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話就打罵",父母切記濫用權威,"椰殼效應"讓溝通更順暢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那就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近期,一檔《老師 請回答》的節目中,一位7歲的小男孩就被媽媽傷了自尊!

小男孩哭訴著說:媽媽叫我"二百五"。

由於小男孩學習成績差,在寫作業的時候媽媽經常兇他。

考試成績不好就會被打,連續考不好就連續打,有時候媽媽發脾氣還會說一些讓他很傷心的話。

小男孩告訴工作的人員,他會繼續努力加油的,希望媽媽能夠多點耐心,不要再罵他了。

不難看出,小男孩是真被他媽媽傷害到自尊了,看得出他真的很傷心。

他媽媽說:"我只是有時候沒有控制住,沒想到孩子那麼的傷心。"

我們在對孩子打罵的時候又有誰能想過這個問題呢,都是等到事後再安慰孩子。有時候我們

隨口的一句話,就會對孩子造成無法扭轉的傷害。

調查顯示,百分之50的父母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還有部分父母還在用老一輩教我們的傳統教育方法教孩子,而現如今,更新換代,我們的孩子也早不像小時候的我們那麼容易管教了。而父母一昧的濫用權威也會給孩子起到反面作用。

父母濫用權威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

戈登博士說,父母們幾乎都不理解權威的實際含義,或者它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總用一套高高在上的語氣,對我們說: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你必須聽我的,不聽你就等著吃虧吧!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父母說的一句話,他們好像以為自己很厲害!但是我們卻又不得不聽,小時候記得父母對於教育很嚴格,電視不能看,作業做完就繼續看書,時間到了才能上床睡覺,到現在我們為人父母,再對孩子說那句話,孩子還會聽我們的嗎?說不通,打一頓就聽了,省事多了,而這背後,你知道對孩子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嗎?

讓孩子在你的"權威"下聽話,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懦弱,膽小和緊張,還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敵意和仇恨,常常不得不學習對於他們來說十分困難或令人不快的行為,在這樣的壓力下,會使他們的身體或心理被壓垮。

長期下來,父母濫用權威,會讓孩子漸漸學會的不是包容,尊重,理解與愛護,而是傷心,沒有安全感,膽小和懦弱,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才靠打罵教育孩子。

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才靠打罵教育孩子!

那些從小被打罵教育長大的孩子,等他們長大了為人父母現在會是什麼樣?有兩種極端,第一種是從小有被打的經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經歷這種不好的體驗,會更加愛護自己的孩子,從而更加溺愛,寵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說什麼都答應,孩子比較容易被慣壞。第二種是以自己的經歷去教育孩子,"我從小就是這麼過來的,還不是照樣這麼優秀,"教育孩子的方式依然是以打罵為主,孩子就會變成和父母一樣的人。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的提問:你見過哪些父母驚豔到你的教育方式?

在六千條回答中,每個人都在講自己的故事。

網友@軟蘇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上小學一年級時喜歡上班裡的班長,媽媽非但沒批評,還跟她說:"我家姑娘眼光不錯哦",有一次作文寫的不好,媽媽鼓勵她,"我聽說人家班長學習從來不怕辛苦,人家真的很優秀哦"!她學完努力刻苦學習,當上了副班長。

還有一次偷了錢包,媽媽嚴肅的問她,為什麼要偷錢?沒有打也沒有罵,她哭著說:"我想買新書包,可是沒有錢"媽媽反問了一句,那媽媽的錢是偷拿別人錢得來的嗎?不是,是辛苦賺來的。媽媽就給她列了份工資清單。洗碗、煮飯、掃地等等,都可以賺兩三毛錢。真正高情商的父母,是不會在孩子犯錯時打罵孩子的,就像她說的:"

我媽不是什麼教育學家,也不是什麼高知。她對我的教育,完全基於對一個平等獨立的人格的信任和尊重。

有些父母認為打罵孩子是讓孩子最快聽話的一種方法,我想說,那是你還沒有學會更好的與孩子溝通,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並不是只有一種,家長可以換另外一種方式,讓孩子在你的批評糖衣之下,更加的聽話。

椰殼效應,讓溝通更順暢!

什麼是椰殼效應?

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孩子一直不喜歡吃飯,父母各種方法都用過,打也沒有,罵更是無效果,有一天,父母把出差帶來一個非常好看的椰殼形狀的飯碗,想著給孩子盛飯,沒想到,孩子反而吃的津津有味,在飯菜都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孩子居然還可以吃的津津有味,孩子看到有趣好看的碗就會覺得碗裡的東西也是一樣好吃的,這樣的心理暗示被稱為:"椰殼效應"。

椰殼效應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孩子只有真正內心對這件事情感興趣了,以孩子的眼光去引導,孩子才會真正的感興趣。

生活中,怎麼利用椰殼效應?讓我們的溝通更加順暢!

在日常中了,如果我們換了一個孩子喜歡的餐具讓孩子吃飯,孩子就會更加感興趣。那我們要怎麼做呢?

第一:在溝通上,我們也是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首先我要知道孩子喜歡的是比較有趣,親切的語氣和他們說話,家長就要先從語氣上注意,如果家長的語氣強硬並且帶有命令式,試想,有哪個孩子會喜歡呢,想想孩子為什麼會那麼喜歡幼兒園老師呢?為什麼聽老師的話而不聽家長的話?老師的話就像聖旨一樣,而回到家,家長和孩子說什麼,孩子很少在聽,因為家長用了大人的語氣再和小孩說話,從語氣上看,孩子就已經不想聽了。

第二:家長要放下身段,利用椰殼效應,家長要知道,你對面的是一個孩子,當你和他溝通時,你也要變成一個小大人,只是你比他大一點點而已,同樣的身段,孩子感受到尊重,孩子自然會願意聽你的話。

第三:家長放下"權威",好孩子不是打出來的,而是我們用心教出來的,"權威"教育只會讓孩子在表面上聽你的,而要孩子心理上真正接受,那就必須以孩子能夠懂得方式去教育。

最後,當孩子發現你的改變,你為了孩子而做出的努力,你放下的身段,你親切的語氣,當你再拋去"權威",那麼你們就是最平等最能互相尊重的時候,孩子會感覺得到,父母就是自己的大山,而不是像剛開頭那個7歲的小男孩一樣,哭訴著請求媽媽不要傷他的自尊。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