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男孩高燒40.5℃!家長害怕疫情不敢去醫院,竟一直在家"自診"?

疫情防控期間,

大人孩子都很緊張。

有的人就算生病了,

也想著“等一等、靠一靠”,

然而,有家長沒把握好這個度,

險些釀成大禍……

4歲男孩高燒40.5℃!家長害怕疫情不敢去醫院,竟一直在家


家長竟一直在家"自診"

青島4歲男孩多多(化名)平時就活潑好動,春節時期,雖然不能外出玩耍,但在家也“上躥下跳”,經常一玩就是一身汗。一天,多多突然出現咳嗽、發熱等症狀,多多父母認為孩子不小心“感冒”,也沒太在意。

於是,在“感冒”後的前3天時間裡,多多父母在家自行給多多服用退熱藥物,體溫暫時退至正常後就以為沒事了。誰知,之後多多體溫再次升高,最高竟達到40.5℃。

4歲男孩高燒40.5℃!家長害怕疫情不敢去醫院,竟一直在家


同時,多多出現陣發性連聲咳、有痰不會咳出、劇烈咳嗽時伴嘔吐等症狀。這個時候,多多父母開始慌神了,但他們依然沒去醫院就診。

經打聽和網上查詢,他們繼續選擇在家,並自行服用頭孢地尼、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等藥物,但效果不好,多多病情持續加重,甚至發熱時口服退燒藥也很難退至正常。

最終,多多父母沒有了辦法,才聽從親戚的建議後前往青島市婦兒醫院就診。

孩子病情十分嚴重

已經發展為雙側嚴重肺炎

按醫院相關疫情防控規定,多多在進行預約分診和流行病學調查後就診。門診看診醫師檢查時發現多多已出現呼吸費力的症狀,立刻完善胸部CT及相關檢查,結合多項檢查結果顯示:多多患有肺炎合併胸腔積液,排除新冠肺炎。

結合多多病情,看診醫師立刻按規定將多多收治入呼吸內科病房治療。入院後,結合相關檢查結果,呼吸內科團隊在進行相關病源檢查後診斷多多患有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感染,已發展為雙側嚴重肺炎,並有胸腔積液,病情十分嚴重。

針對病源檢查,呼吸科團隊一邊給多多進行抗感染等對症治療,一邊準備給多多進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4歲男孩高燒40.5℃!家長害怕疫情不敢去醫院,竟一直在家


呼吸科主治醫師在麻醉師的協助下,精心操作查找病源,發現在多多個支氣管分支處有大量黃白色粘痰附著,是多多肺炎治療效果欠佳的“罪魁禍首”。

呼吸科團隊馬上給多多進行支氣管肺泡灌洗,清除分泌物。揪出“罪魁禍首”後,多多的病情明顯好轉。經過呼吸內科團隊長達20天的精心治療,近日,多多已康復出院。

類似事件不是頭一回

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近期,類似的事情已不是第一起。前不久,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PICU)接診一名懷疑溶血的3歲危重患兒聰聰(化名)。送到PICU時,孩子臉色蒼黃,口唇蒼白,更恐怖的是聰聰的小便顏色加深呈醬油樣。

4歲男孩高燒40.5℃!家長害怕疫情不敢去醫院,竟一直在家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東莞市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馬戰英告訴記者:由於病情嚴重醫護人員立即展開救治,但追問病史時,家長的回答卻令人乾著急。

原來3天前,孩子父母自駕車帶小朋友從外省老家返回,途中孩子出現嘔吐、小便呈茶色,以為是暈車、喝水少,沒有重視。

到東莞後,孩子出現高熱,並有腹痛,但由於家長因為有所忌諱,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送醫,而是私自給孩子用藥。

這一系列舉動致使孩子情況加重,出現臉色蒼白、精神轉差、坐立不穩、嗜睡和拒食等症狀,甚至出現了醬油色的尿液。家長這才害怕了,於是趕緊到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求助。

4歲男孩高燒40.5℃!家長害怕疫情不敢去醫院,竟一直在家


經過搶救,患兒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能夠自主活動和進食。馬醫生表示,經過輸血和藥物等不足48小時的治療,患兒溶血停止,小便顏色轉清。3月1日,聰聰轉出重症監護室。

經檢查,原來患兒有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陷症,也就是G-6PD缺乏症所致的急性溶血,俗稱“蠶豆病”,該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代謝性疾病。

4歲男孩高燒40.5℃!家長害怕疫情不敢去醫院,竟一直在家


疫情期間,孩子生病

疫情當前,如何更好地保護孩子?一起來聽聽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給出的建議↓↓↓

問:小孩子冬天都容易咳嗽、流涕甚至發熱,如何區分是感冒、流感,還是新冠肺炎?

首先,三者的致病原不同。感冒的常見致病病原體為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感冒並非傳染病。而流行性感冒則是由流感病毒所致,如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二者系丙類傳染病(按照乙類傳染病管理)。“新冠肺炎”是由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起,我們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系乙類傳染病(按照甲類傳染病管理)。

其次,發病時間不一致。感冒全年均可發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流感雖然也全年均可發病,但發病高峰為每年的冬春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為2019年底冬季新近發病。

第三,三者的症狀有所不同。感冒主要表現為流涕、鼻塞、打噴嚏,多無明顯發熱或僅有低、中度發熱,發熱一般持續1-2天,病程3天左右,肌肉痛、乏力等全身症狀不明顯。流感則常為高熱,可伴寒戰,頭痛、肌肉疼痛、乏力等全身症狀明顯,發熱多持續3-5天,病程一週左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輕重不一,輕者可不發病或僅有低熱、乾咳、畏寒等不適,少數病例可有鼻塞、流涕和腹瀉等症狀,部分患者是通過病原學檢測方被發現的,因此要求有流行病學史時,應主動上報,認真隔離。重症病例多在發病一週後逐漸加重,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進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性休克、多臟器功能損害等情況,甚至致死。

第四,三者的嚴重程度和易感人群不同。感冒可見於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幾乎不會引起併發症。流感也是全年齡段人群易感,但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主要見於5歲以下兒童(尤其是2歲以下,<1歲者住院率更高)、免疫抑制者、有慢性基礎病的患者、≥65歲老年人、孕婦、肥胖者等,流感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導致併發症,嚴重者可致死,死因系併發症。人群對新型冠狀病毒普遍易感,兒童和嬰幼兒也有發病,老年人及有基礎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嚴重者可以致死。

孩子發熱是否去醫院應從多方面因素考慮。

3個月以內的嬰兒尤其是28天以內的新生兒如果出現發燒(腋溫在37.5℃以上),均應去醫院就診,體溫>39℃時可於急診就診。

3個月以上嬰兒或兒童,體溫>40℃時,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3-6個月嬰兒,體溫低於38℃,吃奶和精神反應如常,可先監測體溫,觀察孩子的一般情況後再考慮是否去醫院就診;如果體溫超過38℃,隨時就診;即便無上述情況,但發熱時間超過24小時,也應該去醫院門診就診。

6個月-2歲的孩子,如果孩子僅發熱時精神反應稍差,但體溫降至正常後玩耍自如,可予觀察;如果發熱超過24小時,可前往醫院就診。

任何年齡的孩子發熱超過3天時,均應就診。除了體溫以外,如果孩子出現精神反應不佳(燒退後仍精神反應弱)、哭鬧且難於安撫、吃奶減少、嘔吐、腹瀉、尿少、關節和/或肌肉痛、頭痛、寒戰、咳喘、呼吸困難、抽搐等情況時,可前往醫院就診。另外一個簡單的判定方法就是看孩子除了發燒以外,是否還出現了和平時明顯不一樣的症狀或體徵,如果有應就診。

特別提示:在當下疫情期間,若您的孩子體溫超過38℃,且具備以下任意一項情況時,請直接前往發熱門診就醫。1、發病前14天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2、或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3、或有家庭中聚集性發病者。

4歲男孩高燒40.5℃!家長害怕疫情不敢去醫院,竟一直在家


問:寶貝打疫苗的時間就要到了,好糾結要不要帶娃去?

此時家長的心情可能是矛盾的。一方面因為擔心新型冠狀病毒,不想帶孩子去人員密集的地方,但另一方面又擔心延遲接種會對孩子不利。建議密切關注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動態。正如咱們所知道的,如無特殊情況,嬰幼兒應該按期注射疫苗。但在某些情況下,譬如孩子生病、出遠門時可能會出現不能按時接種疫苗情況。原則上疫苗接種推遲是不會影響其免疫效果的,在可能的情況下儘早補種即可。此外,有些需要連續接種數次的疫苗也可以因故暫時中斷,並不會因為暫時的“中斷”而導致前期的疫苗都“白種”了。後期哪一劑延遲接種了,就及時補種哪一劑。

但是有些疫苗即使是在疫情期間,也不能延遲接種,譬如狂犬病疫苗,首劑必須在被咬傷當天進行注射。冬季是一些傳染病的流行季節,因此,在延遲接種期間,應減少嬰幼兒外出,做好防護,以免感染。

問:寶貝患有慢性病,一直堅持定期複查,是否需要改期?

在疫情期間,慢性病患兒複查是否可以改期一定要遵循主治醫師對患兒病情的評估,切不可擅自做主。如果醫生可以通過線上形式和家長溝通,做好患兒疾病的監測、療效的判定並保持治療的延續性和有效性,可以減少到醫院就診的次數。但如果病情不允許,或出現變化甚至惡化,則應及時就診。就診時,患兒和家長均應做好防護,尤其是應全程戴好口罩、不到處亂摸、不潔淨的手不觸碰眼口鼻等。如果可以的話,也可以就近進行一些必要項目的檢查,然後將檢查結果通過線上途徑發給主治醫生,以指導接下來的治療。

4歲男孩高燒40.5℃!家長害怕疫情不敢去醫院,竟一直在家


疫情防控期間,

雖然一些慢性疾病可以適當推遲去醫院,

但如果孩子身體出現其他異常,

該去就診還是得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