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年古弄在新時代一定也會勾起人們久遠的回憶

我和市區的百福弄應該說有著一段情緣。

故事:記憶深深百福弄 | 700年古弄在新時代一定也會勾起人們久遠的回憶

如今的百福弄一角

1

早在1984年,準備結婚,可房子卻成了大問題。那時的我,真可以說是“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無產階級”,全家老小六口人擠在四十平方米左右的蝸居內,真的是沒轍了。

要等廠裡派房子,不知等到猴年馬月,總得要先照顧老職工吧,年輕人只能向後拖一拖。沒法,幸好岳父母家分到了一套房,於是將他們一家原先擠住的百福弄機關宿舍先借給我們結婚用。

在那個“一房難求”的年代,有個小房子住已經挺不錯了,比起那些租住在郊區農民草棚內結婚的工友們來說,這是很幸運的事了。就這樣,我才能夠有緣和百福弄這位700歲的“老人”結識了。

2

百福弄,一條並不怎麼長的巷子,南起中山中路,北至小西門橫街,與縣前街平行。

可百福弄又是一條名副其實的古弄,在嘉興市最早的地方誌元代至元《嘉禾志》中,就將百福弄的前身百福坊(元代以前的街巷多以坊來命名,明清後才有街弄之稱)列入嘉興府城內的74坊之一,並將百福坊的位置注得十分清楚,就是通達天慶觀(即以後的城隍廟,曾為嘉興鎮政府、嘉興市秀城區政府所在地)。

百福坊的意思為“申以百福”,它是嘉興市區如今還以宋、元坊名作為街巷名稱的少數街巷之一。

古時的百福坊,靠近嘉興的西城牆,也算是一塊清靜之地,更加上“申以百福”之冠,更是使百福坊成為人們嚮往之處。

古時,百福坊就集聚著諸氏家族、錢氏家族等大戶人家,其他平民百姓夾雜在庭院深深的院牆外,搭起了住所,使百福坊每天炊煙四起、人丁興旺。

百福弄西邊緊靠著的縣前街,古時直通北邊的秀水縣衙門。明宣德五年(1430),朝廷設置了秀水縣建制,其官衙就設在“(嘉興府)子城西北一里”(清光緒《嘉興府志》),而正對著秀水縣衙門(今嘉興市區勤儉西路原嘉興衛校處)的南北向這條街理所當然地就成了縣前街。

故事:記憶深深百福弄 | 700年古弄在新時代一定也會勾起人們久遠的回憶

3

我居住在百福弄的時候,弄邊有口水井,居民們都用吊桶打水洗涮,井水好像從未枯過,一直是水勢旺盛、清冽可人。

兒子出生後,雖然有個日開晚鎖的自來水龍頭,但為了節約,尿布片我都是直接拿到古井邊洗刷;夏天時分,買來個大西瓜,我也會到井臺吊桶井水冰鎮西瓜……百福弄的居民和古井有著綿長的情緣。

我曾問過長住此地80多歲的老人,這口古井大概有多大“年紀”,他們都笑著說:“這可說不上來了,反正我出世時就有了。”

關於古井的來歷,當地有兩種說法。

一是因為明清時秀水縣衙建在百福弄附近,不知哪個年代,有一名知縣(相當於現在的縣長)看到這裡的居民吃水困難,要跑到較遠的爽溪(今已填平為中山路)挑水吃,心中不忍,於是自掏銀子,掘了這口井;

還有一說,是當時百福弄大戶人家頗多,他們為了自家用水方便同時也便利鄰居,因此拿出銀子掘了這口井。

不管哪個版本,我想,為民掘井解決吃水問題總是積德行善為人稱道之舉。我岳父母家搬進百福弄時,還沒有自來水,吃的水也就是靠這口井。將井水吊上來後,盛進水缸,用幾顆明礬澱一澱,然後用來燒水做飯。

故事:記憶深深百福弄 | 700年古弄在新時代一定也會勾起人們久遠的回憶

4

百福弄的北邊是天慶觀,為梁代時的一座道觀,後改為城隍廟。

這座城隍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幾經毀建,歷盡磨難。可城隍廟在古時可說是嘉興城內熱鬧的一個地標。每逢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慶時分,這兒可說人山人海,擠擠挨挨。

據清代嘉興學者項映薇所著的《古禾雜識》記載,節慶時,“填塞街巷,城隍廟為最鬧。”城隍廟周圍是“百物俱集;星卜雜流,誑語欺人;歌吹之聲,不絕於耳;茶坊酒家,至不能容膝。又有煎雪梨膏餳,捏造火漆象生果,兒童環立注視焉。”

原先的百福弄屋舍鱗次櫛比,十分繁華,可在抗日戰爭早期,這裡被日軍的飛機扔了幾顆炸彈,將房屋摧毀殆盡,只剩下了斷牆殘垣。以後,一些農民就將這裡開闢成了菜地,種起了時新蔬菜,以供應城內居民所需,賺幾個養命錢。

新中國成立後,這裡成為秀水公社(鄉)蔬菜大隊的生產基地。小時,我也曾經到過這裡捉蟋蟀,看到這裡有一畦畦綠油油的青菜、一簇簇懸掛的長豇豆、一隻只嫣紅可人的番茄,真可稱為是城邊的“農家樂園”。

5

百福弄以後建起房子,應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當時因為嘉興專員公署入駐天官牌樓,為解決大批幹部的住房問題,於是在百福弄建起了數排平房作為幹部宿舍,也就是我岳父母當時居住的房子。

這樣一來,百福弄又重現了歡笑聲。可週圍還是片片蔬菜地,沿河邊是一條通往三塔雜草叢生的小路。百福弄真正意義上的開發,是在1975年以後吧。

當時隨著東邊禾興路的興建,百福弄周邊迅速建起了科技局大樓、嘉禾飯店、嘉興第二招待所等,以後又有市政府、電控廠、農業局、五金公司等宿舍樓拔地而起,百福弄人氣顯得更旺了。

現在,百福弄內的房子雖然有些破舊,我原來居住的房子還未拆遷,那口古井還在,周邊佈滿了高樓大廈。

我想,百福弄這條700年古弄在新時代一定也會勾起人們久遠的回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