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熱電及垃圾發電聯產一體化項目,會否成為產業發展的趨勢

麥電網訊:近日,河南魯山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及生物質熱電聯產一體化項目主體工程奠基儀式在張良鎮舉行,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此前光大國際曾建設過垃圾發電及生物質熱電一體化項目,但並未引起行業內的重視,此番魯山縣大膽嘗試垃圾和生物質資源一體化利用,可謂是再次吸引了行業的眼球。

據瞭解,魯山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及生物質熱電聯產一體化項目總投資6.7億元。其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配置為1×600t/d焚燒線及1套12MW汽輪發電機組,投產後每天可處理生活垃圾600噸,每年提供綠色電力約6000萬千瓦時。

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設計年處理農林秸稈總規模達30餘萬噸,項目規模為1臺130t/h高溫高壓生物質鍋爐和1套30MW高溫高壓抽凝式汽輪發電機組,投產後每天可處理900噸生物質燃料,每年提供綠色電力約2.4億千瓦時。

一般意義上來講,一個地區上馬垃圾發電項目,必定會在同期在上馬又給生物質發電項目。但是這兩個項目基本上是獨立的,並未形成一體化整合,項目的投資和主體都屬於不同的單位。垃圾發電享受的是電價和垃圾處理的雙重補貼,因此更受投資商青睞。

與垃圾發電項目,生物質發電項目就比較尷尬。受制於秸稈燃料收購的制約和補貼單一,生物質發電項目往往審批之後卻遲遲不能上馬。而垃圾發電的特許經營權爭奪卻日益激烈,投資商拿到項目基本上會馬上投建生產。

一邊是生物質發電項目備受冷落,一邊是垃圾發電卻呈現爆炸式增長。同為廢棄物處理的環保項目,生物質發電和垃圾發電可謂是冰火兩重天。此番魯山縣垃圾焚燒發電及生物質熱電聯產一體化項目,給了業內另一番啟迪。

隨著國家對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收緊,生物質發電遭受的衝擊最大,如果能實現生物質和垃圾發電一體化,農林廢棄物和生活垃圾一樣,享受生態環境補償,那麼或許會盤活一個新的項目模式。


生物質熱電及垃圾發電聯產一體化項目,會否成為產業發展的趨勢


垃圾發電及生物質熱電聯產一體化項目模式。將打破國內生物質和垃圾焚燒發電分開建設的固有思維,將城鄉生活垃圾處置項目和農林廢棄物處置項目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實現垃圾焚燒發電與生物質發電“一站式”處理。這種農林廢棄物和生活垃圾綜合利用發電模式,或許成為產業的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