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我自己一直很喜歡《熔爐》《素媛》那樣的韓國電影,能將現實投射到大銀幕上,給觀眾帶去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悲傷逆流成河》進行路演之時,導演落落如是說。

執導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的導演落落,和當年的“青春教父”郭敬明淵源已久。2004年,落落就已經在郭敬明策劃主編的雜誌《島》上發表作品。後來就由郭敬明策劃出版了長篇小說《年華是無效信》、《塵埃星球》。雖然中途有過和郭敬明分道揚鑣的一段日子,但在2010年12月起,擔任雜誌《文藝風象》主編。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而在郭敬明的最世文化的電影版圖裡,也只有她,能夠開闢跟《小時代》《爵跡》不一樣的電影內容。2015年,她執導了《剩者為王》,一部以女權為宣傳熱點的電影,由滕華濤監製,舒淇、彭于晏主演,女主人公年過三十,票房收入6150萬。

同年,《小時代4:靈魂盡頭》上映,票房4.8億。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想必,這個時候,郭敬明還沒想到,《小時代4》基本宣告了“青春疼痛電影”時代的終結。三年後,“郭敬明”已經成為了眾人閃避不及的雷點,甚至讓人不願意將這三個字放置在新片《爵跡》的電影海報上。

80後“青春教父”,也得為00後轉型

在幾年前,郭敬明曾有一個很紅火的標籤:“青春教父”。

從2003年發表《幻城》開始,他確實成為青春市場上與成功等價的標籤。郭敬明的個人身價要遠遠高於如韓寒安妮寶貝等與他同一時期火起來的作家。這導致他的商人身份,很快就壓倒了他的作者身份,何況他還有更為人詬病的抄襲歷史。

拜金、故作憂傷和抄襲,成為郭敬明最為人鄙薄的性格標籤。但在青春出版的市場上,郭敬明的吸金力仍然非常強勢。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當時,他有一套廣為傳頌的理論:沒有人永遠需要郭敬明,但永遠有人正需要著郭敬明。這與時下正流行的韭菜理論似乎有點異曲同工:總有人處在明媚憂傷,需要自怨自艾的青春期,所以就總有人需要郭敬明。在開闢了“作家經紀”這一造型模式後,郭敬明更是放言:當5年、10年、20年後,像韓寒、安妮寶貝我們這一批人都已經不寫了的話,那市場上的作家,有可能都屬於他的公司。

然而,市場沒有留給“疼痛青春”長達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在五年之後,“疼痛青春”已經不再是市場的寵兒。上溯至“疼痛青春”的源頭——出版行業,據開卷監測數據顯示,中國青春校園小說市場在近幾年尤為低落,此板塊比重從2013年的29.37%不斷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7.24%,品種比重則從2013年的20.37%不斷下滑至2018年上半年的11.54%。

是誰接手了郭敬明和“疼痛青春”的市場?80後的張嘉佳、劉同、大冰等大叔級別的偶像作家成了少女們的新寵,今年7月,大冰新作《你壞》預售10分鐘8.6萬冊、30分鐘突破11.8萬冊、上架5天銷量突破30萬冊,登上當當新書虛構榜榜首。同時,暖萌甜寵類文學把“疼痛憂傷”掃地出門,如喬一的《我不喜歡這世界,我只喜歡你》銷量超過200萬冊。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再順至影視產業鏈的下游,在小銀幕和大銀幕上,暖萌甜寵的題材發力更為強勁。從2015年的《何以笙簫默》,再到《微微一笑很傾城》《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結愛千歲大人的初戀》,在小銀幕上,“小而美”的甜寵劇,每年必有爆款,投資金額從幾年前的不過兩千餘萬直線破億。而今年在大銀幕上,改編自熱門動漫的《快把我哥帶走》,甚至打起了輕鬆愉快的親情牌,輕鬆拿下了3.74億的票房。

這是類型化市場的殘忍之處:當“青春的疼痛”被郭敬明等作者迅猛地推至巔峰後,立刻迎來了市場的反噬。這一題材火紅的速度越快,讀者喜新厭舊的速度也就越快。

而95後和00後這一代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讀者,已經不屑於郭敬明的那種“造星模式”,這一代的年輕讀者們,樂於在網絡文學網站上為自己喜歡的作者“打賞”“投雷”,他們已經習慣了在社交網絡上追逐自己喜歡的作者,把他們視作偶像,在互聯網上為自己的作者“圈地”,如《魔道祖師》《鎮魂》等熱門女頻作品的作者們,擁有強大的粉絲團,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抱團取暖互丟表情包才是年輕人的常態。孤獨的憂傷,已經過時了。

過氣的疼痛青春,求生的“現實主義”

青春疼痛電影的題材在年輕受眾們心中並不受待見,接過這類IP的改編作品,只能竭力展現出求生欲。

《青春逆流成河》的宣傳無時無刻不在彰顯這一點,不是指出“郭敬明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加工,捨棄了墮胎、復仇、劈腿等等狗血設定,選定“校園霸凌”作為電影的主旨,《悲傷逆流成河》題材上有了優勢,引發觀眾的議論和思考”,就是提出“脫離流量明星,是郭敬明現實主義的轉型之作,講述平凡人的故事,是國內第一部關於校園霸凌的電影作品。”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讓郭敬明背上抄襲名號的《夢裡花落知多少》,以及《青春逆流成河》,都彙集了“墮胎、復仇、劈腿”等劇情。而讓郭敬明賺了17億的《小時代》,最大賣點是流量明星表現的幻想中富二代的奢侈生活,以及與現實毫無關聯的塑料姐妹花感情。

《小時代》等“青春疼痛文學”IP的生命力短的驚人。在這一系列的受眾群體的幻想和購買力被飛速消費殆盡後,這些賣點立刻被踩踏至腳下,拿來為新的影片墊階鋪路。

對過去自己的一頓狠狠打臉,確實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雖然郭敬明還擔當著影片的監製及聯合編劇,但導演落落之前的《剩者為王》的女權優勢,為影片的“校園霸凌”“現實主義”積累了一些可信度,至少,已經可以說服一部分觀眾走進影院。同時,全新班底的表演陣容,讓對不少流量明星已經產生了厭惡感的觀眾,也可以減輕自己的負面情緒,從表象上來說,你已經完全可以說服自己:這大概,不算是一部郭敬明影片。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讓“落落式風格”取代“郭敬明式風格”,成了這部影片的關鍵核心:既要抓穩那一小批郭敬明粉絲,更要擴寬受眾,杜絕跟懷孕流產扯上關係,原作裡的墮胎和暗娼都改成了婦科疾病,總而言之,不要讓觀眾出影院的第一秒就發一條影評:《悲傷逆流成河》就是貧窮版本的《小時代5》。

不得不說,導演確實抓住了新一批青春期“韭菜”受眾的心理,在這一點上,只剛剛執導過兩部電影的落落,展現出了自己在劇本上的功力——影片很機智地選擇了以受害者視角切入校園霸凌這一題材,而沒有選擇更客觀、更冷靜的旁觀者視角。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在電影裡,看女主角不順眼的同學,把口香糖黏在她的頭髮上;班級集體出遊點名時,易遙被刻意無視,被揚長而去的大巴甩下;看她不順眼的富家女,拿走她的錢,給全班同學買零食。

這類取材自生活的細節,在影片裡佔據了至少三分之一的篇幅,加上受害者的視角,極容易讓人產生“所有人都想害我”的共情心理:於是影片自然不需要女主角展現嫻熟的演技,來引發觀眾的同情,也不需要東搖西晃的運動鏡頭,來體現基本不存在的表現力。在封閉、小集體氾濫的現代校園裡,有足夠多的觀眾曾經有過此類青春期暴力的記憶。當他們再次在大銀幕上看到同類的劇情,就會產生“貼近生活”的共鳴。沒有人需要深究校園暴力的根源,只需要發出“女主角跟我當初一樣,好可憐哦”的同情聲,目的已經完成了。


悲傷逆流成河:郭敬明向現實主義“轉型”,有點疼


影片到這一刻,終於把“郭敬明”式的現實主義特色,甩到了觀眾的臉上:無論是《小時代》也好,《悲傷逆流成河》也罷,滿足想象要比真實更重要。受眾們需要在電影裡進行美色消費,於是影片裡即便是新人出演,也是俊男美女,帥哥出場自帶高光,女主雖然窮到買不起校服,但卻有許多衣服可供輪換。而至於毫無章法,宛如MV式的鏡頭語言,極為煽情和書面語的臺詞,都不過是情感的堆疊和累積。

《悲傷逆流成河》以破億的票房,再次驗證了:青春片最能賺錢的表現模式,就是最直白,最不用動腦子的表現模式。無論是“人人都愛我”還是“人人都想害我”,只要能煽動起青少年們的情緒,就能斬獲不錯的票房。

而為影片標榜“現實主義”和“校園霸凌”的觀眾們,才是那些真正為“狼來了”買了單的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