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走進孩子的內心

學習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人總是在不斷學習中成長進步。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帶回來一本書《人生第一課》。這是孩子的人生第一課,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第一課。讀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其中的一篇《傾聽:走進孩子的內心》,更是讓我獲益良多。

傾聽:走進孩子的內心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時光從來沒有駐足等待過誰。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從牙牙學語,到現在走進學校,我總是感慨良多,時時會想起當年寒窗苦讀的自己。而自己的身份也從孩子變成了家長,做的事也從讀書變成了工作。因為工作的原因,使得陪伴孩子的時間很短,有時候還倚著勞累,需要休息,讓孩子自己玩耍。孩子的起居生活靠著家裡的老人幫忙照應。以為孩子上學了,有老師教育,就沒我們家長的事了。其實我們都錯了。孩子的成長是立體的,既需要老師的教育,也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才是孩子人生的啟蒙老師。

傾聽:走進孩子的內心


俗話說,三年一個代溝。何況父母與孩子之間差著二十多年,那何止是一個代溝。有時候,孩子會問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我們總是噗嗤一笑,覺得好玩,也用成年人的思維,時而不理他,時而敷衍回答。自從看了這篇文章,我才意識到,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更多耐心,去傾聽,去理解孩子。應該放低自己,讓自己的心理回到跟孩子一般大的時候,返老還童似的,用同理心去看待孩子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傾聽:走進孩子的內心


同理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想要真正瞭解別人,就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來看問題,也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提到的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做法。打個比方,沒有哪個成年人不知道一加一是等於二的,但在孩子心裡,他可能就不理解為什麼。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生硬的告訴他:一加一就是等於二,記住就行了。

傾聽:走進孩子的內心


成年人的世界裡,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總是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儘量少走彎路,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務。可生命只有一次,我們匆匆來到這個花花世界,不是為了最後的離開,而是享受人生這個過程,要活的精彩。我們大人也要向孩子學習,保持一顆童心,發現生活的美好,在有限的時間裡,陪伴孩子成長。多傾聽孩子的聲音,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的靈魂伴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