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成就牧原成為中國農牧行業市值第一股?

2019年10月,中國第二大養豬企業牧原股份的市值首次超過“老大”溫氏股份,晉級農牧行業第一股。

此後兩者的差距不斷拉大。截至3月13日收盤,牧原的市值達2703億元(曾一度超過3000億元),較溫氏的1710億元高出近千億。

而論銷量和營收,溫氏仍遙遙領先——2019年銷售肉豬(含毛豬和鮮品)1851.66萬頭、銷售肉雞9.25億隻,實現營業總收入732.28億元。業務相對單一的牧原則銷售生豬(含商品豬、仔豬和種豬)1025.33萬頭,實現營業收入202.21億元。

是什麼成就牧原成為中國農牧行業市值第一股?

是什麼讓牧原這種重資產的自繁自養模式受到投資者的特別青睞?該公司又有何市值管理心得?

牧原股份董事會秘書秦軍就此回應《牧食記》稱,公司沒有專門做市值管理,其主要競爭優勢是擁有一條集科研、飼料加工、生豬育種、種豬擴繁、商品豬飼養、生豬屠宰等環節於一體的生豬產業鏈。雖然是重資產,但一體化產業鏈使公司能將各個生產環節置於可控狀態,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等方面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

智能養豬

根據牧原股份日前發佈的2019年報,其營業收入同比上升了51%,淨利潤則增長近11倍至逾61億元。

對於業績的大幅增長,牧原歸因為兩個主要因素:一是全行業普遍受益的生豬價格持續上漲,二是自身智能化、標準化管理的提升。

該公司指出,其去年繼續提升生物安全硬件基礎設施改造,強化物品、人員的管理,加大生物安全防控成本的投入,實行智能化養豬管理,有效改善豬舍環境,提高生產效率,確保豬隻健康生長,提高了公司生產成績,實現高品質、高效率養豬。

據介紹,牧原通過研發智能飼餵、智能環控、養豬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為豬群提供了高潔淨生長環境,提高豬群健康,實現安全生產。同時,公司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建立豬病預測模型,可實現疫病實時監測與有效控制,養殖過程數據自動採集與分析,並對部分豬病進行提前預警,輔助獸醫進行遠程診斷。

是什麼成就牧原成為中國農牧行業市值第一股?

養豬裝備的不斷升級,極大地提高了人工效率。在育肥階段,牧原稱其1名飼養員可同時飼養2700-3600頭生豬(根據豬舍條件),生產效率高於國內行業平均水平。

其還稱,截至2019年底,公司研發設計出的各類豬舍及相關養殖設備等共獲得百餘項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及發明專利。

一體化的經營模式,亦為牧原實施標準化的疫病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礎。如在場區佈局方面,其實行“大區域、小單元”的佈局,以防止疫病的交叉感染和外界病原的侵入;在養殖過程中,採取“早期隔離斷奶”、“分胎次飼養”、“一對一轉欄”、“全進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確保公司防疫體系安全、有效。

牧原強調,在公司生產經營歷史上,從未發生過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疫情。

多家證券投資分析機構指出,牧原成本管控得力,優勢明顯。如方正證券測算牧原2019年的肥豬完全成本約為13.5元/公斤,頭均利潤約580元,且自2019年四季度開始其成本開始下行,其中四季度約為13.45元/公斤,環比三季度下降4.9%,遠遠領先於行業的平均水平。“隨著後期公司的產能逐步釋放,預計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

牧原在與機構投資者的交流中亦透露,如果生產按照計劃正常進行,剔除產能利用率對三項費用的影響,公司2020年底生產口徑的養殖成本可以下降到2016、2017年水平,即生產成本降到11元/公斤以下。

二元育種

前期非洲豬瘟的肆虐讓種豬產能成為全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多數企業都在加大三元母豬留種,牧原則採用了獨特的輪迴二元育種體系。

據介紹,輪迴二元俗稱二元回交,該公司在2002年就已開始相關的選育和研究,當時的出發點是緩解公司在快速擴群時,由於種豬價格比較高所帶來的資金壓力。經過多年的技術摸索,從父母代到商品代,公司採用長白公豬做回交,而不使用杜洛克公豬進行雜交。

通過多年來對種群不斷進行選育,保證留下的種群既具有種豬的生產性能,又有商品豬的生長性能,從而確保公司在快速擴大生產規模時,有足夠的商品豬可以隨時選留為後備,補充到能繁母豬群中。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告訴《牧食記》,輪迴二元育種體系與傳統金字塔育種結構相比,優勢主要體現在時間效率上,並且還兼顧了發展的可能性。

牧原不僅現在已經擺脫了對進口種豬的依賴,還堅持以鮮肉消費的終端市場需求為育種方向,採用開放式核心群選育方法,持續提高種豬的遺傳性能,使公司成為國內規模和技術領先的育種企業。

董秘秦軍即曾透露,由於公司後備母豬的選留標準一直未發生變化,牧原的PSY保持在24左右。

截至2019年12月底,牧原能繁母豬存欄為128萬頭,後備母豬存欄約72萬頭。到了今年2月底,這兩個指標已分別增至154萬頭和74萬頭。其預計2020年底的能繁母豬存欄量可較2019年底提高一倍。

是什麼成就牧原成為中國農牧行業市值第一股?

牧原亦在加大育肥豬場建設。其去年延續之前的發展策略,繼續在適宜發展“牧原模式”的區域成立子公司,同時抓住部分南方省份引進大型養殖企業保障本地生豬供應的契機,開始在南方省份(廣東、廣西、雲南、浙江等)佈局養殖產能。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全資及控股子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38個,分佈在18個省區,其中其河南大本營的出欄佔比在50%左右。

據秦軍介紹,截至2020年1月,公司新建成的育肥產能在2700萬頭左右,生豬存欄超過1000萬頭,已經完成流轉的土地儲備亦有2000多萬頭。“公司目前儲備的土地可以滿足未來1-2年的建設,並且土地流轉工作也在持續進行。”他指出。

牧原2019年的生豬出欄同比下降了6.88%,佔全國總出欄量的1.88%,公司認為未來提高市場佔有空間潛力較大。2020年,其計劃出欄生豬1750-2000萬頭。

招商證券指出,牧原的擴張速度正前所未有,特別在去年四季度北方疫情復發嚴重的情況下,留種力度未見減緩,充分體現公司實力。同時公司預計2020年底能繁母豬存欄大概率超過260萬頭,意味著2021年的生豬出欄量預期可上調至4000-5000萬頭級別。

中信證券亦認為,種豬優勢和成本優勢形成了牧原長期成長的護城河,該公司有望彎道超車成為我國第一大豬企,2024年市佔率或可提升至10%-15%。

生豬屠宰

2019年也是牧原發力生豬屠宰的關鍵一年。其在年報中稱,隨著公司生豬養殖產能的持續擴大,部分產能集中的區域出現產業規模聚集效應,同時為順應未來由“調豬”轉向“調肉”的行業趨勢,公司去年分別在河南省內鄉縣、正陽縣、商水縣啟動3個屠宰場項目,設計產能總計為600萬頭。

是什麼成就牧原成為中國農牧行業市值第一股?

這還不包括早在2008年其與龍大肉食成立的生豬屠宰企業——河南龍大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該合資公司亦位於其總部所在的內鄉縣,由龍大控股60%。龍大牧原去年興建了新的5000噸冷藏庫及附屬設施,生豬日屠宰量由3000頭提升至4500頭,年屠宰量可達150萬頭以上。

雖然年初的新冠疫情對工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牧原的三個新屠宰場仍有望在今年的6月份至年底期間陸續投產。

就在3月13日,牧原又宣佈將在內蒙通遼、遼寧鐵嶺和吉林通榆建設三個肉食孫公司,擬定註冊資本均為2億元,意味著其生豬屠宰業務繼河南本土之後,將全力挺進東北。

據瞭解,牧原屠宰業務初期以銷售白條豬為主,大型的一級批發市場是主要的銷售渠道。對於後期的精分割及渠道品牌,公司目前還處於籌劃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