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菩提樹”的知識,你知道多少?


關於“菩提樹”的知識,你知道多少?

我們經常聽說“菩提樹”,你知道什麼是菩提樹,有何傳說?

相傳,菩提樹神是守護菩提樹的女天神。相傳,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修道時,菩提樹神便以樹葉為釋迦佛擋風遮雨,保護他安心修道,故名。她被認為是佛教最早的護法神。在佛寺裡,她的形象特點是兩手拿一樹枝,打扮成年輕婦女的樣子。

有關菩提樹的詩句:

菩提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個是六祖惠能大師的一個四句偈;

這是從神秀和惠能那兩個偈子引申出來: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樹,(釋迦牟尼佛當年在菩提樹下覺悟)

弟子的心靈就像一座明亮的臺鏡。(捻花微笑,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公案(典故))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不讓它被塵垢汙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鏡子比喻清靜心。本來清靜,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惠能少孤而艱難困苦,於是賣柴為生。及聞一客誦《金剛經》而心有所悟,遂赴五祖處學法。

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神秀偷偷在牆上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託人亦書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眾皆驚。五祖觀後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因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既然清靜何必有偈,五祖之境界舉手投足赫然而生,

" 菩提本無樹":菩提是個覺道,又有什麼樹呢?若有樹,那菩提就變成物,而有所執著。菩提本來什麼也沒有,你說你覺悟了,但覺悟是個什麼樣子?是青色?黃色?紅色?白色?你且說個樣子出來,

慧能的意思"明鏡亦非臺":你說心如明鏡臺,其實根本沒有個臺,若有個臺則又有所執著,所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怎麼還要有個臺呢?

“本來無一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

"何處惹塵埃":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關於“菩提樹”的知識,你知道多少?


關於“菩提樹”的知識,你知道多少?


關於“菩提樹”的知識,你知道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