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英山:齊心協力辦好“空中課堂”

“哪裡有琅琅書聲,哪裡就有成長和希望。”在湖北省英山縣,由師生共同搭就的特殊“空中課堂”,串聯起學校的責任與堅守,串聯起教師的智慧與情懷,也串聯起5萬多個家庭的理解與支持。

不讓一個孩子線上“失學”

“提前謀劃,多條腿走路,一個都不能少!”英山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廷權介紹,廣電、通信等部門要求安裝和維修人員堅守一線,及時解決一切技術障礙,架起“雲端”求學路,不讓一個學生線上“失學”!

英山縣教育局與移動公司為不具備遠程學習條件的家庭免費開通一個月點播功能,為既沒有寬帶也沒有數字電視的學生家庭“兜底”,贈送流量。電信、聯通公司也為其他學子免費贈送一個月手機網絡學習流量。

英山縣還通過全縣摸查,逐一解決存在線上學習困難學生的實際問題。比如,白石坳小學全校學生中86%是隨遷子女,學校逐個排查,對家庭設備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針對性幫助。

建立“超量供給、限量選用”的學習資源庫

英山縣教育局連續召開三次視頻會議,通過溝通協商達成學習內容上的一致,側重在道德修養、健康常識、科學素養、藝術修養、勞動實踐、體育健康等方面提供知識,將重點放在學生思想的豐富、身心的健康以及能力和素養的提升上。

英山縣電教館館長餘耀光未雨綢繆,爭取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優質學校支援,獲贈大量優質視頻教學資源供英山縣教師學習。同時拓展多渠道、多載體的教育形式,如班會、小組討論、分享與展示等,建立“超量供給、限量選用”的資源庫,給學生更多樣、更科學、更適宜的教育供給。

爭做“互聯網+教育”的行家裡手

“空中課堂”既是抗擊疫情的應急之舉,也是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實踐。

李楨是英山縣實驗小學的一名語文教師,疫情期間她負責錄製五年級第一單元語文課程。在備課過程中,她發現線上教學師生對話多、互動多,而錄播網課現場沒有學生。“這就要求網絡課程設計更全面,每一句話、每一個問題、每一步引導都要預設充分,把學生可能出現的學習難點都考慮進去,還要預留時間讓學生思考。”李楨說。

為了讓學生更快實現自我成長,英山縣實驗中學進行變被動為主動、變個體為群組的“成長共同體”嘗試。根據中學生心理特點,學校把學生分成小組,由指導教師、家長志願者和高年級學長擔任指導員,讓學生互相鼓勵、相互督促,規律作息、高效學習,實現“協作學習+自我學習+自我管理”三位一體的目標。

“對於教師來說,在供給策略上要實現從給予到激發、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需要教師靜心思索、從容應對,成為‘互聯網+教育’時代背景下的行家裡手。”英山縣教育局黨組成員張平良認為,在線教學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在線觀看教師授課,在線學習需要更注重交互與反饋,也需要教師更為精心、科學的設計。

《中國教師報》2020年03月11日第3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