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2月27日,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北美預售預告片正式發佈,成功登上了當天的微博熱搜。劇中劉亦菲一改過往的仙氣,眼神犀利有力,男裝不做作,女裝不柔媚。一分鐘多的電影預告片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全身都起了雞皮疙瘩”、“劇情太燃了,劉亦菲太颯了,她就是實至名歸的花木蘭呀。”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值得關注的是,1987年出生的劉亦菲今年32歲了。在小花不斷興起的娛樂圈,國內中年女演員職場環境因年齡漸增,發展受到一定限制,陷入困境的海清甚至於2019年FIRST影展閉幕式呼籲:“希望導演可以更多關注中年女演員,讓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演戲機會。”

反觀劉亦菲卻以“迪士尼第一位華裔公主”進入全球影業,非常漂亮地完成了“職場轉型”,邁向國際化演員的舞臺,也成功打破了“神仙姐姐“的既有標籤。我們從劉亦菲是如何把握這一次轉型機會,談談職場人該如何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一、避免能力陷阱, 遵循“由外而內”的原則增加外在表現力

劉亦菲的起點很高,2002年主演個人首部電視劇《金粉世家》踏入演藝圈 ,並在《天龍八部》嶄露頭角,更是憑藉仙俠劇《仙劍奇俠傳》趙靈兒一角獲得了高人氣。從 《神鵰俠侶》中小龍女角色的“神仙姐姐”到金鷹節歷史上首位金鷹女神, “女神標籤”深入人心。但在入行超過15年後,回溯劉亦菲過去飾演的角色,會發現:她的戲路大同小異,並沒有太多突破。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作為華語影視大花,劉亦菲無論是戲裡的嬌柔、白月光的嬌美人形象,還是戲外的知性、優雅形象,都難以匹配到更多的角色可能性,限制了角色多樣性的開拓。過去的成就成為了未來發展的桎梏,這種困境在職場上被稱為“能力陷阱”。

美國埃米尼亞·伊貝拉(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在所著書籍《能力陷阱》中解釋道:我們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就使得我們會一直擅長那些事。做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這樣的一個循環能讓我們在這方面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卻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在其他方面無法突破。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外部環境也會為你打上特定的標籤,將與之匹配的工作授權於你,更是加劇了“能力陷阱”的圈套。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你肯定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團隊合作中涉及分工,因為你擅長“商務ppt製作”,所以在分工中為了高效分工,“製作ppt”的工作還是會安排到你。然而你在獲得認可度和成就感的同時,其實也缺失了對項目其他領域的深度參與和統籌能力的鍛鍊。

想要擺脫能力陷阱,我們需要遵循“由外而內”的原則以及增加外在表現力——如積極參與新項目、新活動,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以及嘗試用新的方法做事,這些充滿挑戰的新經歷以及它們帶來的成就,會改變那些一直限制著我們固有行為和思維。

如何增強外在表現力?埃米尼亞·伊貝拉提出以下三大建議:

1、重新定義你的工作。放下緊急而不重要的事情,轉而去做更具有高價值的工作,提升工作價值密度,釋放更多的能量體驗不同的領域。

2、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人際關係網絡對於工作信息互換、為團隊吸收人才等方面都是極其有用的,學會擴展外部人際關係,擴大接觸圈。

3、朝更多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並通過刻意練習嘗試不同的方式,朝著更多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慢慢喜歡上探索的過程。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每個職場人都要警惕“能力陷阱”,從單一固定的思維方式轉變到策略性思考,持續專注在高價值的工作,並在日常工作外建立人際關係網絡,提升職場影響力,獲得更好的發展。

對劉亦菲而言,《花木蘭》就是突破常規自我,增加外在表現力的機遇:由享譽影壇的新西蘭女導演卡羅執導這次作品,並邀請《侏羅紀世界》名編劇對劇本進行修整,甚至劇組為了儘可能還原史詩感,避免“綠幕特級”,在新西蘭還原了戰場的場景,並輾轉在中國十八個取景地進行拍攝。

當時劉亦菲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熟悉的戲路、確切的高收入,趁著女演員黃金年齡可以繼續消費觀眾的好感;另一種是機會渺茫的面試,後續需要投入2-3年的黃金時間籌備,且未來收益和口碑未知。在這個選擇上,劉亦菲從長遠利益角度出發,選擇了“三年磨一劍”的道路,抓住了轉型最好的契機。

二、識別並抓住機遇,看到那隻“消失的大猩猩”

機遇並非求而不得,相反,很多時候我們會對機遇“視而不見”,這源於“無意視盲”。

國際級大眾心理學教授理查德•懷斯曼分享了哈佛大學心理學系實驗“消失的大猩猩”:實驗室製作了一分鐘左右的短片,短片中一組運動員穿白色運動服,另一組穿黑色運動服,所有運動員都在不斷地移動並且互相傳接籃球。然後招募志願者觀看影片,他們需要統計白色球衣隊員傳球的次數,期間可以完全忽略穿黑色球衣隊員的傳球情況。觀看結束後,參加實驗的志願者會被詢問到底有多少次傳球。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但次數的答案並非是這次實驗的重點。在影片中,除了穿白色與黑色球衣的運動員外,有一個偽裝成“大猩猩”的人,他走到運動員中間並稍作停頓,還對著鏡頭敲打胸膛再走開,整個過程不超過9秒。但讓人驚訝的是:一半多的志願者反應說沒有在影片中看見大猩猩。直到他們放下計數的任務,重新觀看影片才發現了人群中的大猩猩,並驚訝道“我居然沒有看到”,甚至有志願者懷疑前後播放的是不同的影片。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到底是什麼讓這麼多人看不見人群中的大猩猩?在心理學領域內,這屬於“注意錯誤範疇”,也稱為“無意視盲”(inattentionalblindness)。過分關注眼前的內容反而讓我們錯失了更多的可能性,“發現機遇”需要我們跳脫出已有的視線關注範圍,更多去挖掘和碰撞不同領域之間的信息。

但退一步而言,當識別並發現機遇之後,我們是否具備相符的素質能力抓住它?《花木蘭》從公佈選角、發佈海報,甚至演員劇照妝容都受到全球觀眾的關注,但這些聲音爭議大於支持——“劉亦菲與花木蘭的人設相差太遠了,她不符合花木蘭的形象。”

在諸多質疑的背景下,當時的劉亦菲是怎樣獲得了這萬里挑一的認可呢?在近期專訪中,導演尼琪·卡羅正式回應這個問題:

劉亦菲是花木蘭的最佳人選,她是一名真正的戰士。

選角面試當天,劉亦菲搭乘晚上從北京歷時14個小時飛往洛杉磯,到達之後馬上進行為時2個小時的英文口語試鏡考核。同時因為“花木蘭”角色對體力要求相當嚴苛,劉亦菲還需要通過1個半小時的體能訓練。在這個緊湊的過程中,劉亦菲從未說過一句累。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除了導演外,《花木蘭》製片人在採訪時盛讚:

在片場中,劉亦菲把拍攝水平提得相當高,她比身邊任何一個男孩都要強,且強的多,大家都被她擁有的力量嚇到。

這樣的評價非常具有說服力,因為這部劇還有李連杰、甄子丹、鞏俐這樣的華語巨星參與。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劉亦菲從年少進入娛樂圈之後一直堅持演戲,優秀的舞蹈功底讓她在武打中呈現出行雲流水,在多年的古裝戲拍攝經驗中,絕大多數的吊威亞和武打戲並非武術替身,而是親自上場實戰。這些經驗的積累為她獲得《花木蘭》的選角奠定了很大的基礎。

蔡康永說過關於“機會”和“遺憾”的一段話引發過很多人的共鳴: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職場轉型的基礎,並不在於“機會是否來臨”,而在於“當機會來臨時,你的成長儲備是否能接得住”。

三、運用SWOT分析法瞭解自己,迭代個人職場底層系統能力

劉亦菲職業轉型的成功除了個人素養外,離不開所屬經紀公司精細化的經營, “劉亦菲”不僅是個體,她更是一個需要被精心打造的IP。當面對職場瓶頸時,我們也需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不妨使用SWOT法來更好評估自身能力,瞭解自身的機會點和風險點:

S(strengths)是優勢、W(weaknesses)是劣勢、O(opportunities)是機會、T(threats)是威脅,SWOT最常應用於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找到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的競爭態勢分析。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我們通過SWOT分析矩陣,將個人的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因素逐一列舉,並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相互匹配加以分析,幫助定位階段問題。

以下是一個學科組長的教師在對自身能力和環境因素進行SWOT分析之後,加深對機遇和風險的解剖,幫助更精準找到職場轉型的突破點。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在清晰的自我認知基礎上,學會構建和更新底層職場能力更是關鍵行動。湖畔大學的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裡面提到:

要把自我的職業發展當作是一款產品去進行定位和規劃,有意識地進行迭代、轉型,以此更新自己的底層能力系統,幫助更好地兼容世界不斷更新的“軟件”(新知),在期間整合有限的資源,把自己的價值更好對外呈現並且獲得回報。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然而,在自我認識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充分挖掘身邊資源,學會調用身邊的資源去完成職場的轉型。這些資源可能是專業的職業規劃師、可能是對你工作足夠了解的上層領導、也可能是專業度強的職場大咖。

得到App的CEO脫不花在演講中分享過一次關於“機遇”的故事:當時她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小朋友,時常參加廣告人沙龍相關活動,在一次分享中聽了時任北京奧美總經理的湛國祥“如何做提案”的講座,這是她第一次接觸“提案”這個高大上的名詞。分享結束後,職場菜鳥的脫不花獲得了一張湛國祥的名片。

後來,當脫不花所在公司參與一次大客戶競標提案時,她想起了湛國祥的相關分享,猶豫再三後她一咬牙電話請教這個行業大咖關於“提案”的注意事項,幫助公司優化競標過程,公司的器重。因為這樣的一次鏈接大咖的契機,初出茅廬的她成功地走入了廣告市場這個行業,完成了從“打雜”到“職場新人”的突破和轉型。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職場發展是個人成長的修煉,當我們面對職業瓶頸時,可以通過跳出已有的思維框架和行動慣性,尋找在不同領域的思維碰撞,在機遇尚未到來前做好能力的儲備,同時鍛鍊自己的敏銳性,看見那隻“消失的猩猩”,把自己當作是產品一樣去規劃和迭代,更好地完成一場漂亮的職場轉型,實現“迪士尼式”的美好目標。

如何擺脫“能力陷阱”?三大策略助你突破瓶頸,實現職場轉型



涼天成長社社長: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帶給你一些思考,記得點亮小紅星收藏或者點個贊哦。

關注我,幫助1-3年的職場新人習得更多職場新知,加速成長速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