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孙礼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孙礼(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笔者自开始写三国良将系列以来,大致按照历史人物活跃年代的先后顺序来介绍,曹魏中前期名将基本都讲了一遍,接下来将进入后期将领的时代。因为种种原因,三国后期人物的知名度比中前期要差很多,所以某些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并不为人熟知。本期就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后期重要将领,孙礼。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孙礼篇(上)


孙礼重大事件之一——知恩图报,不计代价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人。没错,此人是刘备同乡,不过跟刘备并没有任何交集。硬要说的话,孙礼与刘备故交牵招有个共同点,最初加入曹军都是做司空军谋掾,也就是司空府的低阶参谋。牵招是曹操攻袁尚时投奔,孙礼稍晚,是曹操平幽州期间才加入。

在此之前孙礼是否为袁氏效力并无记载,若仅凭孙礼本传来看,孙礼应当属于曹操来到幽州后选拔的新进人才。

因为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为保命只能到处逃难。有一次逃难过程中孙礼与母亲走散,慌乱中根本不知去向,多亏同乡人马台找到其母。孙礼感激不已,把家中钱财都送给了马台。

后来孙礼在曹操手下为官,得知马台因某件事连坐被判处死刑,孙礼竟然利用职权放走马台。不过孙礼没有逃跑,而是找到刺奸主簿温恢自首。刺奸是官职名称,主管法律执行。温恢听孙礼讲完事情原委,对孙礼知恩图报的举动表示理解,加上马台属于被连坐而非主犯,于是温恢亲自向曹操求情,得到减免死刑的宽大处理。

《三国志·孙礼传》载: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旣而曰:“臣无逃亡之义。”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

这段史料便是孙礼私放马台报恩的记载。需要注意的是结尾“各减死一等”,并不是无罪释放,马台与孙礼都是罪犯,只是免去死刑,其他处罚不可避免,否则法律的尊严将无法维系。只是史料没有记载对两人尤其是孙礼进行了何种处罚。

另外,孙礼非常幸运,丞相主簿温恢兼任刺奸,如果换成其他人,孙礼的人生可能到此就结束了。因为温恢虽然不是涿郡出生,但温恢的父亲温恕曾担任过涿郡太守。有这层因素加持,温恢才会卖力地在曹操面前求情。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孙礼的举动虽然符合当时的“义”,而且陈寿作传开篇便讲此事,显然持大加赞赏的态度,但如果没有熟人求情,这段有争议的佳话也将没有下文。更何况三国时期许多彰显仁义、侠义之道的人,并不是以这种滥用职权、执法犯法的行为流芳后世。就在不久前讲过的满宠、贾逵等人,都以严明法纪立著称,所以对这件事,笔者个人并不完全认同。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孙礼篇(上)


孙礼重大事件之二——辗转各郡

也许是受到私放马台事件的影响,孙礼在曹操及曹丕时代都没有太详细记载,只留下他做过河间郡丞、荥阳都尉、鲁国相的记载。

孙礼在鲁国很有一番作为,当时有数百名山贼为祸当地,孙礼为平定山贼,拿出自己的俸禄发放给当地官员与百姓,鼓励他们捉拿山贼。同时也鼓励山贼主动投降,安置他们耕种,于是很快鲁县恢复了安定。

《三国志·孙礼传》载:礼至官,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使还为闲,应时平泰。

再后来,孙礼历任山阳、平原、平昌、琅邪太守。因为孙礼最初被曹操征召为军谋掾,是被当做参谋使用,所以长期以来都是文官,加上曹魏人才济济,武将如云,所以孙礼暂时没有太多表现机会。

太和二年(228),转眼已经来到魏明帝曹叡时期,孙礼这才有随军出征的机会。大司马曹休接到东吴鄱阳太守周鲂投降信,点起十万大军南下,打算一举杀过江东。不过周鲂乃诈降,孙权以陆逊为主帅,带领朱桓、全琮率军在夹石三面设伏,专等曹休落进包围圈。这便是著名的石亭之战。

曹魏方面,蒋济、满宠等人纷纷反对曹休进攻计划,但曹休执意孤军深入,果然被东吴团团包围。最后多亏贾逵援军赶到,曹休才没有全军覆没。这场战役在之前曹休、贾逵等人篇章已有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其实随军出征的孙礼也谏言不宜深入,但刚愎自用的曹休连皇帝都得让三分,区区太守的孙礼跟大司马曹休等级差太多,提意见也等于白提。

难得立军功的机会却跟着打了个大败仗,孙礼还是没什么表现机会,后来迁为阳平太守。

孙礼在各地似乎都做不长,从荥阳都尉开始算,至此已经历任七个郡国长官。再后来,终于没有调任第八个郡国,而是进入朝廷担任尚书。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孙礼篇(上)

魏明帝曹叡


孙礼重大事件之三——谏免徭役,胆略过人

青龙三年(235)正月,魏明帝曹叡决定大修洛阳宫殿,新建昭阳、太极两座大殿,又修筑总章观。土木大兴之下,耗费巨量钱财不必说,大批百姓被征徭役,离开耕地去修建宫殿。毕竟天下未定,百姓又忙于耕作,曹叡大规模修建宫殿的行为引来杨阜、高堂隆等大臣多次劝谏。道理曹叡心中很明白,所以面对大臣直谏时态度很好,可就是不愿终止土木工程。

古代皇宫的修建规模浩大,不是短期就能完成。很快到了农忙时节,可大批百姓都在工地不在耕地,粮食产量自然成为大问题。加上当年气候不好,眼看着大片土地将颗粒无收。孙礼站了出来,向曹叡劝谏,应当赶紧让百姓回乡务农。因为问题越来越严重,加上孙礼坚持不退让,曹叡终于批准百姓回乡。

如果只是这样,这件事也许还不足以被载入孙礼本传,毕竟很多大臣都劝谏过曹叡,孙礼只是其中之一。总监工李惠认为,只要再有一个月时间就能建好,不该此时中止,于是赶去见曹叡,请求宽限工期。

孙礼趁着李惠去找魏明帝的档口,飞快赶往工地,直接宣读了曹叡刚刚发布的准予停工的诏书,让百姓即刻还乡。按理说,虽然魏明帝已经颁布诏书同意停工,但毕竟李惠才是工程负责人,孙礼故意趁李惠不在时发布诏书,程序上是不对的。但大家都知道孙礼是担心魏明帝变卦,所以抢先发布诏书造成既成事实,魏明帝内心也清楚,所以并未责怪孙礼。

《三国志·孙礼传》载: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帝奇其意而不责也。

可见孙礼在爱护百姓之外,还更多一分敢作敢为。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曹叡发火追究起来,孙礼罪责难逃。好在曹叡并不昏庸,没有惩罚孙礼。

孙礼不仅爱民,而且胆气过人,这也是其受到曹叡青睐的另一原因。后来有一次曹叡外出打猎,突然一只猛虎跳到曹叡的马车旁。众人正本能地躲闪之际,孙礼却把马鞭朝老虎扔去以转移老虎注意,然后迅速下马持剑朝老虎冲过去。

这时估计曹叡身边的卫士也缓过神来护在车驾旁,曹叡也怕孙礼有闪失,命令孙礼赶紧上马。虽然孙礼没跟老虎正面对决,不过这种冷静的临场反应与勇气已经超过其他在场文武了。也正因此,孙礼受到曹叡的重视,并在后来委以重托。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孙礼篇(上)

曹爽


孙礼重大事件之四——曹爽排挤,外调扬州

曹叡委以重托的到底是什么事情呢?马上就讲到。

景初二年(238)十二月,曹叡病危,以曹爽为大将军,嘱托其辅佐太子。同时, 遗诏拜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曹叡希望孙礼能成为曹爽的重要幕僚,曹爽辅佐皇帝,而孙礼则辅佐曹爽。

《三国志·孙礼传》载:明帝临崩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牀下受遗诏,拜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曹叡见完远征辽东归来的司马懿最后一面便驾崩。曹芳即位,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政时代开始。

虽然曹爽与司马懿都领遗诏辅政,但曹爽是宗亲,地位也比司马懿要高。其实原本曹爽并不是曹叡托孤的首席人选,景初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曹叡已经拜曹操之子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但曹宇坚决推辞,曹叡病情危急之下才转而任命了曹爽。

孙礼被曹叡拜为大将军长史,就是大将军府的幕僚长或秘书长,按道理大将军自己开府,府内官员当然是大将军自行招募。但曹爽这个大将军的长史却被曹叡直接任命,也体现出曹叡对曹爽的不放心,只是曹叡已没有时间再去斟酌人选了。

曹爽作为三国著名草包,其人就是典型的官二代,依靠其父曹真的荫庇得以坐享权位。小人得志,当然也胸无大志,忙着在各个肥缺安插自己的狐朋狗友,至于排挤打压司马懿更不必说。

而孙礼是什么人,为报恩可以不顾法律,为百姓可以顶撞皇帝,为皇帝又敢于拔剑向虎的人。刚正不阿、有胆有识的孙礼,对曹爽少不了逆耳忠言,很快就弄得曹爽很不爽。怎么办呢?

既然孙礼是先帝遗诏安排给自己的人,也不好得罪,但整天给自己提意见让曹爽实在没法忍受,于是任命孙礼为扬州刺史,加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打发孙礼到东部前线去了。

于是乎本来间接领受托孤重任的孙礼,直接被曹爽逼得弃文从武,从曹操、曹丕、曹叡时代一直是文官,成为四世老臣却无奈转成武将。

不知这里有多少曹爽打算公报私仇,等着看孙礼笑话的成分,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曹魏皇帝驾崩,东吴肯定会借机搞事,这个时候让一个从没带兵打过仗的老臣顶到扬州前线,必定凶多吉少。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孙礼篇(上)


需要指出的是,曹魏扬州前线的传统,是征东将军为最高将领,刺史负责地方政务,军事上还是要听从征东将军指挥。张辽、曹休、满宠都是如此。曹爽做大将军后,征东将军由王凌担任。

本期为您介绍了三国冷门人物孙礼从被曹操选拔任用,到曹爽排挤的经历,下一期,将为您继续讲述孙礼在扬州与东吴交战的事迹。感兴趣的话敬请点击关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