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界的好人是爛好人,做的再多也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無人珍惜


無邊界的好人是爛好人,做的再多也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無人珍惜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更沒有同符合契的兩個人。

千差萬別的性格和經歷造就了形形色色的人,成就了社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但也註定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誰都無法對誰完全感同身受。

在這樣的社會中,逾越他人底線、毫無邊界感的人,無疑會給周圍人帶來壓力和麻煩,漸漸被厭棄,最終活成了悽悽艾艾、鬱結難平的無邊界的好人


無邊界的好人是爛好人,做的再多也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無人珍惜

01

  • 職場中的好人——沒有邊界的付出。

一個好人,在工作裡任勞任怨、全情投入,習慣竭盡所能地默默付出,甘當“便利貼”,偶爾得兩個稱讚,自以為眾望所歸、魚水情深、無可替代。

直到被踢走、被拋棄,才恍然察覺自己將工作當“戀人”,工作將自己當“備胎”。

沒有邊界的好人是爛好人,做的再多也只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無人珍惜。

出了事,那些曾為人稱讚的付出變得微不足道,最多隻能換來兩句不痛不癢的同情,然後石沉大海,無人問津。

受到的委屈和不公無處排遣,最終都從口中流出來,化作喋喋不休的抱怨,與你講一遍,與他講一遍,與一個人講無數遍。


無邊界的好人是爛好人,做的再多也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無人珍惜


02

  • 閒聊時的好人——沒有邊界的抱怨。

“為什麼只有我”,“他怎麼能那麼做”,“如果當時我……就好了”,“那能都怪我嗎”……

像極了那些閒聊時,一些人的車軲轆話。

那些當事人說不膩、旁人聽膩了的抱怨,那些我們親身經歷、內心鄙夷的情境,與祥林嫂如出一轍。

一個人無法排遣內心的悔恨、委屈、愧疚、悲傷時,都會不由自主去指望別人的理解或同情。

對摯友、親人適度抱怨,是釋放壓力;見人就抱怨,是走火入魔。

沒有邊界感地抱怨的人,如同一臺沒有靈魂的復讀機,不分場合和對象地重複,播到最後,只讓人覺得聒噪厭煩。


無邊界的好人是爛好人,做的再多也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無人珍惜


03

  • 生活中的好人——沒有邊界的言行舉止。

有多少人擺不正自己的位置,忙忙碌碌反而顛三倒四,做的都是不遂別人心思的工作,熱心幫了倒忙,成了多餘;

做了事沒人稱讚,沒人承情,只有“一邊待著去”,“瞧你乾的好事”的冷眼相對。

沒邊界地做一些事,對別人來說也許就是冒犯和干擾。

適度疏離,適度淡漠,適度做個外人,張口、伸手之前想一想,收回不該說、不該做的,好過盲目去做,別人煩厭,自己委屈。


無邊界的好人是爛好人,做的再多也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無人珍惜


04

  • 耳食目論的好人——沒有邊界的信任。

生活中的你,是否毫無防備,信任了不能信任的人,說不該說的話給不該聽的人,被有心人曲解、嘲諷、利用,最後徒然惱怒憤恨。

你嘴邊掛著“有人說”、“聽人說”、“誰誰說”,把聽來的話當做事實真理,上當、受騙、吃虧,最終也如祥林嫂一般抱怨不休.....

沒有邊界的信任,最終會將人推向深淵。

保持思維和判斷的獨立性,理智客觀地看待事物,有戒備、不盲從,才不至於將自己置於泥潭之中。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


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這段話,藏著社會和人性中最深的涼薄。

想在這涼薄中活得清醒、獨立、有尊嚴,必須要有邊界感。

你只有學會謹言慎行、不抱怨、不逾矩、不盲信,才能掌控自己的一方天地。

與朋友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