稱為professional, 包括醫生、律師、工程師、會計師等有特殊技能的人,更通俗地講就是有自己手藝的人。他們做事情的專業水平當然是區分好與壞的標準之一,不過除此之外,這些人如果想往上走,自身還需要在其他能力上比周圍人有所突出。


在講相關能力之前,我先請大家看一幅畫(見下圖)。


細節決定成敗,職場如何自身發展,為什麼你不是老闆

達利的《林肯》

接下來我要問大家,你們看到了什麼?如果你告訴我看到了一些方格,那麼顯然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如果你告訴我裡面是一個裸體的女人,怎麼說呢?這並沒有錯,但是把畫家主要的意思理解偏了。當然,對藝術瞭解多一些的讀者朋友會講,這不是20世紀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畫的《林肯》嗎?沒錯,就是那幅名畫。如果你還沒有看出來,不妨往後站一下就看清楚了。如果對比林肯著名的側身肖像(見下圖),也就是達利這幅畫的原型,就能看得更清楚了。


細節決定成敗,職場如何自身發展,為什麼你不是老闆

林肯著名的側身肖像

這幅畫的有趣之處在於,如果放大了、眼睛貼近了看,反而只能看到一個個色塊。事實上,很多職業員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犯同樣的毛病,對事物貼得太近了,只看到色塊,而忽略了整幅畫。
前一陣子在一次讀者交流會上,我發現不少年輕的職員存在林肯側身肖像上述問題。會上,一個互聯網視頻領域的資深工程師問了我一個職業發展的問題,為了瞭解他的情況和評估他的工作水平,我先問了他幾個問題。
我問:“一段30分鐘的視頻(節目),在你們公司的網站上被觀看一次大概能掙多少廣告費?”
對方答道:“我是做工程師的,掙多少錢我沒有想過,不知道。”

我見對方無法回答,又問:“那你們公司產品(視頻)的廣告點擊率是多少?”

對方回答說:“這個和具體的內容頻道有關,也和用戶群有關,和插片的製作也有關。”
這位工程師在短短一分鐘的問答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或者叫短板。

首先,作為開發這個產品(視頻)的工程師,即使老闆沒有要求他了解變現和廣告的情況,作為這個行業的從業者,在這方面的基本知識也是必須有的。我之前問過新浪前總裁許良傑,他不假思索地就能回答出在新浪一段30分鐘的視頻被觀看一次能掙多少錢。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他是老闆嘛,這個我當然知道!可問題是一個從業者連所做產品的基本收入情況都不去了解,就永遠沒有機會成為老闆。退一步講,如果一個開發人員不清楚自己所做的產品贏利能力如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一旦這個產品不能贏利,他馬上會面臨三個可能性:
第一,這個產品被砍掉,這個人被安排做其他工作。
第二,這個產品被砍掉,這個人失業了。
第三,老闆很仁慈,一直維持著這個虧損的產品,但是公司會因為虧損而關門,大家還是失業了。
不管什麼情況,都不是好結局。那位資深工程師所在的公司其實就面臨第三種情況,他們的產品是公司唯一的產品,卻又不能很好的贏利,而作為工程師,他們只關心自己技術的提升,而不去考慮這份差事還能做多久。很多人在被調離崗位或者被裁掉時哀嘆,但實際上跡象早就有了,只是他們渾然不覺而已。
其次,問答中所暴露出的另一個問題是不知道怎樣回答問題,或者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欠缺。對於我隨後問的那個具體的技術問題,他不僅沒有提供答案,而且提供了一堆把事情搞得更復雜的信息。對方是知道我曾經負責過大公司裡在線廣告業務的,對各種影響廣告效果的因素門兒清,再花時間把那些因素給我重複一遍完全是浪費時間、毫無意義,而對我的問題他其實並沒有回答。

最有效的溝通是在第一時間直接給出答案,然後補充解釋。如果這位工程師無法給出整體的回答,他至少也應該給出自己所說的每一種具體情況下的具體答案,而不是講了一堆廢話。後來,我不得不進一步向他追問細節,他才在提示下像擠牙膏那樣,一點點地擠出答案。
作為一個工程師,能夠關注到很多細節當然好,比如他所說的影響廣告收入的那些變數就是細節。但是,關注細節必須以能夠把握住全局為前提。這位工程師在一開始無法回答我關於廣告點擊率的問題,是因為他覺得不同條件下點擊率不同。其實他們公司所開發的產品,點擊率最壞的情況是0.5%~1%,最好的情況也不超過2%。既然差距其實並非那麼大,動態範圍沒有超出一個數量級,他直接回答0.5%~2%即可。事實上那天我問這個問題時並不關心準確的細節,只想瞭解一個大致範圍而已。因此,如果他簡單地回答1%左右,也是一個不錯的答案。

通過這個文章你瞭解你是否在意你公司的產品細節,如果你在意了,那未來你也會是一位很成功的人士!本文來自《見識》,我只是覺得這個文章比較有價值,引人思考,所以分享給大家,大家閱讀後有什麼感受,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