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唐代詩人杜甫《望嶽》詩云:“西嶽崚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眾所周知,華山的東、西、南、北、中五座主峰是遊客們主要遊覽的區域,但其實除了這5座主峰外,又有70多座山峰環拱擁衛,可稱名者有36峰,這些山峰,雖然有的無法登臨,但它們挺拔峻美的外觀,也是廣大遊客拍照取景的最佳選擇。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白雲峰

白雲峰位於華山雲臺峰之北,石白如雪,白雲繚繞,人稱白雲峰,亦稱公主峰,因南陽公主隱居此間而得名。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有關白雲峰的傳說也膾炙人口。據《述異記》記述,漢元帝劉爽的女兒南陽公主嫁朝臣王鹹為妻,時外戚王莽執掌朝政大權,公主見國危勢亂,勸王鹹獨善其身,遠離喧囂,以避離亂之苦。王鹹執意不肯,公主便獨自離開宮廷,來到華山白雲峰隱居修行。一年後修煉功成,便駕鶴乘雲而去。王威在明爭暗鬥的皇室裡吃盡苦頭,這才想到公主的忠告,便來華山尋找公主,在樵夫的指點下,於白雲峰北嶺頭上找到公主的紅繡鞋,俯身去拾,鞋已化為石。於是人們就把公主遺鞋的地方叫駕鶴嶺,把白雲峰稱公主峰。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量掌山

量掌山在黃甫峪瓦廟溝南,與華山仙掌崖隔壑相望。因為站在峰頭看仙掌近在咫尺,舉手可量,故名。又傳說古時有梁、張二姓道士在山上隱居,所以後人又稱為梁張山。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量掌山雖矮於華山主峰,但山峰險峻,危崖聳立,崖體裸露呈赭色,岩石皴理異常美麗,其造化之妙如出畫家之手。尤其是在陽光照耀下,更加燦爛輝煌,雄奇壯觀。攀登量掌山的道路非常險峻,古時除一些羽林高手外,很少有人登峰。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三公山

三公山在華山主峰西南,海拔2000米,與華山主峰隔壑相望。因山上三個峰頭各立一長方形巨石,統觀其形態如三位面華山主峰而立的老人,故名。明代湖廣巡撫魏光緒《華遊記》中記述,南峰絕頂,背臨絕壑,壑外有三座峰頭,與南峰等高,名三公山,三公山兩側,千峰林立,如一片片青蓮花瓣,擁護圍繞著華山主峰。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三公山最西一座峰頭的西北,有一塊酷似金龜般的巨石緊緊貼伏在峰壁上,有時在風吹雲動的映襯下,金龜的動感若朝拜之狀,稱金龜朝三公。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孝子峰

孝子峰在南峰西,為南峰的一個峰頭。《寶蓮燈》神話傳說中,三聖母因私結人間姻緣被二郎神壓在西峰巨石下,她的兒子沉香執神斧前來救母,因不知母親被壓的具體位置,便站在這裡大聲哭喊母親,山神被他的孝心感動,指點迷津,沉香終於劈開山石,母子團圓。於是後人便稱此峰為孝子峰。傳說如今更深夜靜時,站在峰頭依然可聽到沉香哭母親的聲音。因孝子峰峰頂建有煉丹爐,所以也有人將孝子峰直呼為煉丹爐,峰上的主要景觀有八卦池、老君洞、煉丹爐等。峰西崖石間為龕,傳說是道士陰長生遇神仙雕鑿玉鐘的地方,龕壁上有記述其事的蝌蚪文字,依稀可辨。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峰上原煉丹爐及廟宇建築毀於民國年間及“文革”時期。今丹爐及廟宇是1989年重新建造的。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五雲峰

五雲峰在蒼龍嶺上,金鎖關下,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峰頭。它的西面下臨深壑,崖壁陡峭。東面較平緩,是攀登東、西、南三峰的必經之地。峰上攀山道路千折百回,別具一格,路兩邊青松成林,風景秀麗。每當深秋季節,松翠楓赤,山花耀目,在陽光照射下,猶如五色彩雲,故峰因此而得名,又因峰位置居東、西、南、北四座主峰中央,古時也曾稱為中峰。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五雲峰自然景觀很多,以奇石古松為最。有名的如八公龕、上馬石、將軍面、單人橋、五老松、夫妻松、臥虎松、錦雞守玉函等。

任蟬聲聒噪,我亦靜心賞“峰”景

除了這些,還有三鳳山、鳳凰山、松檜峰、箭栝峰、石樓峰、小西峰、玉秀峰、石樓峰、玉柱峰、毛女峰等等,哪個是你最愛的“峰”景呢?期待你的留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