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玫瑰,還是餘香?

送你五支玫瑰

一,耐心

過日子是需要耐心的,急不來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日曆一頁頁撕去,心裡在著急。這是惜時的表現。

時間是公正的,對誰都一樣。因為事情的發生,我們有時才感覺需要時間過的快一點,有時感覺需要時間過的慢一點。比如,期盼禾苗能長得快一點,早點豐收,於是出現了揠苗助長的笑話。比如,參加考試,題目才做了兩題,時間卻過了一半,於是就希望時間能等等自己。

你留玫瑰,還是餘香?


耐心,是胸有成竹。是運籌帷幄。是穩操勝券,是十拿九穩。

耐心,是放下左腳,抬起右腳。是數芝麻,撿綠豆。

讀書為文,也需要耐心。一字字,一句句,一行行,一頁頁。讀過的書,需要消化,這個消化需要時間,才能轉化為你的營養。

常有這樣的情況,讀一本書,並沒有刻意去背誦它,可有一天,讀過的書,會忽然浮現在腦海。也常有這樣的情況,聽過的歌,沒有刻意去學,忽然有一天,旋律自然會從你口中哼唱出來。

耐心,就是努力去做就好了。不必刻意制定你的目標。日子,如泉水般流過,我們是水面上的浮萍或落葉或花瓣,隨風而去。

你留玫瑰,還是餘香?


二,文字

文字,如同繪畫用的顏料,是一幅幅作品的基礎。在畫家的畫筆下,它們不再是冰冷的無趣的化學品。而是有了溫度,有了生命,有了質地,有了喜怒哀樂的情緒。

文字不是記錄生活的工具,而是體現生活的方式。它們不再是孤零零地字碼,而是一個個生動可感的活體。他有情緒,有行動,有形體,還有展示。

文字的體現功能還表現在,她不是瑣碎的事無鉅細的流水賬,而是呈現出一個個生動形象,一個個生活場景,最大限度表達思想內容的載體。

也就是說,自己的表達,是有選擇的,是提煉出來的自己生活內容的代表。而不是瑣碎的全部。

文字的表達,是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體現生活和人生的方式!

你留玫瑰,還是餘香?


三,感受

對於生活,只有你真正感受過,體驗過,打上你思想感情地烙印,那才是你的生活。

為什麼都是普通的生活,有的人,認真度過,有的人卻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無動於衷呢?而有的人,卻能發現平常人不能發現的美和獨特個性呢?

它背後的原因,就是人的感受。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描繪景物,不單是景物表面的單層的記錄,而是打上人的情緒和感情的印記。是我的感受的記錄。

感受大到宇宙,小到蟲蟻的世界萬象。體現“自己的”生活。

你留玫瑰,還是餘香?


四,眼睛

發現生活中的美,就需要一雙慧眼。

莫奈能看到倫敦紫色的霧,列維坦能發現陰天的亮色,朱自清能發現晚上另類的景色,達芬奇能發現不易覺察的微笑,海涅能發現維納斯深層的美,齊白石能發現小雞仔不是得食相呼……

這一切都是歸功於他們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缺少的發現美的眼睛。

通過眼睛去看,通過耳朵去聽,通過嗅覺去聞,通過觸覺去感,通過味覺去嘗。調動你所有的感官,去感受你身邊人和物,景和情。

你留玫瑰,還是餘香?


五,審視

重要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提出問題。審視世界萬物,提出你的疑問。

看待問題,不是一元論,你說就是啥,你說不是啥就不是啥。不是二元論,不是白就是黑,不是對就是錯。

世界是多維的,豐富多彩的,變化無窮的,豐繁複雜的。不是用一下二元論就可以窮盡的。

看問題,原來還有個多角度。黑和白之間,還有無限個灰色,各種灰。世間的事情,哪有哪麼簡單,說對就對了,說錯就錯了?果真如此的話,法律不用律師,國家不用談判,事情不用商量,辯論則不需要存在……

你留玫瑰,還是餘香?


人生的厚度和廣度,人生的意義,哲學三問。這都是審視的目的和手段。

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

審視的人生,才是積極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