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窩鋪村:疫情期間不誤木耳種植 保證村民脫低增收

在北京市密雲區不老屯鎮大窩鋪村的木耳種植基地內,農戶們正忙著剪枝、整理柴草,粉碎沃肥,準備接下來的木耳菌棒栽植工作。3月14日,新京報記者從村委會了解到,再過幾日,菌棒就能進地了,疫情期間大窩鋪村根據村內的實際情況,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做好脫低增收工作。

大窩鋪村位於不老屯鎮東側7公里處,大窩鋪村黨支部書記朱曉軍介紹,村內以林果業為主且成規模,為了給村民增收,密雲區農業服務中心和村委會決定實施“林下經濟”。自2015年開始,村內就開始進行木耳種植產業,據介紹,大窩鋪村目前有木耳基地共計70畝,由村內進行統一管理,來上班的村民每天能有100元的工資。

大窩鋪村:疫情期間不誤木耳種植 保證村民脫低增收

木耳菌棒。受訪者供圖

每年3月份伊始,村民就開始進行整地,“主要整理地上的柴草和樹枝樹葉,進行消毒等等,3月17號左右菌棒就從河北運過來了”。朱曉軍稱,菌棒由密雲區農業服務中心進行統一配送,再派專車運到村內,“一天一個車能來三萬多棒”。記者瞭解到,菌棒每年3月20日進地,5月10日左右就能進行採摘,能收5—6茬,一直能收到8月份,“能給村民帶來不少的收入”。

大窩鋪村:疫情期間不誤木耳種植 保證村民脫低增收

村民在整理地上的柴草和樹枝樹葉。受訪者供圖

今年的整地和菌棒栽植工作是在疫情期間,復工以及操作也和往年有所不同,“人員上有所減少,每天來基地的村民都會進行體溫測量,每人每天都會發一個口罩,也不能扎堆幹活了”。朱曉軍說,70畝地需要大概40位工人,周邊村子的工人來上工前都需要進行體溫檢測和消毒。

“等下週菌棒進地之後,需要放幾天再進行刺孔,上面還需要蓋一層薄膜,再覆一層草簾子”,朱曉軍表示,整個過程需要持續一個月左右,“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做好木耳種植的工作,讓村民的收入得到保障”。(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