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不好,公司容易黃”,初創企業如何分配股權?

“股權分不好,公司容易黃”,初創企業如何分配股權?

融資,是一把“雙刃劍”。


通過融資,可以讓企業在激烈的資本戰爭中得以生存成長;但是融資也有可能“引狼入室”引起股權變更。


比如,人盡皆知的萬科的股權糾紛。


/01/

萬科VS華為 ,股權架構讓結局大不同

1994年,萬科股改,管理層可以執股40%,但是,作為創始人和萬科董事長的王石,帶頭放棄了。

當時王石與鬱亮等整個管理層的持股加起來只佔約1%。

同樣1994年3月30日,持有萬科總股本3.43%的君安證券,聯合第一大股東新一代、第十大股東海南證券,一起共持股佔万科總股本10.73%,共同發起《告全體股東書》,提出對萬科的業務結構和管理層進行重組。


為什麼?因為《公司法》規定,持股10%以上的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並有表決權。


萬科面臨著易主的威脅。


2015年,寶能系通過前海人壽、鉅盛華費時半年耗資300億,通過槓桿方式在二級市場舉牌,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雖然,萬科的董事會主席王石表示,萬科管理團隊不歡迎寶能成為第一大股東,因為信用不夠。但是,信用夠不夠,不是單方面說說就可以。


2015年12月18日,寶能做出回應:“遵守法律,尊重規則,相信市場的力量”。證監會表示市場主體之間收購、被收購的行為屬於市場化行為,只要合法就不會干涉。


萬科再次面臨由於股權分散帶來的威脅。


“股權分不好,公司容易黃”,初創企業如何分配股權?

任正非,同樣只持有華為1%左右的虛擬股,但,華為從不存在股權糾紛。


為什麼?


華為從一開始就沒有向社會公開招募股金,而是通過自身業務利潤積累和內部募資,所以華為的股權架構是和其他大公司不一樣的。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只有兩個股東,分別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持股98.99%;任正非,持股1.01%。


通過讓員工持有虛擬股,華為收買了上萬員工的雄心和鬥志,創建瞭如今的華為帝國。


歸根結底還是華為有一套成熟的股權架構體系,很好地避免了公司內部出現股權之爭的局面。


/02/

股權,關乎每一個創業者


股權架構問題在創業圈很常見。


有兄弟合夥創業,股權平分,但付出卻沒能均衡,後來反目成仇;有三個人一起合作開公司,後來公司做起來了,其中兩個人合夥把另一個人踢出了公司,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也有的大股東離婚了,打官司,公司股份也面臨著威脅。


徐小平說過:合理的股權設計的重要性超過了商業模式和行業選擇,比你是否處於風口上更重要。

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不僅企業的生命週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

企業做不長、做不大的根源當然很多,但大多數的問題都出在了股權上面!企業的死亡不是死於外部的競爭,而是死於企業內耗。

股權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股權分不好,公司容易黃”,初創企業如何分配股權?

下面這些常見的股權問題你都會解決嗎?


1、股權可以設定期限,有長期、中期和短期,可是,你公司的股權分層了嗎?股權有分層才會有身材!


2、你公司有隻出錢不幹活的股東嗎?他的股權比例設定多少才合理?他購買股權的價格應該和你一樣嗎?


3、什麼樣的股權比例才是合適的?


4、股權結構不合理的企業永遠做不大,股權分配不好的企業很容易分裂。如何避免一山二虎、三國鼎立、五王爭霸?


5、未來的趨勢不是僱傭制,而是合夥人模式,什麼是合夥人模式,如何建立合夥人模式?


對於初創公司來說,上面這些問題經常會遇到,並且很重要,處理不好後患無窮。


那麼,如何做好創業中的股權分配和股權激勵問題,實現整個團隊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