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与特色结构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古民居、祠堂、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徽派建筑文化特点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徽派建筑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砖雕、木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与特色结构

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与特色结构


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与特色结构


徽派建筑的特色结构

门楼

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潢。徽州区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画面层次所雕百个顽童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与特色结构


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与特色结构


穿堂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堂,二个房间。穿堂较正式三间为小,有天井采光。


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与特色结构


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与特色结构


大厅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大厅为明厅,三间敞开,有用活动隔扇封闭,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两廊,面对天井。也有正中人口设屏门,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招待来客居住,或者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如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


徽派古建筑的特点与特色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