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疫情過去,天下普寧!——微信連線世界語者陳建生醫生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國之時,上萬名醫護人員奮戰在支援武漢、抗擊疫情的前線。事實上,留守後方的醫生、護士們同樣是勇敢的戰士,他們的堅守填補了醫療力量的空缺,保障了當地醫療秩序的正常。恰好,他們當中就有一位世界語者,他就是廣東省普寧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陳建生,也是國際醫學世界語協會的會員。

近日,世語君通過微信連線陳醫生,由他講述廣東普寧的抗“疫”故事:

廣東普寧形勢如何?

目前,普寧市已經有四例確診病例,我們所在的地級市揭陽市一共有七例確診病例——都是從武漢回來造成的輸入性病例。幸運的是,自1月29日以後,普寧市一直沒有新增的確診病例及疑似病例。這是一個好消息。可見,我們這裡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

但同時,普寧市也有不少近期從湖北迴來的人。這種情況下,依然存在著病毒感染的風險。我們普寧市婦幼保健院不是新冠肺炎的定點醫院,但是有設立發熱門診,要對疑似的病人進行篩查,一旦發現有近期從湖北特別是武漢過來的,或者是有接觸史的病人,就要對他們進行隔離檢查。非常幸運,到目前為止,我們醫院還沒有接診到任何疑似或者是確診的病人。醫務人員中也沒有發現任何人被感染。

檢查的大體流程和全國醫院門診基本一致。所有到我們醫院就診的病人都要經過一個預檢分診,由護士量體溫,詢問病史,看是否有到過武漢,或者是有跟武漢來的親戚朋友接觸的歷史。對於到過武漢或有接觸史的病人,由接診護士直接帶到隔離診室,由醫生取呼吸道分泌物送疾病控制中心做病毒核酸檢測。預診分診的護士和接診的醫生都要採取一級防護。戴帽,外科口罩,穿白大衣,戴手套,穿鞋套。在發熱門診工作的還要加穿一次性隔離衣。取呼吸道分泌物做檢查時,還要加面罩防護。我們醫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碰到過風險情況。——由於普寧現在接診的病人量不是特別多,所以物資暫時還夠用。但是我們會盡量節省,保證最前線的醫護人員物資充足。

疫情發生後,正月初二(1月26日)開始,按照市政府的要求,普寧市取消了所有的春節娛樂活動,所有公務人員,還有醫療衛生單位(不包括企業)都取消了休假。我們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則是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在節假日一直是輪班的,不能和其他行業一樣休息。對此我們都已經習慣了,是不是取消休假對我們沒有任何影響。

不過,由於出現了人傳人的現象,特別是有醫護人員也被感染了,有些人心裡難免有些恐慌。醫院不斷開展培訓,加強防護力度,防止醫護人員自身被病毒感染。對我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在這一方面。

對於這次疫情,我認為,我們已經有了十七年前抗擊非典型肺炎的經驗,而現在,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有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有醫務人員在抗疫一線的艱苦奮戰,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密切配合,我們一定能夠戰勝疫情。

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我們是在和時間賽跑。

疫情,我們能贏它!

在普寧,疫情對於普通市民生活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不少人取消了傳統的走親訪友活動。今年正月初二,原本是女兒、女婿帶孩子回孃家的日子,往年是最熱鬧的。而今年街道上冷冷清清,以前總是堵車的交通要道也變得十分順暢。我們一家人中午抽空去了一趟岳父家,但是很快就走了,逗留的時間很短,因為我下午還要回醫院上班……這個春節,我基本上是家和醫院兩點一線,不是上班就是待在家裡。這不僅是出於防護安全的考慮,也因為確實沒有其他什麼地方可以去——休閒娛樂場所全部都關閉了。街道上沒什麼人,市民出行也都會自覺戴上口罩。

願疫情過去,天下普寧!——微信連線世界語者陳建生醫生

春節期間的普寧街景

市場上,各種生活必需品的供應比較充足,物價也算穩定。但是在藥店買不到口罩和酒精。我相信,隨著形勢緩解,產能會在不久之後上升,這種緊缺的局面會得到緩解的。

我愛人所在的普寧市人民醫院派出了神經內科五位護士到武漢支援,她們都是臨床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神內專業護士。目前她們戰鬥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這是武漢首家收治確診病例的定點醫院。對於普寧醫療隊伍馳援武漢的事情,媒體做過報道,從報道中我們看到,她們的工作非常辛苦,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監護和處理病人病情,疲憊、壓力和思鄉之情相互交雜,但是她們都說“既然來了,我們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難!保護好自己,為病人服務。”

我們這些留守的醫務工作者更要堅守崗位,填補上他們的空缺,為他們守住戰線後方,讓他們放心、安心。實際上,我們和真正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是一個整體,只是崗位各有不同,我們“穩住”了,他們就有更多的力量集中在救援武漢等“重災區”上。

我相信,我們一定能贏!

打開世界語這扇窗

說到世界語,我最早是在上高中的時候知道它的,當時我在《光明日報》看到蘇阿芒和張海迪的事蹟。這些報道都提到了他們自學了好多種外語,其中就有世界語。於是我就對世界語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通過了解,我得知世界語的發音規則,構詞比較有規律,語法也簡單,相比學習英語要容易。而且,學習世界語的人分佈在世界各地。那時的我,非常想了解外面的世界。

我上大學的時候,剛好是我國世界語運動的高潮期。1986年7月26日,在北京召開了第71屆國際世界語大會。當時有大量的報刊對這次大會進行了宣傳,也出現了很多世界語的函授學習班。我就有了學習世界語的強烈的願望。8月底的時候,我遭受了人生最大的打擊。我的父親意外去世,家庭失去了支柱,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不論是對學習,還是對生活都失去了信心。這時候是世界語拯救了我,讓我重新找到生活的樂趣,也讓我找到了奮鬥的動力。我報名參加了《中國報道》雜誌社主辦的中國世界語函授學校的學習,記得當時校長是李士俊老師。我出於對世界語的強烈興趣,一直認真努力學習,不論是在初級班還是中級班,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成績。

我先後加入了廣東省世界語協會、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全國世協世界語醫學工作部、國際世界語協會、國際醫學世界語協會,並且和國內外一些世界語者用世界語通信。我還在國際醫學世界語協會的會刊《國際醫學雜誌》發表了醫學論文——我記得是關於秋季腹瀉治療進展的。之後,我還在國際世界語者科學協會會刊《科學》雜誌發表了題為《新生兒學的進展及其帶來的困惑》的論文。此外,我曾經多次參加《世界》雜誌舉辦的翻譯競賽,競賽是溫晉根老師主持的,我的成績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參加各種活動本身的過程,也提高了我的世界語水平。2016年以及2018年,我兩次參加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醫學委員會舉辦的醫學論文演講比賽,都獲得了一等獎。

2008年8月,我用世界語接待了一位來自日本的大學歷史老師蒲豐彥先生。他和我在香港參加世界語活動時住同一間房,對我所在的潮汕地方近代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陪同他到市圖書館查閱地方誌,瞭解我們當地的歷史,帶他參觀了林則徐去世的地方文昌閣,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方耀故居,還有城隍廟。

願疫情過去,天下普寧!——微信連線世界語者陳建生醫生

作者(左)和德國世界語者克勞斯

2015年1月我接待了一位來中國旅遊的德國世界語者,他叫克勞斯,是退休的麻醉醫生,妻子是泰國人。他們在我家住了三天,品嚐了我們當地的小吃,還參觀了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他們對我妻子做的菜讚不絕口,也加深了對中國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認識。我也瞭解了他在德國的生活和工作情況。我女兒則用英語和他們交談甚歡。

通過和國外世界語者的交流,我的世界口語和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增強了學習世界語的信心。

世界語和我的生活

學習世界語對於我學習醫學英語也很有幫助。因為很多醫學專業名詞來源於拉丁語,而有很多世界語單詞與拉丁語單詞極其相似。有些醫學英語名詞原來總是記不住,後來在世界語的幫助下我就記住了。

同時,世界語也為我打開了一扇窗,讓我面前多了一條瞭解國外醫學進展的渠道。這樣,‌每天學習世界語就成了我必備的功課。還有微信,通過它我可以和很多世界語者交流,探討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口語和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還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抗擊疫情的緊張工作之餘,我仍然堅持世界語學習。世界語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點一滴的進步都讓我欣喜,給我的生活增添了樂趣。


採訪/製作:謝瑞鋒

策劃:陳 吉

總監製:陳 實 趙 珺


願疫情過去,天下普寧!——微信連線世界語者陳建生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