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超3000元!敢將直髮器賣到“天價”的企業,也只有它了

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直髮器這個名字一定不會陌生。


它是一種用於把頭髮拉直的電子產品。


主要通過電流加熱上下兩塊鋁板或陶瓷板,待到一定溫度時,再用其擠壓頭髮實現變直的效果。


至於價格,因為其製造門檻並不高,所以在電商平臺上,一般幾十元就能買到


售價超3000元!敢將直髮器賣到“天價”的企業,也只有它了


可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款在大家印象中堪稱廉價的頭髮護理產品,最近卻被硬生生賣到了499美元(約合人民幣3471元)。


做出如此“逆天”舉動的正是戴森,一個賺起女人錢來毫不手軟的企業……


(一)


3月10日,戴森在巴黎發佈了旗下個人護理品類的第三款高科技美髮產品,Dyson Corrale 美髮直髮器。


據介紹,這款直髮器有165/185/210攝氏度三擋可選,支持無線操作,40 分鐘電量可充至 90%。


最重要的是,

直髮器採用的首發柔性彈板科技,可控制拉直的力度和髮束的溫度。


用戴森自己的說法,相對傳統直髮器,這個黑科技可讓用戶的髮質損傷減少 50%。


售價超3000元!敢將直髮器賣到“天價”的企業,也只有它了


然而,性能很美麗的Corrale 在價格上可一點都不美麗,其在美國官網的售價高達499 美元(約合人民幣3471元)。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有疑問:說到底它的功能還是將頭髮弄直,如此這麼貴的價格真的有人買嗎?


小編只能說,會這麼想的人,實在太不瞭解戴森的“戰績”了。


2018年10月,戴森曾發佈了一款名為Airwrap styler的捲髮器。


主打功能同樣是降低高溫對頭髮的損傷。


而這款捲髮器的7件配件套裝在美國售價550美元,在中國也賣到了3690元。


結果其在美國開售的第一天,戴森網上的7件配件套餐就已經賣斷貨了。


到了中國, 在天貓戴森旗艦店的預售活動中,同樣被瘋搶,大有“手快有,手慢無”的架勢。


售價超3000元!敢將直髮器賣到“天價”的企業,也只有它了

Corrale 直髮器和Airwrap styler捲髮器並不是個例。


戴森家的其他產品也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貴!


售價6000元的掃地機器人、5000元的吸塵器、5000元的空氣淨化暖風扇……


結果這些產品同樣好事受到了全世界各國女性消費者的追捧。


“貴,不是它的錯,是我們老公的,它錯就錯在那麼貴,還那麼好。”


戴森是如何做的讓女人們如此心甘情願掏腰包的?答案是技術創新!


(二)


戴森的創始人名叫詹姆斯·戴森,是個在設計上有著超常天賦的人。


早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上大學期間,其設計的“海上卡車”汽艇,就一舉獲得了設計協會獎和1975年的愛丁堡公爵特別獎。


時間來到1978年。


彼時,已是三個孩子父親的詹姆斯·戴森,在用吸塵器打掃衛生的時候,


發現這款堪稱當時英國最流行的吸塵器,使用起來卻一點都順手。


噪音大、吸塵能力弱,而當灰塵積滿了濾塵袋後,又容易堵塞氣孔,繼而無法產生吸力。


這讓詹姆斯·戴森實在無法忍受,於是他下定決心潛心研究吸塵器。


就這樣,在此後5年裡,他花掉了十幾萬英鎊,做出了5127個模型,最終成功發明出了戴森吸塵器獨有的氣旋專利技術。


而配有該技術的吸塵器樣機,即不需更換濾塵袋,也解決了吸力因灰塵堆積而下降的問題。


售價超3000元!敢將直髮器賣到“天價”的企業,也只有它了


在如此新穎的設計保障下,儘管其當時的售價高達3169美元,但卻首先受到了日本家庭主婦的歡迎。


此後,經過詹姆斯·戴森和工程師們的不斷完善,戴森吸塵器性能也愈加先進,更成為了全球高端真空吸塵器的代名詞,常年佔據著多國吸塵器市場的霸主地位。


比如在中國,據ZDC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吸塵器市場品牌關注中,戴森以23.6%的佔比位列第一。


(三)


吸塵器上的巨大成功,無疑讓詹姆斯·戴森深刻感受到了技術創新的重要性。


詹姆斯·姆森就曾說,“和很多人一樣,我們時常對不好用的產品感到失望。作為設計工程師,我們的任務就是通過不斷的改進與創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因此,戴森公司自成立起,就大量投資研發,不斷實現自我革新。


眼下的Corrale直髮器,就是戴森花了7年時間研發出來的,總投資超過1.29億美元。


而為了打造出這些顛覆性產品,


戴森在全球擁有著上千名研發工程師,每年都會拿出10%~15%的銷售收入用於研發。


這讓戴森與其說是一家家電公司,還不如說是科技公司。


與此同時,戴森新產品的高定價,除了受本身高研發投入的影響外,其實還有一部分是在為失敗的項目買單。


比如2016年,戴森曾高調宣佈將投入25億英鎊,開始造車。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是世界上壁壘最高的行業之一,產業鏈極為複雜。人、錢、技術及管理,有一樣跟不上節奏,整個造車計劃都可能前功盡棄,曾經的投入更是會打水漂。

這讓戴森很快就嚐到了失敗的滋味。


2019年10月,詹姆斯·戴森正式向全體員工宣佈:放棄造電動車。


在他看來,戴森工程團隊已經做出了非常好的原型車,產品也非常符合戴森的理念,但可惜在商業上並不可行,所以不得不取消該項目。


可見,戴森家產品如此之貴,也並不是完全在“獅子大開口”。


那麼問題來了,你會為創新買單,買售價超過的3000元直髮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