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的由来


“半吊子”的由来


“半吊子”的由来


“半吊子”的由来


现在“半吊子”这个称谓使用率不高了。使用时也是开个玩笑,意思指某某某心眼不多,常说一些傻话,常办一些傻事。可是,为什么用“半吊子”来形容这些人,这得从古时候说起。古代没有纸币,铜钱是最小的货币单位。为了使用、存放、数钱方便,人们用绳子或铁丝把铜钱从中间孔里串起来,一根绳串一千个。系好了吊在墙上,这就叫“一吊”。院外来了位卖玩艺儿卖好吃的人啦,古时候孩子怕长辈不敢随便要钱,嘴馋的流口水,怎么办呢?哭!奶奶疼孙子啊!招手,过来,过来,奶奶给个你好办法,去买好吃的!于是奶奶在孙子耳边嘀咕一阵儿,孙子又蹦又跳的跑到爹的内屋,站在橙子上,把一吊钱拿下来,撸两把铜钱藏到衣服里,在把原来的一吊钱重新挂在墙上,从橙子上跳下来,去买好吃的去了。这个月在这一吊钱上取,后一个月在另一吊钱上取,弄来弄去,每吊钱上都不够数啦!当爹的不知道啊。赶集,起个大早,天未亮,也看不清,摘下几吊钱就走。到集上买成用的东西,人家卖家是干什么的,常言说得好: “买的精不过卖的”。人家一看你这一吊钱不够一千个铜钱啊,还以为买东西的故意想蒙混过关呢(古人实诚,一般不数),气急败坏的对买东西说,你净些半吊子钱,回家数好了再来。后来口口相传,把粗心大意,心眼不多的人称之谓“半吊 子”,也有说“二半吊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