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直言一度沒有自信,只因父親壓制其愛美,孩子“審美”很重要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據研究表明,孩子2歲開始就可以識別出色彩。而在我們國家,審美能力曾一度被家長認為是“不務正業”。這種情況一直到80、90後長大才得以改善,人們才開始意識到,從小認識美對人的影響有多大。

董卿直言一度沒有自信,只因父親壓制其愛美,孩子“審美”很重要

董卿直言對父親耿耿於懷,只因父親壓制其愛美

著名主持人董卿,每一次出場,溫文爾雅的氣質和得體的服裝都讓人賞心悅目。而談及對審美的追求,董卿直言,自己曾一度缺乏自信。

小時候的董卿是愛美的,可是父親卻極力禁止,而且每當發現她有愛美的舉動,就會開“批鬥會”。因為父親的阻止,導致她缺乏認識美的機會,甚至連探索的勇氣都沒有。

長大後的她,多次迷失在自己的美感中,無法認同自己的價值,認為美跟她有著天壤之別。

董卿直言一度沒有自信,只因父親壓制其愛美,孩子“審美”很重要

審美對兒童到底有多重要?

1.審美匱乏導致孩子沒有自信

我相信如同董卿一樣,在小時候愛美被家人嚴令禁止,甚至曾經一度認為,愛美的都是“壞孩子”。可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懂得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衣服,和同齡人拉開距離,甚至被吐槽“太土了”。

視覺差距一目瞭然,內心深處的自卑竟不知跟誰說。

董卿直言一度沒有自信,只因父親壓制其愛美,孩子“審美”很重要

2.審美可以提高孩子的感知力

審美,換成白話就是發現生活中的美。孩子通過對生活中美的感知和探索,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他們可以輕易的感知的到人們的喜怒哀樂,並適時作出正確的反應,收穫更多的朋友。

如何培養孩子的審美?

1.創造“美”讓孩子接觸美

想要培養審美,一定要先接觸到“美”。讓孩子親身體會到美的吸引力,受到環境的薰陶,會培養孩子的興趣,對美有一個初步的認知。例如帶孩子走進一家環境優美的圖書館,亦或是帶孩子欣賞祖國的美好河山。

董卿直言一度沒有自信,只因父親壓制其愛美,孩子“審美”很重要

2.和孩子一起探索美

寶寶三歲左右,就會有自己的審美意識。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和寶寶一起商量,給孩子一些建議,認可他們的發現。當寶寶的審美得到認可時,他們會更加自信。

3.激發孩子對“美”的想象

生活中有很多“美”是孩子無法直接接觸到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藉助工具了。例如,當一幅畫出現在孩子面前,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如果你在畫裡面,你還會看到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激發孩子對美的想象和嚮往,也是培養孩子審美的一個重要途徑。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款可以帶孩子發現美的《兒童審美認知卡片》。

董卿直言一度沒有自信,只因父親壓制其愛美,孩子“審美”很重要

0-4歲,每個階段的寶寶都有不同的玩法,引導孩子看到事物的多樣性。

創造情景給寶寶,用好的問題啟發孩子的思考,調動孩子的觀察和表達能力,還可以做親子互動。

一共包含了6張掛圖6套卡片,畫工精美、畫風細膩,而且充滿童心。卡片紙質較厚,採用了圓角護手設計,不會刮傷孩子。

從小培養孩子的發現美的眼睛,為寶寶的審美能力打下好基礎。

董卿直言一度沒有自信,只因父親壓制其愛美,孩子“審美”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