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轉身”——記廣西三八紅旗手東興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李美華

當兵從小就是李美華的夢想,她說:“我非常熱愛軍營,從穿上軍裝的那一刻,我感覺我以後的人生一定會活得很精彩。如今回想起來,我特別感謝這份職業,讓我明白了什麼才是人生最高價值體現。”

1997年12月,18歲的李美華離家踏上從軍之路,來到原廣西邊防總隊教導大隊新兵訓練團,開始了為期3個月到新兵訓練。由於考核成績優秀,1998年3月被分配到了原廣西邊防總隊通信站服役,期間,李美華因為工作表現突出被組織推薦參加部隊院校招生考試,1999年9月考上原寧波海警高等專科學校學習通訊技術,2002年7月在部隊院校畢業到她,分配到原廣西邊防總隊東興邊檢站工作,一干就是17年。

2019年根據國家機構改革,原本可以自主擇業的她,選擇隨部隊一起改革轉隸,脫下軍裝換上警服,她說,不管我身上穿的是軍裝還是警服,邊防檢查工作是我熱愛的職業,堅守著獨屬於軍人的那份堅韌,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暖心知心的大姐姐

“美華姐,明天我要帶孩子去醫院打預防針,你可以跟我換個班嗎?”“可以”“美華姐,你過來幫我看看,這個文件怎麼接收不了。”“美華姐,你過來看看,這個格式對不對。”“我來了。”這就是李美華日常工作對話。

單位的同事在遇到任何問題時,第一件事就是想到了李美華,大家把她稱為“百度華”。“在我們單位,大家都把美華姐當做知心大姐,什麼事情都跟她說,也特別喜歡她。”

“我記得我剛畢業分配下來到時候,當時因為剛下來,誰都不認識,並且當時我的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說話,當時分到了跟美華姐一個科,美華姐看見我這樣,她就會主動過來跟我說話,如果請假出去購物,還會帶小零食給我。”已經轉業的王家玲回憶道。

由於年紀比她們大幾歲,所以我都會把她們當作小妹妹看待,畢竟大家都是遠離父母來到這裡當兵,身邊沒有親人,我作為一個大姐姐,就應該多陪陪她們。

特別是她擔任科室負責人期間,角色的轉變使她不僅要把本職業務學好,還要具有隊伍管理和組織協調的能力。為了能勝任這一角色,她專門去買了相關方面的書籍,自己一有空閒就鑽到機房學習。通過不懈的努力,她熟練地掌握了新的工作流程,不僅自己能勝任業務工作,她的工作態度更感染著身邊的每一位同志。對待身邊的同志她總是以最大的熱情去幫助和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她說自己有責任和義務把所學知識傳授給新同志,17年來,她帶出的6個徒弟每個人都能夠獨擋一面,而她則成了同事口中的“老師傅”“辦事通”。

22年的軍旅生涯,她錯過了孩子成長時的美好瞬間、錯過了無數節慶時的團聚喜樂、錯過了為人子女的盡孝床前、甚至錯過了最後看一眼永世相隔的婆婆,然而面對這麼多的 “錯過”,她說:“從不後悔堅持自己的夢想。”

“有一件事讓我至今無法忘懷,下班回家時,碰到一個小朋友在路邊哭,旁邊圍了很多人,我走過去還沒問發生了什麼事,小朋友突然向我撲了過來,哭著問我:“阿姨,你能帶我回家嗎?我一個人偷偷跑出來的,現在找不到家了。”我笑笑問他:“剛才有這麼多的叔叔阿姨在這,你為什麼只找我?”小朋友說,‘阿姨,你穿的是軍裝,我相信你!’”

每次想到這個事情,李美華臉上綻放出最燦爛的笑容。她說,“這讓我更加覺得軍人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我為自己是一名軍人而自豪。”

即是軍人又是軍嫂

作為既是軍人又是軍嫂的李美華,雖與丈夫相隔千里,卻有著同樣的理想和使命,無論在工作上還是生活上,他們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李美華與老公相識是在1999年8月上軍校的火車上認識的,說起這個事情,她一直覺得很神奇,也很奇妙。

“那時他去南京國際關係學院上學,我去寧波海警高等專科學校上學,當時大家在同一列火車的同一列車廂,一起去的有我的戰友和他的戰友,因為彼此都是軍人,所以聊得來。記得當時分開時我只留下家裡的電話,後來他是通過家裡人知道我學校的地址,然後大家才開始書信往來。長達三年的書信交往,直到軍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才我們才確定戀愛關係。”李美華回憶道。

當時李美華和丈夫確定戀愛關係時,丈夫畢業後分配在廣州工作,而自己分配到廣西東興工作。由於丈夫分到特種大隊,工作的特殊性和異地關係,雙方彼此相隔千里。李美華說,她曾經也有過膽怯,害怕長時間兩地分居帶來的痛苦,想放棄這段感情。但,大家因為有著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最後還是克服重重困難走到了一起。2003年4月李美華和丈夫終於走到了一起。

由於丈夫是一名特種兵,高強度的訓練讓身體經常受傷,可李美華因為工作也不能在身邊照顧,李美華就只好拜託丈夫身邊的戰友幫忙。

李美華自己買書查看營養菜譜到製作方法,購買營養品寄到丈夫單位,每天李美華就打電話對丈夫表達關心,讓丈夫得到安慰。

2006年10月李美華和丈夫到第一個孩子出生了,由於孩子不在身邊,李美華就把孩子生活到日常點滴寫下來寄給丈夫看,讓他感覺到孩子的成長。

由於李美華的工作需要24小時值班,丈夫又不在身邊,休完產假後,李美華選擇把孩子送回湖南老家。到了孩子上學年齡,李美華把孩子接到了身邊,她把孩子送到全託中心,直到小學畢業。

李美華說,最欣慰的是女兒從小就特別懂事,週末回到家就主動做家務,功課也不會自己擔心,現在女兒已經上了初二,書法和古箏還在全國、全區拿過許多獎項。

2016年丈夫從部隊轉業,兩人結束兩地分居的生活。如今李美華又有了一個孩子,她說我知道工作和照顧家庭一定存在衝突,但所有困難都是有解決辦法的。

換裝不換初心使命

2019年1月,隨著國家機構改革原中國人民警察邊防部隊集體轉隸到國家移民管理局,李美華也隨著集體改制轉隸,脫下22年心愛的橄欖綠軍裝,換上了藏青藍警察制服。

無論哪塊土地,都需要辛勤的耕耘,才能獲取豐碩的果實。在眾多人的眼裡顯得很平淡的工作,更需要無私奉獻的耕耘者。

李美華在這平淡的工作崗位上,像頭“老黃牛”一樣,默默奉獻17年。17年來她懷著對工作無限忠誠的信念和神聖的使命,抒寫了“對黨忠誠、精通業務、甘於奉獻”的忠貞情懷。

換上“藏青藍”的李美華,每天依然從事著和以前一樣的工作,她說,“無論身上穿的是什麼衣服,我始終是共產黨人。”

剛剛結束產假的李美華,照樣正常值班和備勤,每天正常的跑來跑去到幹活,辦公樓又開始傳出,“美華姐,過來幫我看看這份文件。”“美華姐,今天又帶什麼好吃的給我吃。”

“美華姐,就像我們的大姐姐一樣不僅關心我們到工作還會幫我們考慮到家庭和生活,她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大家都是遠離父母來到東興工作,我比你們年紀大,有什麼困難就跟我說。”剛剛分到同一個科室的民警李玉峰說。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後全國上下萬眾一心,許多一線工作人員到各個值守點執勤,東興市的第10、11號值守點在東興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營區旁邊,李美華每天上班都會經過這個卡點,隨著復產復工,東興市街道的車輛行人不斷增多,值守點的檢查工作量成倍增加,她看到工作人員吃飯,發現他們都是吃泡麵或者吃冷飯,看到這一幕後,李美華心裡特別不是滋味。

回到單位後,李美華主動跟領導請示,看能不能在飯堂每天為卡口執勤點的工作人員在飯點的時候送去愛心餐,讓值守人員能及時吃上熱乎乎的飯菜。

得到領導同意後李美華每到飯點就去到食堂打飯拿給卡口執勤點工作人員,送到之後,李美華為了讓工作人員可以第一時間能夠吃上東西,她主動拿上掃碼牌和體溫測量儀,對來往車輛及行人開展檢測放行工作,讓值守人員輪換著就餐。

“李大姐太熱心了,我們如果不馬上吃飯,她還跟我們搶手裡到體溫槍和掃碼牌,並且每次都是等我們吃完飯再回去。真的太客氣了。”執勤點工作人員說。

作為一個擁有22年兵齡的老兵,李美華一直用自己到實際行動來踐行當時的入伍和入黨時到錚錚誓言。

她敢於向困難發出挑戰,跟大家說讓我來,跟我上。有人問她,轉業後,對你印象最深的事是什麼,她說當我脫下軍裝換上警服那一刻,肯定有不捨,但是,這並不影響我的幹勁。

採訪一結束,李美華又開始忙於自己的工作,她說,我要不斷充實自己,不然我會跟不上腳步拖後腿的。

看著一心撲向工作,追求上進的李美華,周圍的同事都說,“美華,作為整個單位年紀最大,工齡最長的女同志,她並沒有甘於現狀反而發奮圖強,不斷學習,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追求上進,大家都應該像她學習。”

移民管理警察頭頂國徽,堅守祖國邊境一線,每天都在為出入境旅客保駕護航,為黨和國家繼續守好“命門”,護好“命脈”,重任挑肩。

李美華說:“不管角色如何轉變,工作崗位不變,初心不忘,我依然會堅守在這特殊而又神聖的工作崗位上。”

一句話,表達了一名移民管理警察對移民事業的忠誠與決心。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新時代呼喚新作為,新使命提出新要求,重整行裝再出發。

通訊員:林珉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