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風”遇上“新冠病毒”——腦血管疾病的科學管理與應對方法

目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工作勢頭良好,全國新增病例數量趨於平穩,但預防和控制工作仍不能鬆懈。

隨經濟發展,久坐少動,工作壓力大等慢病危險因素的增加,我國腦血管疾病患病率逐年攀升,也是此次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

另外,冬季氣溫降低,受血管收縮和血壓不穩等因素影響,腦血管病發病率迅速上升,疾病進入高發期。但嚴峻的疫情,讓很多患者對去醫院就診存在顧慮。

當“中風”遇上“新冠病毒”——腦血管疾病的科學管理與應對方法

那麼,

如何能夠居家做好

疾病監測和管理呢?

什麼情況下

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中國醫大一院

神經內科專家們

和您說說。

腦卒中俗稱“中風”,又名“腦血管意外”,是一組突然起病的急性腦血管疾病。臨床表現以猝然昏厥、不省人事或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礙等為主要特徵。腦卒中可大體分為兩類,即缺血性腦卒中,以腦梗死為代表;出血性腦卒中,以腦出血為多見。其中,缺血性腦卒中是最常見的類型。

哪類人群是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腦血管病高危人群指合併存在相關的危險因素較多,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冠心病、高齡、肥胖、心房顫動、長期吸菸/飲酒史,及既往卒中史,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等。對於這些高危人群,一定要將有效預防放在首要位置。

當“中風”遇上“新冠病毒”——腦血管疾病的科學管理與應對方法

腦卒中要如何預防?

1、控制血壓:正常血壓在140/90mmHg 以下,糖尿病患者維持在130/80mmHg 以下,年齡大於80歲且未合併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降壓目標為150/90mmHg。

2、控制血糖:空腹控制在6.0mmol/L 以下,餐後血糖控制在10.0mmol/L 以下,糖化血紅蛋白7.0% 以下。

3、調節血脂:中危和低危者,LDL<3.4mmol/L,高危者LDL<2.6mmol/L,極高危者LDL<1.8mmol/L。

4、控制體重:男性腰臀比小於 0.9,女性小於 0.8。

5、生活方式干預:戒菸、減肥、限制飲酒、飲食均衡多樣化、控制攝鹽量(每日不超過6g)、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少吃甜食、每天不少於30分鐘的有氧運動。

7、治療心臟病:控制心臟節律和心率,治療心臟的原發病,合併房顫者,可予抗凝治療。

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口服維生素B6、維生素B12 和葉酸。

10、女性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和絕經期後的雌激素替代治療。

11、抗栓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和抗凝藥,臨床上很多人每日口服75-150毫克阿司匹林就是為了預防心腦血管事件而進行的預防性用藥。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消化道出血、胃病傾向的患者,需選擇其他藥物。

基礎疾病的控制在於維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規律不間斷的服用藥物。多數老年人群常合併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控制,尤其是降壓藥、降糖藥、降脂藥等,一定要避免出現因疏忽誤服漏服,甚至過量服用藥物的情況,家屬應注意有效的監督。

同時,情緒及環境對於維持卒中患者病情穩定、預防復發也很重要。

疫情期間,長期在家容易導致焦慮、抑鬱情緒,並使作息時間紊亂。此時,生活要規律,早睡早起,按時睡覺,保證生物鐘的穩定。白天可以找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並適當進行室內鍛鍊。也可去人煙稀少的戶外進行活動,但一定要注意保暖。此外,禁菸禁酒、避免情緒波動對於預防病情反覆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預防急性腦梗死,還要注意多喝水,使血液的流動性比較好、粘滯性下降。

即便做好所有的預防工作,還是有少數卒中患者會復發。一旦患者出現不明原因的頭痛、眩暈、複視、口齒不清、行走不穩,甚至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卒中很可能已經發生。

當“中風”遇上“新冠病毒”——腦血管疾病的科學管理與應對方法

此時,應第一時間來急診就診。時間就是大腦,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最好在發病3個小時內得到有效的治療,若您發現身邊的家屬、朋友出現卒中樣症狀時,應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救治,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每早一分鐘到達急診,恢復的幾率就會更多。請牢記:您的速度有可能決定您此後一生的生活質量。

另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患者常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患者表現為咽部疼痛、腹痛、腹瀉、結膜炎等,近期研究發現還有一部分患者合併神經系統症狀,目前已觀察到COVID-19患者的神經系統症狀:

1、突發吐詞不清、肢體癱瘓等急性腦血管病症狀;

2、頭痛、癲癇、意識障礙等顱內感染的症狀;

3、四肢痠痛、無力等肌肉損害的症狀;

4、少數患者伴有神經痛、感覺異常、大小便障礙等症狀。

在COVID-19高發時期,出現此類症狀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首發症狀為這些神經系統症狀患者,一定要警惕 COVID-19,做好防護和應對措施。

因COVID-19病毒與ACE2受體結合,部分高血壓病患者患 COVID-19後,可能會出現血壓異常升高,增加腦出血發生危險。另外,COVID-19的危重症患者也常合併血小板的重度減少,這些也可能是此類患者易出現急性腦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ACEI和 ARB類降壓藥物(即**普利和**沙坦)可能會使 ACE2 受體表達增高,為避免加重COVID-19感染患者的症狀,合併高血壓病患者的血壓控制,建議您停止使用ACEI和ARB類降壓藥物,改為 CCB(**地平)、利尿劑類等降壓藥。

在嚴峻形勢下,更應有針對性地以科學的方式,更好地管理腦血管疾病患者。相信通過患者和醫務人員雙方的齊心協力,我們定能早日迎來防疫的拐點。

當“中風”遇上“新冠病毒”——腦血管疾病的科學管理與應對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