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無明”,百度百科裡解釋為佛教用語,指“不能見到世間真相的根本力量,也是我們執取和貪嗔的根源。”無明又分為“一念無明”和“無始無明”。

最初知道“一念無名”這個詞,是源於2017年4月的一部香港同名電影《一念無明》,由余文樂、曾志偉、金燕玲主演。該影片是根據真實的社會新聞改編而成,由於預算有限,題材又很有意義,三位主演全部零片酬出演。

電影只拍攝了16天,僅不到200萬港幣成本,卻斬獲了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多個獎項,並在第53屆臺灣金馬獎等其他國際性電影節斬獲多項主要大獎,成為當年優質的黑馬。同時也令社會大眾關注到了“躁鬱症”這個群體。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香港電影《一念無明》

躁鬱症,臨床又稱為雙向情感障礙,包含了狂躁症和抑鬱症兩種狀態。狂躁時情緒高漲,給人感覺很外向、活潑有活力,而抑鬱時,又整日悶悶不樂,不願出門不願動。

有時,這兩種症狀在一天之內可以交替發作很多次,令患者深受這種精神過山車似的折磨。抑鬱症本身就有易激惹的症狀,而伴隨著狂躁的躁鬱症,暴躁起來,可真的有可能會失去理智。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香港電影《一念無明》

阿東是一名失業青年,身為躁鬱症患者的他,每天除了要在高低起伏的情緒撕扯中忍受心裡的痛苦,還要承受來自癱瘓在床的母親每天不停謾罵的折磨。

阿東的母親與丈夫分居多年,當年也許是因為阿東的存在,讓她不得不勉強下嫁給阿東的父親,從而令她認為自己的幸福是因為阿東而斷送,所以多年來一直對阿東充滿怨懟。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香港電影《一念無明》

她每天念念不忘的,是早已在美國定居工作的小兒子,而對一直在身邊照顧她,忍受她壞脾氣的阿東,卻動輒打罵埋怨。

一天,當阿東在衛生間幫她沖洗時,她再次像往常一樣對阿東擊打謾罵,這一次,阿東終於忍無可忍,反抗的代價,就是失手殺死了母親。而一念無明,此時就顧名思義,一念之間被憤怒燃盡了理智。

電影取材於生活,而生活中的普羅大眾,卻一再忽視電影的啟示。

幾年前的一檔電視節目《法治中國60'》中有一則案例“來自女兒的毒手”,就是因為母親的惡言惡語,最終導致被女兒殺死的家庭悲劇。無獨有偶,兩位母親都是長期生病在家,做兒女的又都是失業,影片中的兒子是躁鬱症,而生活中的女兒則是因為剛離婚。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法治中國60'》欄目

心理專家分析,女兒因為離婚這個事件,內心沒有歸屬感,在她最需要親人的支持與安慰的時候,自己的親生母親卻一再地指責她、排斥謾罵她,把她往外面推,這種日復一日的精神折磨,導致女兒對母親早已心生絕望與怨恨。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法治中國60'》欄目

再加上父親的不作為,影片裡的父親是常年不在家,而生活中的父親雖然在家裡,卻如同大多數喪偶式育兒的家庭一樣,你們吵你們的,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法治中國60'》欄目

誰知,就因為這一念之間的不作為,導致母女倆爭吵過後的第二天一早,一夜無眠的女兒在絕望中用錘子殺死了母親。她對這件事的結論是“不後悔”,只是後悔沒有讓母親死得少一點痛苦,但是如果母親不死,她是真的活不下去。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法治中國60'》欄目

對於神經大條的人來說,被人罵幾句也許不算什麼,嘻嘻哈哈就過去了,尤其是被父母罵,更是無所謂,你罵你的,我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不上心。可是對於躁鬱症患者和處於心理敏感期,需要被鼓勵、安慰與支持的人來說,卻是惡語一句六月寒。

你有意無意的一句句謾罵嘲諷,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把把紮在心上的刀,刀刀致命,心裡被扎得千瘡百孔,鮮血流盡後,整個人便如置身於冰窖,麻木到失去理智。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法治中國60'》欄目

心理專家建議,與躁鬱症患者相處一定要有耐心,要給予足夠的包容與支持。

倘若他們暴躁時說了狠話,在他們處於抑鬱狀態時,一定會後悔傷害了你。

當然,這並不是說躁鬱症患者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去傷害他人,只是希望社會大眾能夠對躁鬱症患者多一些理解與包容,他們並不想傷害別人,他們只是控制不住,他們也一直被這個心理疾病折磨著,生不如死。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香港電影《一念無明》

生活中的女兒,在殺死母親後,被判入獄15年。而影片中的阿東,因為身患躁鬱症,而被判入精神病院治療。出院後,多年不見的父親回到他的身邊,想陪他渡過這個難關,可是這麼多年的父職缺失,令父子倆很難溝通,兩個人只能在逼仄的出租房裡尷尬相處,慢慢磨合。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香港電影《一念無明》

無法親近的親情,已經夠令人神傷,而讓阿東更難受的,是來自鄰居們的排斥與逼遷。他們不願意與一個殺人犯住在一起,更不願意有一個所謂的精神病人在身邊出入,他們覺得很不安全。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香港電影《一念無明》

在他們的認知裡,躁鬱症就是“神經病”,是“瘋子”。現實生活中,很多社會大眾不也是這麼認為的嗎?包括抑鬱症患者,同樣會被大眾扣上精神不正常的帽子。

女兒殺死母親:真實版《一念無明》|被惡言“逼瘋”的躁鬱症

圖片來源於網絡:香港電影《一念無明》

殊不知,

躁鬱症與抑鬱症都是很普通的心理疾病,與大家印象中的“神經病”、拿刀亂砍人的“瘋子”完全不一樣。而大眾的這種排斥與嘲諷的態度,才是引發暴力行為的隱患。

沒有人會拒絕別人真誠的關心與幫助,也沒有人會去傷害真心愛護自己的人。那些認為躁鬱症患者是“瘋子”的人,請記住,你的惡言惡語,才是造就“瘋子”的罪魁禍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