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當前,互聯網教育真的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


新冠當前,互聯網教育真的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嗎?

新冠當前,人人抗疫,教育人自然也不甘落後。再加上停課不停學的號召,自然就積極投身網絡直播的洪流之中。這段日子老師直播,學生撒花,網絡上一片熱鬧景象,老師也興奮,學生也興奮。甚至有教育研究者以為教育的“互聯網+”時代終於到來了。

網絡教學是一種當然的選擇,互聯網技術對於教育的介入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我們在這個階段能夠尋找到一種合理的在線教育的方法,將壞事轉化為好事,說不定還是教育業態革命的一個契機也未可知。

但是要教育革命,自然要知道當前教育的痛點是什麼。其實當前教育最大的痛點就是教師越教,學生越不學,即便學,也是為學而學,為考而學,學習的主動性消失殆盡。所以,想靠網絡直播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學習主動性的關鍵是學習意義的發現,這不是靠顏值、靠各種“梗”可以解決的。

其實現代教學最好的辦法就是“情境”中的自我發現與自我覺悟。教師的責任則是通過答疑解惑,共同探討來促成學生知識的建構。所以,最好的在線教學方式應該是學生在特定的情境或者任務驅動下的在線學習資源的自學習,然後帶著問題、思考通過在線的交互平臺與教師、同學或者其他相關人員的互動研討,然後再完善、溫習、作業,最後呈現並獲得相應的反饋。這種先學後議的在線學習方式,應該可以改變當今教育意義缺失、過程趨同、主體喪失的尷尬局面。

具體建議就是老師在學習平臺上首先給出學習情境,任務或者目的意義;然後學生搜索並自學相關的教學資源;教師、相關人員和同學一起參與線上互動交流與討論;完成相應的作業、項目研究以回應學習的情境和任務;最後總結展示,獲得學習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