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成為父母之後,人生處處是考驗。

原以為孕期不舒服,“卸貨”就好了;孩子太小走不開,長大點就好了。可現實是,問題也此起彼伏地襲來,讓人疲於應付。

都說家裡太乾淨的,一定是沒孩子,這的確是經驗之談啊。

孩子的東西本來就多,玩具、繪本每次都喜歡全部拿出來,每一樣在手裡看不過兩分鐘就扔到一邊,到最後整個屋子慘不忍睹,甚至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家長工作一天已經夠累的了,晚上還要收拾孩子留下的爛攤子。只有把孩子送去奶奶、姥姥家,才能暫時感受一下安靜整潔的氛圍,否則每天都雞飛狗跳。

與孩子好像永遠也釋放不完的精力相比,家長就只能用“筋疲力盡”來形容了。

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其實這件事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比較治本的是讓孩子學會收納自己的東西。

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關於孩子收納的問題

談到這裡,很多家長都會說:

我也試過讓孩子收納,可他實在不配合,獎勵呀、誇獎呀,這些方法都用遍了,也沒見有任何效果。別說收納了,就是能幫我把東西攏到一堆都謝天謝地了。讓他收費那麼大勁,還不如我自己收拾一下得了,省時間還省力。

的確,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收納的,需要父母引導和教育,這是個要耗費耐心和精力的過程。很多家長見沒效果就懶得執行,乾脆順其自然了。

但我們為何要讓孩子學收納呢?僅僅是為了偷懶、省心,給孩子養成好習慣嗎?才不是。我之所以建議大家堅持下去,是因為收納意識給娃的好處多著呢,絕對值得付出。

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孩子學會收納有什麼好處?

1)發展數學思維

孩子收納的本質是分類,而這也是數學中一項特別重要的思維能力。小學時孩子們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把圖形、數字進行簡單分類。

聽起來這好像很簡單,不用收納孩子一樣會呀?其實這就有些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了。別說寫作業,就是在收納的時候,孩子面對一大堆東西也會頭暈。

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他真的能把同樣顏色、同樣類型的東西準確地放在一起嗎?未必。

這其實就是缺乏統籌、數學思維以及觀察對比和分類能力的表現,條理性強的孩子,在數學上的表現會更加優異。

2)構建審美世界

在蒙特梭利的理念中,0~6歲的孩子正處於吸收性心智階段,外在的任何事物都是構成孩子精神內在的關鍵因素。

乾淨整潔不僅僅是好看,也能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美感。

而且,這對於處於秩序期的孩子來說,有一種需求得到極度滿足的快樂。

3)培養獨立感和責任感

如果孩子的自信能通過收納這件事建立起來,那麼他會把家庭中更多事務視作自己的責任。

而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動手能力及獨立能力都能得到極大的發展

,這對他今後進入幼兒園乃至學校,具備許多積極影響。

比如這個過程中,孩子需要具備判斷這樣東西要不要留下的取捨能力、預防拖延症的立馬處理事物的能力、堅持完成的持續注意力、與有效分配規律生活的能力。

可以說,孩子對玩具、書本的簡單“重置”過程中,大腦也得到了整理,絕對是件一舉多得的事。

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的收納能力?

1)從最簡單的收納開始

要求孩子一上來就把玩完的玩具都收起來,肯定是不現實的,人都有畏難心理,太難的任務孩子容易放棄。

最開始要求低一點,只要孩子把所有玩具都放在同一個桶裡就行,不必要求具體哪個放在哪。

2)正向反饋

孩子收拾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給予及時反饋,表揚他做得很好,這樣孩子就會把收納與愉快聯繫在一起,以後再讓他收納也會更有幹勁。

3)簡單說明

孩子收拾東西肯定不會太完美,如果父母按照自己的視角嚴格要求,會讓孩子感到挫敗。

千萬不要孩子邊收納一邊在旁邊說:不對不對,你放錯了,我剛才不是教過你嗎?娃娃要放到這個黃色的桶裡。

這樣做也難怪孩子放棄,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可能這些東西收拾得很完美。只有慢慢引導,簡潔說明,才能讓孩子知道怎麼放更美觀,千萬要注意語氣。

4)繪本和其他媒體協助

家長可以用故事告訴孩子,收納整理自己的玩具是件多麼偉大的事情。

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把感情代入進去,並期待自己完成得更好。

有的家長會說,這些我也都做了,但為什麼孩子的收納能力就是沒培養起來呢?這種情況下可能就是細節沒有做到位。

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教孩子收納的環境和工具,也是重要一環

畢竟這件事還是有難度的,要想讓孩子學會,起碼要營造一個適合他年齡的環境才行,主要注意一下兩點。

1)收納櫃要符合孩子的身高

這種符合孩子身高的矮櫃是蒙氏幼兒園常用的,橫向放有很多個格子,孩子能夠著,等年齡再大一些,孩子長高了,還可以把它倒過來,挺實用的。

孩子學“收納”,不僅收穫好習慣,還能培養數學、審美、分類思維

2)收納工具要豐富

剛開始培養收納能力時,父母只需要給孩子一個大盒子或大桶就可以了。

但隨著年紀增長,對這項能力的要求也要逐漸提高,因此教孩子如何細細分類,並把東西收到相對應的收納盒裡就非常重要了。

這時家長要對收納工具有基本的認識,比如收納繪本用矮的文具紙盒或塑料盒,收納娃娃可以用編織袋,收納其他玩具用帶蓋子的小盒,並配備有專門的分類標籤。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收納這件事,變成培養孩子秩序感、自律能力、管理能力和審美感的方式。

最最最開始的時候,家長不必要求孩子獨立完成,讓他一起參與進來幫著收拾屋子,之後接受起來才更容易。

而且,在父母的作用下,孩子會從內心認同這種方式是有秩序感的,親子間互動還能增加樂趣。

任何一個習慣都需要長久浸潤才能形成,不可能短時間就看到效果,覺得讓孩子學習收納不現實的家長,不妨耐心地再實踐一下吧。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