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醫生迎疫而上46個日夜:啃下“硬骨頭”見證疫情好轉

(同心戰疫)廣東醫生迎疫而上46個日夜:啃下“硬骨頭”見證疫情好轉

中新網廣州3月14日電 題:(同心戰疫)廣東醫生迎疫而上46個日夜:啃下“硬骨頭”見證疫情好轉

作者 蔡敏婕

3月的武漢,櫻花已經盛開。14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粵東醫院主治醫師林百潤熟練地穿戴防護用品,與其他醫護人員交接班後,進入病區查房和收治病患,脫下防護服後,坐車返回駐點。這一系列動作,林百潤已經重複一個多月。

广东医生迎疫而上46个日夜:啃下“硬骨头”见证疫情好转

“每次換班脫下厚重的防護服,渾身都大汗淋漓,手被汗水浸泡腫脹,臉上留下防護用品的勒痕。”林百潤接受記者從廣州撥去的電話採訪時稱。

1月28日,林百潤跟隨第二批廣東馳援武漢醫療隊出發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心地武漢,接管武漢市漢口醫院呼吸七區的診治。

作為中國農工民主黨廣東省委員會的黨員,他發揮該黨醫藥衛生界高中級知識分子的主體優勢,迎疫而上,並把在武漢前方抗擊疫情的治療方案和經驗,及時與其他醫院分享。

广东医生迎疫而上46个日夜:啃下“硬骨头”见证疫情好转

林百潤(左一)。受訪者提供

初到武漢:吃藥助眠緩焦慮

“1月28日坐在大巴車看窗外,武漢城內人跡罕至,只有救護車偶爾經過,心情沉重。”林百潤回憶,30日第一次進病區,當時門診、急診、醫院過道、凳子和病床上擠滿患者,甚至連停在醫院門口外的小車都變成臨時“輸液室”,車裡坐滿患者。

在支援武漢期間,林百潤所屬醫療團隊擔負著危重患者診療和隔離觀察等工作。進病區之前,林百潤需要穿上厚重的防護服,“當厚重的防護裝備一層一層地套在身上,整個人會感到悶熱,體力消耗也遠超平常”。

為了珍惜防護服等應急醫療物資資源,避免吃飯、上廁所脫防護服而增加受汙染的概率,林百潤和隊友們每次輪值就有近6個小時不吃不喝,穿著紙尿褲上班,也由於長時間穿戴防護裝備,並超負荷工作,林百潤的身體亮起“紅燈”,誘發頭痛、噁心等症狀。

“當時特別忙碌,每天都有搶救,走廊都是患者,特別是年輕的護士,看到這些景象,手腳都有點發抖。”林百潤稱,面臨的困難遠超他的想象,“每天接受各種信息的刺激與衝擊,自然而然便產生壓力和焦慮,有時候需要吃安眠藥緩解焦慮助眠”。

广东医生迎疫而上46个日夜:啃下“硬骨头”见证疫情好转

難啃“硬骨頭”:救治重症

“醫生,救救我,我感覺自己喘不過氣來了!”一名49歲的新冠肺炎患者躺在病床上,由於肺部病變嚴重,她感到呼吸困難和氣促,心情非常煩躁。

林百潤稱,該名患者血氧飽和度低於90%,屬於危重症患者。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她拼命掙扎,一看到醫護人員,便不顧一切地抓手求救。

“當時首先要鎮定患者的情緒,減少其體力和氧氣消耗。”林百潤稱,然後對患者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改善通氣功能,組織專家會診,根據病情調整用藥,補充營養提高免疫力,並進行心理疏導,“綜合治療下來,最辛苦的幾天熬過去了,慢慢撤掉管路,目前患者病情穩定”。

林百潤所在的病區總共有76張床。由於情況特殊,醫院很難招到後勤工作人員,所以醫生在負責病人的診療工作之餘,有時候還要去做搬運氧氣筒、幫忙護送患者做檢查等工作。

是否仍發熱?有沒有複查核酸、胸部CT?哪些病人要轉ICU?哪些病人能出院……交接班後,林百潤會去查看患者,記下患者的重點情況。若遇到危重症患者,醫護們會一起重點查看其病情變化,討論並調整治療方案。

“我覺得最難啃的‘硬骨頭’是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因為這類病人病情最重。每位患者都是鮮活的生命,如果能救治回來,我們會很有成就感。”林百潤稱。

广东医生迎疫而上46个日夜:啃下“硬骨头”见证疫情好转

苦中溫情:最美愛情和禮物

在工作中,最讓林百潤難忘的是一對80多歲的老夫妻同時感染新冠肺炎住院,“老爺爺屬於新冠肺炎中的輕症,身體比較好,但老奶奶屬於重症。老爺爺每天跑過去重症病房看望老奶奶,有時候還靠在牆上睡覺。”林百潤稱,這麼大年紀還能如此相愛,很感人。

“剛剛有隊員說陌生人送來車釐子,我們猜也是武漢市民,此前他們曾給我們送餐。”林百潤稱,如今陸續都有慈善團體或者企業送物資給醫療隊,“通過這次疫情,我再次感受到‘團結的力量’”。

疫情好轉:從人等床到床等人

“剛到達武漢時特別忙碌,前半個月最難熬。”林百潤稱,後來隨著患者被武漢市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逐步收治,居家隔離的患者也被送入病區,患者數量下降,病情得到控制,加之對病症有了救治的經驗,心態逐漸改變,漸漸就不緊張。

“目前我們負責的病區還有30多名患者待出院,前方疫情好轉。”林百潤稱,隨著方艙醫院“關門大吉”,一些醫院也被清“零”,部分馳援武漢的廣東隊隊員原地休整待命。

一個多月以來,病區從“患者等床”、危重患者多,到現在“床等患者”、危重症患者減少的變化,武漢疫情不斷好轉。“大家沒有必要恐慌,只要做好個人衛生及防護,遠離人群密集之地,鍛鍊身體增強體質,能對抗病毒。”林百潤說。

中國民主黨派盡己所能同心抗“疫”。據中國農工民主黨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8日,農工黨黨員中,已有26074名醫務工作者投入中國各地一線疫情防控工作。(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