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施工不注意細節,路燈TT系統被設計成TN-S系統

設計施工不注意細節,路燈TT系統被設計成TN-S系統


工程案例分析 丨 作者 / 黃世奎(黃豆 )


TN-S系統的缺點:

(1) 10 ( 6 ) / 0. 4 kV 終端變電所 (或箱變) 內發生高壓側單相接地故障, 高壓側的危險故障電壓會通過 PE 線傳導至低壓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上。

在建築物外無有效等電位聯結的室外場所採用 TN - S 系統,其事故隱患令人擔憂。

(2) 低壓配電系統內發生各種接地故障, 會波及整個 TN - S 系統。

未設置 RCD 情況下, 在無等電位聯結或一旦等電位聯結措施存在問題, 就會有極大的電擊事故隱患。

TT系統的優點:

TT 系統內, 電源有一點與地直接連接, 該接地極與負荷側電氣裝置外露可導電部分的接地極無電氣聯繫。

即TT 系統的工作接地極與保護接地極之間不存在電氣聯繫。

TT系統高壓側的接地故障電壓無路由傳遞至低壓側;

低壓側發生接地故障可避免故障電壓蔓延;從而保證了人身安全。

TT系統具有“避免故障電壓蔓延”獨特優點,

道路照明常採用 TT 系統。

最近看到一份路燈總平圖,配電系統圖如下:

設計施工不注意細節,路燈TT系統被設計成TN-S系統

原設計採用TT系統,但配電線路全線採用金屬管線敷設,

可能事以願違,最後TT 系統變成類似 TN-S 系統



— 1 —TN-S系統


電源端有一點直接接地(通常是中性點),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通過PE導體(保護接地導體)連接到此接地點。

設計施工不注意細節,路燈TT系統被設計成TN-S系統



— 2 —TT系統


電源端有一點直接接地,電氣裝置的外露可導電部分應接到在電氣上獨立於電源系統接地的接地極上。對裝置的PE可另外增設接地。

設計施工不注意細節,路燈TT系統被設計成TN-S系統


— 3 —案例分析


TT系統工作接地極與保護接地極無電氣聯繫,

即要保證室外用電設備金屬外殼單獨接地,

設備金屬外殼或接地線(PE)不能與室內配電系統的PE線連接。

設計施工不注意細節,路燈TT系統被設計成TN-S系統

但如文中配電系統圖

通過電源端PE線→配電箱金屬外殼→室外金屬電線管→路燈外殼形成通路,

從而導致電源系統PE線與室外用電設備金屬外殼連接,

即變成類似TN-S系統。



— 4 —解決方案


若要發揮TT系統“避免故障電壓蔓延”的優點,

設計時應注意以下細節:

(1)室外配電線纜應避免全線穿金屬管或改為PVC管敷設;

(2)室外配電線纜應避免全線採用帶金屬鎧裝電纜,若採用其金屬外皮不應與電源端接地系統連接。

設計施工不注意細節,路燈TT系統被設計成TN-S系統


-End-

黃豆和你一起終身學習

覺得有啟發請轉給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