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佛学研究会暨昆明千佛堂2020年征文启事

昆明佛学研究会暨昆明千佛堂2020年征文启事

昆明佛学研究会暨昆明千佛堂历年征文作品选


菩萨在线云南讯 佛教于公元前6-5世纪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悉达多·乔达摩所创立。佛教是佛陀的教育,以般若智慧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约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由西向东传入中国。佛教传入之后,由于皇权的尊崇和士大夫的信奉,佛教逐渐与儒道文化和民族文化相融合,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基本完成了中国化的蜕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新阶段,对佛教中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进一步推动佛教中国当代化,使之更好地与时俱进,更好地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此,昆明佛学研究会与昆明千佛堂联合组织开展一次征文活动,具体事项如下:


一、征文的主题


如何进一步推动佛教中国当化,使之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二、征文的主要内容


(一)如何进一步推动佛教思想中国当代化。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大概念,最要紧最接地气的是要当代化,离开了当代化,脱离时代潮流,脱离客观实际,脱离现实生活,佛教思想就要被淘汰,或者蜕变为思想桎梏,影响时代前进的步伐。要从阐释经典入手,深化对佛教思想的研究,深刻揭示佛教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积极作用。坚持大思想观,把佛教思想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来认识和把握。从历史、实践、理论三者相结合的高度,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等多维度多领域开展研究,总结规律,揭示趋势,用符合当代的语言,讲清楚为什么佛教思想必须当代化的问题,始终把佛教事业同中央的决策部署衔接起来、统一起来,认真思考定位,主动作为,服务时代和信众心灵成长的需要。


(二)如何进一步推动佛教“三观”的当代化。佛教有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佛教的“三观”与当代“三观”并不矛盾。恰恰是相互印证,指向相同,取向相同,差别是境界不同、路径不同、方法不同,表述不同。要深化对佛教“三观”当代化的研究,深入揭示新时代弘扬佛教“三观”的意义和要求。深入阐述佛教“三观”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意义,把研究佛教的“三观”同时代精神统一起来,同新时期的“四个伟大”统一起来,使之成为激励信众以出世心态做入世事业的精神力量。


(三)如何进一步推动佛教与时俱进。任何事物都存在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佛教也不例外。要深化佛教与时俱进内涵和外延的研究,从而把握佛教与时俱进的规律。深入门阐述佛教更好地与新时期新阶段新任务新战略新目标相适应的形式和路经。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回应为什么当代佛教信众必须把个人信仰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问题,找准当代佛教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着力点,以激励广大信众在各行各业发挥积极作用。要深入充分阐述当代佛教信众成长成才的特点和规律以及道场建设的时代要求。


(四)如何进一步推动人间佛教的伟大实践。“人间佛教”概念是太虚大师1933年在《怎样建设人间佛教》的演讲中提出来的。后来又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发扬,使“人间佛教”成为当代佛教事业的发展方向。太虚大师是民国时代佛教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太虚大师提出要用佛教来解决人生问题,佛教要为活人服务,与世俗社会紧密联系,就是成佛在人间,人成即佛成。这就是人间佛教的思想。经过赵朴初居士等人的完善,爱国爱教也成为“人间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间佛教思想重在实行。如何立足于都市的特点和供求关系,在政策允许和鼓励范围内,以什么为抓手如何深化人间佛教的伟大实践?


(五)如何进一步推动佛教中国当代化的因缘转化。佛教实现中国当代化,具备了哪些因缘,又如何去应用这些因缘转化为行动?


昆明佛学研究会暨昆明千佛堂2020年征文启事

首届佛教文化昆明论坛征文获奖作品部分作者代表领奖


昆明佛学研究会暨昆明千佛堂2020年征文启事

第二届届佛教文化昆明论坛为征文颁奖仪式


三、征文的要求


(一)围绕主题,站位高,视野宽,观念新,文理通顺,逻辑性强。文字在8000字以内。


(二)征文截止时间:2020年7月31日22时。以论文发出时间为准。


(三)征文文本:可编辑电子文本。请在首页左上角标注“昆明佛学研究会第三届佛教文化征文”字样。


(四)优秀征文将汇编成书,以飨有缘,或供资政参考。征文一旦采用将奉丰厚稿酬。


联系电话:0871-6542680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