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古代世界的核武器,用好了它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


詩歌:古代世界的核武器,用好了它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

現在我們提起詩歌,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就是陶冶情操什麼的,完全屬於業餘生活的調味劑,而且對於學生而言,古代的詩詞可能還有一個“恐怖”的說法,那就是背誦並默寫。

這可能是所有人學生時代最大的噩夢,背誦並默寫對於某些課文而言,這個要看概率,並不是每篇課文都要達到這種標準,但是對於所學的古詩詞而言,背誦並默寫成了他的標配。

如果學校也是一個江湖的話,那麼詩歌在其中的武力值絕對是排名前茅的,橫掃一切讓無數學生聞風喪膽望而生畏,儘管那些當初背的滾瓜爛熟的詩詞在日後會成為你的人生財富,但學生時代那種對背誦並默寫的恐懼還是讓我們心有餘悸。

很多時候,無數學生都會向家長髮出靈魂的拷問,古人為什麼喜歡寫詩呢,這詩歌到底有什麼用,除了為難學生它的價值究竟在哪裡呢?

面對這種直擊靈魂的拷問,我們必須要弄明白詩歌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可以這麼說吧,詩歌在古人心目中就是一件終極的核武器,用好了詩歌它可是能抵得上百萬大軍的。

詩歌:古代世界的核武器,用好了它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


江湖切口

孔子說過這個不學詩無以言,意思就是說你要是不學好詩連話都不會說,孔子這可不是嚇唬你,因為在古代高級的設計場合用的都是詩的語言,甚至是有些時候會成為一種江湖切口,大家隨隨便便說幾首詩,就能把重大問題解決了。

你要是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那就別想在高級社交圈子裡混,江湖切口的作用就是防止外行人聽得懂,說的都是行話,詩同樣也起到類似的作用,在古時候的高級外交場合,大家用詩來一問一答,你要是不知道這裡面的意思,那你輕則會鬧出笑話,重則會危機自己的生命甚至是國家的命運。

比如下面的這次重要國際外交活動,看上去都是貴族之間的彬彬有禮,但實際上暗藏玄機刀刀致命,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發生國際爭端甚至是命喪當初,但是如果你不懂詩,那你會看的雲山霧罩,完全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話說春秋時期一年的冬天,魯國國君魯文公要去晉國朝見,當時尚有周天子怎麼去晉國朝見呢,這個沒辦法,誰讓魯國是小國,晉國是當時的霸主呢。

這個魯文公去朝見完晉國,被鄭國國君挽留了下來,請他是好吃好喝,一頓熱情款待,這可不是一般的待遇,周朝初年魯國和鄭國都屬於姬姓國,而且關係特別親近,雖然這個時候衰落了,但好吃好喝的招待肯定是少不了的。

雖然著魯國和衛國有親戚關係,但這個衛國如此盛情難卻,其實還是想請這個魯文公幫個幫,這個魯文公剛朝從晉國回來,在晉國期間,他調解了衛國和晉國的關係。

這個時候鄭國恰巧和晉國有點矛盾,聽說了魯文公替衛國說情的事情,這個時候鄭國也希望魯文公能在晉國國君面前多多美言幾句,這個也是形式比人強人呀,沒辦法的事情呀。

當初一等一的諸侯國魯國、鄭國和衛國,都是周的宗室,現在要淪落到低三下四的地步,這幾個難兄難弟心裡一定有說不出的苦。

這麼重要的國際事件,事關三個國家的關係,這晉國鄭國本來關係就不好,如果魯國這次去說情,再激怒了晉國,那這三個國家的關係就徹底崩了,無數人的命運可能就因此而改變了,但是如此重要的事情,你如果讀《左傳》原文,你完全是一頭霧水,原文翻譯成白話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在那次國宴上,鄭國大夫子家賦《鴻雁》一詩的首章,魯國大夫季文子答道:“我們的國君也不免於此啊”,隨後賦了《四月》一詩的首章。子家又賦《載馳》一詩的第四章,季文子賦了《采薇》的第四章作為回答。鄭穆公拜謝,魯文公答拜還禮。

雙方你來我往,事情居然就這麼談完了,你如果站在旁邊一定會目瞪口等,這簡直就是在看江湖黑道將黑話差不多,雖然每個字都能聽懂,但是合起來的意思卻完全不明白。

這幾句話的意思你如果不是熟讀詩經,是根本不可能明白了,兩國的君臣你來我往,最終的結果就是這個幫魯文公願意去幫,畢竟都是沒落的貴族,誰也比誰好不到哪去,能幫的還是要幫一下。

當時的外交普遍就是這個樣子,詩作為重要的外交語言,在各種場合必須被熟練的掌握和運用,不僅要明白詩的本義,還要頭腦靈活準確把握對方說的引申意甚至是斷章取義。

一場國際危機就在這麼三言兩語的詩歌對話中圓滿解決了,詩不但在中國是重要的,同樣的詩的形式在國外也同樣非常重要,甚至超越一般的武器,能夠成為解決問題的終極殺手。

詩歌:古代世界的核武器,用好了它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


薩瓦蘭人的詩歌

最近流行架空小說,中國的架空小說喜歡穿越到古代,比如在明朝當個王爺什麼的,喜歡在舊的歷史中如魚得水,不過外國人則喜歡純粹的新世界,用架空小說的方式完全創造出來一個全新的世界,以此來達到自己理想狀態。

18世紀法國有一部非常有名的架空小說《薩瓦蘭人的歷史》,這部書講述了一個在荒島上重新建立起新秩序的過程,作者德尼•維拉斯是一名新教徒,後來人們把他和托馬斯•莫爾、康帕內拉等人一起稱為空想社會主義的先驅。

這種純粹的新秩序非常有利於作者發揮自己對於人類社群最初是如何發展和組織的想法,堪稱一個完美的思想實驗和傳播。

故事從一次冒險開始,沒想到這艘大船遭遇到了惡劣天氣,最終乘客們和水手們在一個小島上倖存了下來,數量上還不少,大概有幾百人。

在經歷瞭如同美劇《迷失》一樣的恐懼與不安之後,島上的倖存者很快恢復了秩序,並且慢慢形成了不同的分工,並初步具備了小社會的樣子,但是有一個問題卻成了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配偶的分配問題。

因為在這個島上男多女少,雖然暫時有了論資排輩的安排,但是這種短暫的平衡是脆弱的,尤其是在面對男女關係的時候,就連負責治安的人員,在衝動的男人面前,也是束手無策的

幸好他們遇見了一個叫做薩瓦蘭人的部落,部落領袖們向他們展示了,薩瓦蘭人是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和統治的。

薩瓦蘭人部落的創建者叫做薩瓦利斯,他是波斯來的貴族,帶著先進的火炮征服了這裡,這位薩瓦利斯恩威並施,把火炮叫做天雷,說成是天神用來懲罰他們的。

同時這位國父又娶了各個酋長的女兒,以便有利於他的統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位薩瓦利斯的登基大典,他非常巧妙的運用了詩的魅力,讓下面的臣民都心甘情願的臣服與他。

薩瓦利斯說自己是太陽神派下來統治他們的,於是他要當中宣讀獻給太陽神的祭詞,如此富有詩意的祭詞,打動了現場所有的人,大家都紛紛表示願意遵守這個國父制定的一切法律。

在原始的社會里,就算你再強壯,也無非就是如同項羽說的,習得一人人敵的功夫,而你掌握了詩歌,那你可就是掌握了一項秘密武器,他用詩歌的語言讓整個人群為之迷狂、臣服,並最終聽從他的號令。

就這樣詩歌成了一種特殊的武器,他在社群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至於詩歌成了一件威力強大的核武器,有了它治理廣土眾民事半功倍。

我們今天看似很普通的詩歌,究竟有什麼魅力,能讓中外的上層統治者們都如此的重視,成為他們手中的秘密武器呢。

詩歌:古代世界的核武器,用好了它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


詩的律動

詩歌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大的威力,秘密就藏在詩歌的韻律裡面,上面薩瓦利斯登基的時候,所念出來的獻給太陽神的祭詞,就是非常有文字律動美的詩歌。

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就是,那時串珠一樣的語言,可以讓人聽得心醉神迷,讓人從心底升起一種敬畏的之心,不自覺的就會心悅誠服。

這就是詩歌的形式之美,中國古代一直強調禮樂治國,本質上都是一個道理,有時候甚至內容都是不重要的,形式才是最重要的。

當一群人被組織起來,共同完成一個儀式,聽一段具有旋律的詩歌,這種凝聚人心的作用,在人類歷史上無數次的被人加以利用,當眾演講就是這樣,只不過當眾演講要想調動聽眾的情緒需要的技巧比較高。

而詩歌恰恰是有了天然的韻律感,在感染和調動人類情緒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所以說有時候一個古代詩人的價值,完全能夠比得過千軍萬馬。

詩歌,看似柔弱,實際上卻威力巨大,通過在各種儀式上不斷朗誦詩歌,達到全體人員的情感共鳴,成為古代社會最厲害也是最不易察覺的馭人之術。

詩歌:古代世界的核武器,用好了它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


禪定時刻:我們很容易看到刀槍劍戟等外在的武器,卻很少注意到那些看不見的武器,詩歌的作用絕不僅僅是背誦並默寫,他在古代的作用非常大,儘管現代社會詩歌的作用看上去是小多了,實際上卻依然有別的不起眼的東西在調節著我們,如同古代的詩歌那樣,只不過我們不易察覺而已。


詩歌:古代世界的核武器,用好了它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