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孩子發脾氣是我們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場景。

和孩子講道理吧,他聽不進去。

對孩子不理睬吧,他哭的更厲害。

對孩子妥協呢,又怕他驕縱……

其實,孩子愛發脾氣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是孩子生理和心理逐漸發育的表現。

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孩子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知道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但其實它還分上腦和下腦。

上層大腦主要控制人的思維,控制人的情緒、道德、自我認知等理性行為,支配著我們做出什麼樣的決定。

上層大腦需要人發育到二十多歲才能完全成熟,所以上腦又叫"高極腦"或"理智腦"。

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下層大腦主要控制著人的本能反應和較強烈的情感表達,比如呼吸、眨眼睛、肢體行為以及一些憤怒、害怕等的表達。

下層大腦一般在出生之時就是十分發達的,所以下腦又叫"原始腦"或"情緒腦"。

在我們的大腦中,有個識別和調節情緒的"開關",它叫杏仁核。

杏仁核位於下層大腦,它的作用是當危險來臨時,大腦不用經過思考即可立即做出行動的快速反應。

比如說有一個球正向你飛過來,你會"下意識"地立刻躲開,這就是杏仁核做出的反應。

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因此孩子為什麼愛發脾氣,其原因就在於孩子的上層大腦正在"建設中",不能很好地去控制下層大腦的杏仁核。

一般隨著孩子的年齡逐漸增長,孩子愛發脾氣的現象會逐漸好轉。

孩子發脾氣本沒錯,阻止發脾氣才有錯

孩子的"理智腦"發育比"情緒腦"滯後,很多感受孩子無法用語言來表達,只能用發脾氣的方式來描述他的感受。

尤其是2-5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萌芽的階段,他會有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但是他的能力又暫時跟不上,當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時,孩子就會有挫敗感和無力感,這就容易使他們發脾氣。

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此時父母如果粗暴對待,看似壓制了孩子的脾氣,其實卻為孩子日後發展埋下了禍根。

父母用自己更大脾氣甚至暴力去阻止,只能激發杏仁核更強烈的反應,使孩子的情緒崩潰。

在沒有處理好孩子的情緒之前,孩子是無法用理智腦來思考的。

那麼,孩子暴脾氣怎麼"破"?

研究表面,人類理智做出的決策,需要情緒腦和理智腦共同參與,而非"沒有情緒,會更理智"。

所以,改善孩子暴脾氣的方法,就是幫助建立孩子的大腦連接,讓寶寶的上層大腦動起來,更主動地去控制下層大腦。

關鍵就是理解、接納、引導。

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是開展這一切的前提。

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家長如果自己也被下層大腦所控制,對孩子說了不該說的話,做了不該做的事,是無法對孩子起到好作用的。

在整合孩子的大腦之前,家長先要整合自己,然後為孩子做出自我調節的示範:

1、引導孩子說出感受

"你現在心情怎麼樣"

"你是不是感覺很難過"

"媽媽知道你很難過,換成是媽媽,媽媽也會感覺很難過的"……

這樣能把孩子的潛意識喚醒,使理智腦開始工作。

當孩子開始用理智腦思考了,他的怒氣已經減少一半了,這樣上下層大腦連接便建立起來了。

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2、引導孩子思考和分析

"你為什麼會生氣啊,現在可以和媽媽說說嘛"

等孩子冷靜下來,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情緒,將發脾氣的理由描述出來,這會進一步加強孩子理智腦的使用。

家長幫助孩子進行分析,給予積極正面的解釋,進一步幫助孩子疏導情緒,比如"你因為積木倒塌了,感到很生氣,但是媽媽看你已經疊了六層樓高了,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3、引導孩子回顧並反思

將孩子情緒化的過程梳理一遍,善用反問句:

"你看,你這樣亂丟東西,吵鬧,積木會更容易搭好嗎?"

慢慢引導孩子,讓孩子意識到發脾氣並不能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回答出結果,他會印象更深刻,更加意識到自己情緒化的問題,以後遇到同樣的情況, 發脾氣的次數就會逐漸減少。

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多用"我知道""我懂你""我也會"來開頭,遠勝過千言萬語。

其實,孩子每次發脾氣,都是他一次成長學習的好機會。

畢竟我們做父母的,可都是擁有成熟的理智腦的。

哪有什麼愛發脾氣的孩子,只不過是“情緒開關”惹的禍

如果您是一位寶媽,需要專業的育兒知識,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按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