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建築的美在於它是一次信仰的飛躍,但是必須是一次非常艱辛的信仰的飛躍。”

——雷姆 · 庫哈斯

在20世紀後半葉的建築師之中,或者更準確地說是關於建築和城市的思想者之中,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當屬最具有挑戰性而又最發人深省者之列。

在現代建築創作中,庫哈斯儼然成為了一種建築現象。在1960年之後,還沒有哪個建築師能像他這樣僅憑一個人的努力如此深遠的影響和改變了建築學和城市理論的發展方向。而後,他在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建築思想研究以及寫作諸領域均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表面看他的思想複雜多變,但由於其濃厚的文人氣質,加上早年的寫作經歷,他的建築思想裡始終貫穿著對文化文脈的執著追求。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他是個獨特的建築師,他認為建築師沒有必要承擔改造世界的責任和義務,建築師也無力承擔。他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順應這個世界的發展,超前但不是變革。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注意文末福利)

01.大師之路

雷姆·庫哈斯 (RemKoolhaas)荷蘭建築師,於1975 年創立 OMA。畢業於倫敦建築聯盟,曾獲得多個國際性獎項,包括 2000 年度普利茲克建築獎和 2010 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終身成就獎,身兼哈佛大學教授。似乎是命運刻意為大師之路埋下伏筆,庫哈斯於1944年出生於荷蘭鹿特丹,在10歲以前,他一直住在亞洲的荷蘭殖民地,直到青少年回到荷蘭,深受上世紀60年代西方社會變革思想,開始研讀新聞採訪,並對電影產生興趣。

1968年,庫哈斯得到了一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報道當年發生在布拉格和巴黎的騷亂,也正是在“五月風暴”的那一年他接觸到了職業建築師的工作,硝煙中的街頭成了新聞記者庫哈斯轉向建築的十字路口。他放棄了記者的工作,去倫敦學習建築,從此在建築世界,開始了他的“狂想”之旅。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青年庫哈斯

從記者到編劇再到電影,身份一點點的轉換,卻不曾改變他對社會、對文化,對人文的記錄與傳承。庫哈斯對電影的興趣絕不是隨性而為的,他將電影及其手法,視為可以直接運用於建築專業的工具。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我希望通過批判社會的方式成為偉人。我嘗試過用雜誌和電影批判,沒人理我,那就再用建築批批看。”

——雷姆·庫哈斯

毫不意外,在AA的畢業設計中,庫哈斯戰地記者和電影劇本撰稿人的身份再次出現,並且預示出其後來作品的特徵,他的畢業設計有一個非常富於政治爭議的題目:“柏林牆——圍牆是個傑作。”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逃離,或建築自願的囚徒

這一作品包含了十八幅繪圖、水彩和拼貼。這些強烈的圖像故事反映了庫哈斯早年作為記者和編劇的直覺,是當代都市亦真亦幻的暢想。”他假設倫敦分裂成了善惡兩端,壞城裡的人開始瘋狂湧入好城,這場遷移演變成了一場城市大逃離。如此以往,好城的人口就會翻倍,壞城則會成為空無一人的鬼城。在當權者嘗試各種手段無果之後,迫不得已使出了建築這一“野蠻”的工具:

在兩城之間造了一堵牆,而中間的類似柏林牆(實質是兩堵牆形成)的存在形成了夾雜的曖昧空間,而人群活動的則在這道縫隙中被劃分的多個空間裡產生。在西柏林,人民通過牆這一自我囚禁的手段獲得自由。柏林牆之“內”,是一座都市監獄。那些堅定地愛上這類建築的居民們,自願成為它的囚徒,沉浸在建築的枷鎖下,為它所提供的自由狂喜。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條帶 The Strip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接待區 Reception Area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中央區 Central Area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生物交易所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Transactions

這份畢設充滿了政治、文化、城市、建築等的隱喻,是對建築淪為政治手段的反諷,庫哈斯通過這個項目暗示了冷戰時期的西柏林,在一個大都市規模的監獄裡,牆外是自由條件下的自我監禁,而牆內反而成為了自願被囚禁的自我放飛空間。這個作品說明了庫哈斯對維也納觀念藝術家的作品的興趣,以及他對於佛羅倫斯“超級工作室”(Superstudio)的研究。他企圖探討超大型結構如何簡單地疊置在既存的都市中,同時與其和諧的互為依存。

02. 都市熱忱

或許在他從事建築工作之前曾受過的文章和電影的訓練激發他對都市的熱忱,對庫哈斯而言,紐約——一個現代都市的最佳象徵,純粹受到經濟發展的需要所建,同時又受制於資本主義的放縱力量,以真正進步的形式出現了,並且展現在其所散發的所有光彩中。他熱衷於探索這座城市,同時歸納著當代都市生活背後的真實原則。他認為,美國和紐約可說是表達出真實的現代,但是建築本身卻從未能忠誠的體現出當代文化。

或許是城市帶給他的驚奇,促使他在60年代末來到倫敦的“建築聯盟”唸書.隨後學潮爆發,庫哈斯到康奈爾大學教授都市設計理論課程,他了解到,在任何建築的介入中,都市都是一個必要的參照,更察覺到現代主義文化對進來建築的重要性。之後作為了解20世紀後四分之一的建築的關鍵性著作——《瘋狂的紐約》出版。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eboy筆下的卡通紐約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庫哈斯的建築與城市理論在1990年年代中期隨著那本

《小、中、大、特大》的出版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如今它已經成為建築界最有影響力的建築師,由於他的影響形成了普遍的對城市研究的興趣,在建築學中,傳統的以形式美學問基礎的理論讓位於實用主義的對專業知識和社會需要相結合的追求。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03.庫哈斯的建築觀

相對於其他當代的建築師,庫哈斯更早、更清楚地認識到建築在大都市面前已經黯然失色,當其他建築師勉強地成為商業化手腳架上的裝飾師,庫哈斯作為最後的堅持者之一,仍然堅持尋求建築新的可能性和新的領域,對於建築如何處於特大也就是巨大,或者大都市本身之中的問題。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用社會學的觀點理解城市的意義

庫哈斯是第一個系統地將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和建築融為一體的建築師。他使建築不再只是個容器,而是無數事件交互碰撞的反應堆。”

曾是記者兼電影編劇的身份使得他從一開始就像一個闖進建築師陣營的異類,有著以往建築師完全不同的視角———他既不試圖通過建築來改造社會,也無意於尋求什麼建築自身的美學和空間原則,而只是把建築活動當成是社會現象的一部分,從社會學的角度入手,諸如網絡對社會形態的影響、新時代生活方式的變革、建築不得不進行革命的必要性、對城市發展速度的思考、資本財富在城市進程中作用的再認識、建築師的收入與建築作品及建設速度之間的關係……他依舊像一個記者一樣,敏銳地洞察社會發展的真正趨勢。

“建築學最有趣的東西在於抵達新世界而非返回舊世界”

現代主義倡導建築革新,呼籲創造符合時代的建築,用建築引領新的社會生活方式。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拉維萊特公園方案部分圖紙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拉維萊特公園方案部分圖紙

從微觀上講,他要求建築應對應每種社會新問題做出回應,以保持一種先進性。

從宏觀上講,他的結論就是建築學的“末世論”。庫哈斯在普利茨克建築獎獲獎致詞時曾說,“如果不停止對真實的依賴,如果不將我們自己從永恆中解放,去思索值得關注的和正在發生的新問題,建築學也許將不會延續到2050 年。”

這種末世論不是滅亡論,而是指傳統建築學理論的解體於消亡。他比當代任何一位建築師都更關注建築學之外的社會現實。他研究擁擠的大都會、共產主義、崛起的亞洲、第三世界、現代性等一個又一個嶄新而重要的議題。這些議題帶給建築學新的機會去創造新形式,以及新的勇氣去改造舊世界。他認為,如果想要尋找創造建築的必要基礎和條件,大眾文化必須要被嚴肅的探討。不再割裂地研究建築、城市、技術、歷史、形式等問題,而是重新將建築視作思考所有問題的一種方式。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西雅圖圖書館圖紙

庫哈斯所感興趣的大眾文化,它在紐約比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更為彰顯。他認為,大眾在面對具有歷史意義的新情景的時候,會比建築師或知識分子還更加敏銳且反應更為自由。歷史的新課題在群眾的慾望表達中變得顯而易見,而不是存在於思想家的宣言中。

庫哈斯在述說馬恩河谷鎮Marne-la-Vallee的時:這群建築起始於理查德設計的一棟大型建築,是他最好的建築設計之一。這裡大量的強調了步行軸線、林蔭大道、步行街景和建築立面。但這種強調越多,這個地區就越沒有親和力,建築師的抱負也就越可悲,人們明確的拒絕按照建築師希望的那樣入住這些空間。我確信這種割裂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但是建築師對此也無能為力。

“在這種現象裡建築師所扮演的角色幾乎可以被忽略的,建築師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現有的條件下,創造出多少顯示出精湛的專業技巧的建築。人們過分高估了建築可以帶來的益處,更甚者是建築已經造成的和可能帶來的壞處。通過譴責現代建築,建築師則協助了這種高估的達成。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時期,他們在惡意的抱怨和批評下發展,並瘋狂反對想象中的現代主義建築的過錯,我認為建築師已經在某種重要的方面損害了自身的專業。”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建築——“全能與無能”的混合物

以包豪斯和柯布西耶為代表早期現代主義的英雄主義建築觀認為建築師是全能的創造者, 強調可以通過建築的革命去改造社會, 解決社會問題。而庫哈斯的建築思想深受其影響卻又不與其相同,他並不認為建築師承擔著改造社會的使命。

相反,他主張正視建築師在變化迅速的社會現實面前無能為力的事實他把建築稱為“全能和無能的混合物”。他認為使建築成為如此混合物的根源是由於建築師表面上擁有創造這個世界的權力,事實上又為了將其構想付諸實施必須引起業主的興趣的矛盾作用。這一切使不連貫性、隨意性成為每個建築師職業生涯的潛在結構。他主張通過了解和接受在我們周圍發生的事物, 來重新確定建築在這個時代所處的位置, 和建築所能做的一切。

庫哈斯以平和、冷靜、客觀的態度直面現實並接受現實,這反映在其建築作品之中就變成一種積極的適應,例如他對於大都市、擁塞文化、消費文化等當代現象的著迷。庫哈斯在現實給出的條件下積極尋求突破、換位思考,調整原有的方式方法,挖掘新潛力,用開放的眼光了解接受各種新問題。在他的建築中很少見到對現實的硬性抵抗,而是從內部加以顛覆,這使他的建築帶有獨特的激進氣質。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04.建築的創意與挑戰

庫哈斯: “對於建築師來說, 最有魅力的問題就是無論你做什麼東西, 都是在傳達一種信息, 而不是僅僅限於一幢建築而已。這種信息是面對更廣闊的世界的, 它的涵義會超越建築自身。超出建築本身的是文化。”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街景

庫哈斯和奧雷·舍人,同作為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的設計師,他們認為建築地處捷運站、士林夜市之間,是「臺北最刺激的地方」,加上當地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徵,一定要表現在這個新地標上。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建築造型的深層內涵可以理解為,設計師希望通過有限的幾何形體變換出無限的形狀與可能,體現建築的實驗精神與戲劇性,刺激人們的感官,引發人們的思考。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庫哈斯與奧雷·舍人認為“建築不是美或醜、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刺激人們思考。建築最重要的功能應該是把當地的能量帶入建築中,而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就像臺灣一樣,充滿能量、強度與不可思議的現實。”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庫哈斯作為理論家和建築師,徹底改變了建築師與空間互動及設計方案的方式。他始終致力於探索建築在不同環境下的設計與發展思路,更加註重建築的功能性以及建築與其周邊環境的統一性,他的建築在形式上雖沒有違背現代建築的造型原則,但在功能上卻策劃著一場又一場的顛覆。

庫哈斯宣稱建築師必須擺脫那種令人舒適的虛榮心和自戀,他們一直庇護著建築師使他們遠離歷史形成的殘酷現實,建築思考必須有意識地注重與“在現有條件下,挖掘新的潛力”和“調整並發現一種清晰的表達方式,以適應無可迴避的現代化力量和轉變”。他身體力行的實現著他的準則,他不追求某種絕對標準,他將建築視為思考方式,面對各種問題尋求新的解答,重新關注以往設計中被忽視的元素,發掘、發現種種建築的潛力和可能性。

1989年比利時的“塞布律格碼頭大樓”設計案,體現了庫哈斯的創新與野心。它展現了多元性和矛盾性的結合,接納了最多樣的匯聚,以連續的螺旋型來組織交通。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達拉瓦別墅中被誇大的縱向建築物,懸挑漂浮的盒子以及波形鋁板的材質,使得建築在區域內如同天外來客。強調地基的幾何形體,多彩的似乎隨意構成的底層鐵柱,漂浮的超現實泳池,這些彷彿都在協同庫哈斯構成一個以不同觀點角度凝視思考周遭世界的框架。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每一次的設計,庫哈斯都在嘗試打破已往的邏輯,創造新的邏輯。他曾對記者說 : “ 我很害怕重複的感覺。”

庫哈斯不論面對怎樣的項目類型,大到摩天大樓,小到私人住宅,都會提出一個突破性的構想,重新定義使用者和建築間的關係。對庫哈斯而言,建築與其伴隨而來的空間需求同樣重要。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波爾多的這所老房子反應出超現實主義對庫哈斯的影響。是庫哈斯為坐在輪椅上的男主人設計的「理想屋」。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室內

他讓房主的輪椅成為設計的核心點,讓結構服務於功能。讓這座避世的房子陪伴著房主,靜靜在遠處眺望著美麗的波爾多。

大師之所以為大師,

是因為他能一眼洞穿當下激變的社會的矛盾。

雷姆·庫哈斯,一種建築現象


庫哈斯繼承了現代主義大師對建築功能的滿足與建築意義的理想,同時將更多的關注重點放在了建築的結構、文脈和一直要素中,形成了他自己的建築理念。庫哈斯的建築思想的突出價值在於對文化的重視, 他清醒的意識到現代大都會中廣泛出現的與建築師早期傳統信念背道而馳的現象, 帶給建築師當下的尷尬地位, 強調只有多元、 矛盾和衝突引出的不確定性才是建築師對現代大都會最順應時尚的解讀。

他較少從理論上對這些問題作系統的、全面的解答, 但他提出的問題、揭示的現象卻較全面地展示了當今建築 界所面臨的狀況。隨筆式的論述使庫哈斯建築思想具有明顯的開放性特點, 其自身的觀點也在研究和建築實踐中不斷髮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