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周生膿、糜爛,竟是因為一條毛巾不換…三個月,細菌超百萬

近日發生了一件和“毛巾”有關的故事,值得大家警惕。

一母親帶著孩子去到醫院就診,小男孩衣著整潔,但當醫生看到他的面部時,心頭不禁一緊:小男孩鼻孔、口唇周圍有多個淺糜爛面,上面還有幾個小膿皰和淡黃色痂。

其中一位女士說,這兩天糜爛面明顯變大了。小男孩自述糜爛面有癢感。初步診斷,小男孩患了膿皰瘡,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黃水瘡”。小男孩到底是怎麼感染的呢?

通過了解得知,小男孩每天都用一條自己專用的毛巾擦手、擦臉。家裡人也確實注意每天清洗這條毛巾,但沒有進行過任何消毒。

結合小男孩的病史,很可能是沒有消毒的毛巾逐漸被致病菌汙染,並導致孩子感染。這看似“乾淨”而實際帶菌的毛巾可能正是膿皰瘡的致病原因。

口周生膿、糜爛,竟是因為一條毛巾不換…三個月,細菌超百萬

有相關調查顯示,65%的人不知道毛巾的正確使用方法,35%的人有時臉部會有輕微瘙癢,卻不知道可能是毛巾引起的。

北大人民醫院做過一個實驗:把新毛巾進行細菌培養,使用6個月的毛巾,培養皿上幾乎長滿了菌落,估計在100萬這個數量級。也就是說,使用半年後的毛巾全是細菌,可能比馬桶還髒!

而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習慣一條毛巾用很久,一般都是“不破就不換”。但是,這麼髒的毛巾,用了不得皮膚病才怪呢!

毛巾為什麼髒?

毛巾之所以會成為“藏汙納垢”之地,主要有3個原因:

毛巾的主要成分棉纖維是管狀結構,含有中空的胞腔,可以存儲水分,溼度是細菌存活的最重要條件。

毛巾常被放在溼熱的衛生間裡,通風透氣性較差,缺乏陽光直射,這個的環境適合細菌生長。

人體的皮膚上的油脂、灰塵、皮屑、蟎蟲、汗液等排洩物堆積在毛巾上,容易導致細菌成倍繁殖,引發交叉感染。

口周生膿、糜爛,竟是因為一條毛巾不換…三個月,細菌超百萬

毛巾的正確用法

別讓同一條毛巾“身兼數職”

每個人都要用自己的毛巾,千萬別一家人交叉著使用。而且,每條毛巾的分工也要明確,洗臉的、洗頭的、洗腳的、洗澡的、擦手的、洗PP的,誰的領域誰負責。別讓一條毛巾身兼數職,不然會有很多細菌去找你算賬!

最好每3個月換一次

大家最好每3個月就換一次毛巾,如果你捨不得扔掉,可以把舊的洗臉毛巾用來擦腳,把舊的洗腳毛巾拿來擦地。同時,每個星期最好能用熱水燙一燙毛巾,這樣可以確保毛巾乾淨、沒黴斑。

煮一煮,讓毛巾變軟

毛巾用著用著就變硬,這是因為水中游離的鈣、鎂離子和沒沖走的肥皂水結合,生成鈣鎂皂粘附在毛巾上,越積累越多,毛巾就變硬了。

大家可以試試煮一煮,把毛巾放入鍋中(鍋一定要乾淨、沒有油漬),加入半鍋水,再加點鹽,開大火,開水沸騰幾分鐘之後關小火,繼續煮15分鐘,然後等毛巾冷卻後,晾一晾就可以了。

多讓毛巾曬曬太陽

毛巾特別容易滋生細菌,如果長期不通風,更容易讓細菌繁衍。所以毛巾儘量不要陰乾,要讓陽光曝曬才有殺菌的作用,也才不會有味道。

口周生膿、糜爛,竟是因為一條毛巾不換…三個月,細菌超百萬

學幾招消毒毛巾的方法

蒸煮消毒法

把毛巾先用開水煮沸10分鐘左右,然後用肥皂水清洗,曬乾。

消毒劑消毒法

消毒劑可以選擇稀釋200倍的清洗消毒劑或0.1%的洗必泰。將毛巾浸泡在上述溶液中15分鐘以上,然後取出毛巾,用清水漂洗掉殘留的消毒劑,晾乾後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如何選1條好的毛巾?

一般來說, 毛巾的材料有滌棉、純棉、竹纖維、木纖維。滌棉的吸水性差,時間一久就會發硬。而純棉的手感好,吸水性比較強,但是不結實,容易破洞。竹木纖維的吸水性比滌棉和純棉都好,透氣性也很好,但注意不能長時間浸泡、暴曬和高溫洗滌。

口周生膿、糜爛,竟是因為一條毛巾不換…三個月,細菌超百萬

大家在挑選毛巾時,一定要先聞一聞毛巾的味道,尤其是色彩鮮豔的毛巾。因為劣質化學染料的毛巾很容易有一些刺鼻的味道。

大家買毛巾的時候可以摸一摸。好的純棉毛巾手感蓬鬆、柔軟而無滑膩感,握在拳裡鬆軟而有彈性、拍打沒有棉絨脫落。

毛巾我們天天用,可能平時也沒咋注意,希望大家今天看完後,把毛巾分好功能、消毒好,別讓皮膚病找上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