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習 這 事

通常我們跟孩子談什麼話題?當然是聊學習啊,不管他愛不愛聽。那跟家長聊什麼?當然是學習啊!不管他們焦不焦慮。跟老師談什麼?當然是學習啊,不管他們需不需要。跟校長談什麼?當然是學習啊,不管他們賺不賺錢。哦,好吧!請問下,什麼是“學習”?這你懂不懂,學習就是上課、聽講啊,學習就是寫作業啊,學習就是做題啊,學習就是考試啊,學習就是成績好啊,學習就是聽李老師的早課啊等等,我只能弱弱地問一句,您確定?實際上我們對學習的理解是片斷的,是不完足的。上課是學習的形式,做題是學習的方式,成績是學習的結果,他們都不是“學習”啊。那什麼是“學習”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學習。上次聊過“學”了,在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愛問的同學自己去補課吧。這次重點來了解“習”。

學 習 這 事

習的繁體字為“習”,對這個字的解讀也非常多。大多都說其為會意字,指小鳥反覆地試飛。 其實這個字是個典型的形聲字,它是“羽”+“白”,有人也因此將其解讀為“小鳥長出白色的羽毛,要練習飛翔”。那是因為大家都太盯著“羽”部件做解讀,而沒對“白”字深究。其實“白”字在構字時,他的意思是“……的開始”,比如“泉”是水的開始,“皇”是王的開始,為什麼叫秦始皇。“伯”是家庭男丁的開始,“怕”是內心恐懼的開始,所以“習”是飛翔的開始。從這個角度解讀後,我們就能很好的理解,《說文解字》中對“習”的解釋。習,數飛也。數次而飛的意思。在這個基礎上,就更好理解練習、複習、習慣、習聞等等意思了。一次又一次的就叫練啊,練的是什麼呢?練的就是“習”,多練,就是反覆做上次有效的動作,就是複習啊。練多了,形成肌肉記憶,養成行為上的慣性,就叫習慣啊。久練成精,會入化境,容易觸類旁通,就是通習。

學 習 這 事

所以“學習”二字,“學”字中包含了心態、內容、環境、歷程等等要素,“習”包含了方法,路徑,結果,境界等等內涵。兩字組合在一起,完足地表達了“學習”蘊含的一切文化。親愛的,此刻有沒有看到中華先祖們閃耀的智慧之光呢?有沒有對華夏先哲發自肺腑的崇拜景仰呢?只有好好學習,才能真正品嚐到學習的快樂,正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